張 凱 覃泳嬋 綦暢鑫 張 雪
臨沂大學法學院,山東 臨沂 276000
當前,世界經濟格局極為復雜,我國面臨著多種發展困境。基于此,習近平總書記于2013年提出了“一帶一路”倡議,旨在維護全球自由貿易體系和開放型世界經濟,促進沿線各國經濟繁榮與區域經濟合作,加強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鑒。
“一帶一路”倡議為中小企業從事跨境貿易提供了重大的歷史機遇,企業充分利用沿線國家更加寬廣、豐富的市場和資源,獲得更大的生產規模與更高產品質量的機會,在實現貿易投資便利化和技術合作的同時,實現自身深入發展。但是,從發達國家的國際化進程中不難發現,后發企業在進入國際市場時必將面臨較大的知識產權風險,尤其是在一帶一路背景下,各國知識產權環境的復雜性和差異性會導致多層次的知識產權糾紛,這將使中小企業直接面臨重大的損失甚至滅頂之災。
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相關知識產權概況》,中東歐地區的知識產權制度已達到《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TRIPs)要求,其知識產權環境與中國相當,但不同國家間仍存在差異。東盟諸國中,新加坡等國家制定并實施了專利法、商標法和著作權法;菲律賓等國家則制定了綜合知識產權法。俄羅斯自上世紀末,通過了一系列有關知識產權的單行法律,后來再次對其知識產權法律體系進行重大調整,實現了知識產權立法的完全民法典化。
南亞各國中,印度重視知識產權及其相關法律制度的作用,構建以立法為保障,司法、行政和民間三方積極互動、緊密配合的獨特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中亞各國家在轉型后,為加入WTO,其國內的知識產權保護法律快速地修改直至符合TRIPs協定的要求,但這些國家卻無法很好地落實相關法律規定,法律執行與法律條文規定的保護程度之間有很大差距。
北非地區形成“一洲兩制”的區域性知識產權保護形式——法語區知識產權和英語區工業產權組織。《盧薩卡協議》規定了非洲地區工業產權組織權利職能及運作程序,又通過一系列條約促進創新和加強知識產權合作。但各成員國因經濟、社會和文化水平的差異而造成對知識產權保護程度差異,這些條約難以得到落實。
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參差不齊。我國中小企業在進入國際市場時,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不強,大量企業沒有建立自身知識產權保護機制,往往先開展貿易活動,在發生糾紛甚至遭受損失以后才建立企業知識產權保護戰略,存在一定滯后性。
中亞等不發達的沿線國家知識產權立法與執法狀況較差。這些國家的自主創新能力較弱,自主知識產權數量較少,所以我國企業在此進行跨境貿易將面臨專利技術被竊取、商標被抄襲等問題。究其原因,一方面,這些國家知識產權保護法律法規不完善,企業在發生知識產權糾紛時無法可依;另一方面,部分國家雖然建立了較為完備的知識產權保護法律法規,但執法狀況較差,無法實現對知識產權的有效保護。
知識產權糾紛維權難度大。我國中小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發生知識產權糾紛后,面臨著維權困難大、耗時長、費用高的問題,企業無法及時有效的維護自身知識產權利益,最終蒙受巨大損失。
1.加強中小企業知識產權保護的政府參與
建立GEC模式的知識產權保護方式,使政府、企業多方主體通力合作,使保護效果達到最大化。一帶一路的大背景下,政府、企業都是跨境貿易的參與者,因此對于中小企業跨境貿易知識產權的保護必然需要各方主體進行合作,發揮合力的效益。
2.建立知識產權長效保護機制
注重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合作,建立高效、統一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建立健全中小企業跨境貿易知識產權保護的貿易準入機制、失信懲戒制度與受害企業補償機制。嚴格規范中小企業參加跨境貿易的門檻,加強審批與考核,從源頭上規避潛在風險。在跨境貿易過程中,一旦發生知識產權糾紛,視情節予以處罰。健全受害企業補償機制,對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企業進行合理補償,盡可能減少其損失。
3.建立知識產權保護自助服務平臺
利用互聯網建立中小企業跨境貿易知識產權保護自助服務平臺。通過搜集匯總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知識產權信息,建立中小企業跨境貿易信用情況公示平臺,完善失信企業黑名單制度,為我國中小企業提供預警性的參考和選擇。
4.大力培養海外知識產權保護人才
加快建設知識產權保護人才隊伍。鑒于企業獨立處理知識產權糾紛的困難程度,政府應注重培養知識產權保護的應用型人才,牽頭建設具備一定規模的跨境貿易知識產權保護團隊,為我國中小企業提供更為專業和便捷的有償服務。
對于從事跨境貿易的企業,應當將海外知識產權保護納入企業對外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盡可能避免開展對外貿易活動滯后于知識產權保護戰略的設計。知識產權戰略的設計應當根據企業發展特點,按照“事前預警—事中減損”思路,實現全面預防知識產權風險以及發生糾紛后最大限度減少損失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