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興華
河南省鄧州市人民檢察院,河南 鄧州 474150
對于檢察機關來說,司法責任改革的重點便是對檢察機關辦案層級和銜接機關之間的辦案責任有力劃分,傳統意義之上,檢察機關始終秉承檢察一體的領導原則和工作準則,若從司法實踐角度進行觀察發現,上級檢察機關在進行案件指導階段,相應指導意見信息會對下屬機構產生很大沖擊。因為檢察機關上下級領導關系,關于安檢指導關系方面,肯定是存在特殊性的,在檢察機關司法責任制建立健全趨勢下,不同級別檢察機關安檢指導關系特點滋生了諸多改變,各機關均要了解和分析案例基本情況和未來發展態勢,怎樣有效劃界檢察機關工作人員司法責任,也是十分困難的。
個案指導的表現眾多:第一是多頭指導狀況頻發,對本地區范圍內出現的部分敏感案件,當地黨委一方較為重視,檢察機關也很重視,但是這就造成了多頭化的現象出現;第二是指導形式缺乏科學性,從考評指導上來說,最為突出的問題便是績效考核指標體系構建不完善,設置上存在不科學和缺失效率問題,最終的案件評查標準不合理且程序紊亂,造成實踐階段的為評而評,流程程式化問題嚴重。
從當前案例指導方位加以分析,上級檢察機關所編制指導性案例,實際上不能充分充當下級機構的執行參照和法律依據,對下屬檢察機關案例的辦理工作不能強制管理和約束,考評指導上,日常案件評查實施,盡管是對承辦人案件進行直接面對,但是以已完結案件為主,實際上歸屬于事后監督范疇內,期間,對承辦人一方辦理個案的整個環節均會造成影響。
上級檢察機關進行案件指導,其“軟”性要素充斥其中,其中內在硬性條件嚴重缺失。下級檢查部門對指導意見遵守與否、執行程度如何,一般態勢下均具備自主決定權利。上級檢查機關對具體個案指導意見,一般情況具備一定的強制性特點和制約效能,后者具備直接性,而后續下級檢察機關案件辦理階段,要尊重案件事實,指導機關和辦案組織,兩者之間對指導意見指導之下的案件責任劃分規定標準模糊,此類指導意見一般會由于不具體和過于潦草,不能透徹彰顯在案件卷宗之上,此時極易造成案件按部就班地走流程,根據指導意見完工,但是辦案全部責任就由下屬機構工作人員一肩承擔了。
檢察機關內部案件指導關系,主要涵蓋了個案指導內容和類案指導內容以及考評指導內容,司法責任制出現,要求檢察官要依法行使基本職責權力,所以應該對司法責任和案件指導關系加以分析。二者的制度不是相互排斥的關系,二者是相互推動的主要關系,優化檢察機關案件指導工作,應該基于規范個案指導背景下,對類案指導要創新、考評環節要科學,從而由點及面的深度落實司法責任制改革各項訴求。
檢察機關司法責任改革操作,立足于當前基本檢察制度,而后正規運行,對檢察機關辦案機制進行大力創新和整改,實質上不會對檢察機關內部和各級別組織間領導關系進行變更,沒有使得檢察機關的法律地位變化,依然使其保持刑事訴訟質控犯罪職能不動搖,與此同時,也不會改變兩審終審等基本制度。換個角度來看,司法責任制的出現,依然完美保留和夯實了案件指導基礎,案件指導制度,其在司法責任制基礎上的存在意義仍舊十分重大。
寬泛的說,司法責任制和案件指導之間是存在一定矛盾的,前者強調要拓展辦案工作人員的決定權,表面上看與案件指導對辦案人員決定權干預內容存在偏差,但是從實際角度加以分析不難看出,此類矛盾多數滋生于當前案件指導制度運行中的,由此才產生的偏差,不能誤認為是司法責任和案件指導制度二者難以共存,更不是案件指導制度固有矛盾和不可攻堅難點所致。我們從制度和原則上加以分析,司法責任制和案件指導制度存在一致性,均要始終遵循國家司法規律,大力構建公正且高效的檢察權運行機制,旨在優化司法辦案體制和體系,全方位、多角度地維護工作質量和效率,確保法律統一與執行,達成真正意義上的司法公正。
基于司法責任制度之下,相關工作人員獨立辦案權力并非絕對和不可約束,需要接受各方審核與監督。優化司法責任制過程中,需要將責任落實到位,權責到位且持恒,堅持檢察官辦案的主體性和重要性,與監督制約操作融合起來,案件指導工作非常重要。最高人民檢察院在有關規定中明令指出了案件指導具體范疇,是司法責任制的基礎性需求和內在要求。
檢察機關司法責任制與案件指導制度,二者目的均是推動檢察權力平穩且高效的實施,有效落實案件實現司法公正改革要求,司法責任制改革對案件指導制度提出了嚴苛要求,案件指導要隨著司法責任改革而不斷創新和調整,為國家、為社會、為人民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