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君
浙江省臨海市人民檢察院,浙江 臨海 317000
某基層檢察院在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期間,受理污染環境類案件共21件34人,其中具體的辦理情況如下:追加單位犯罪2件;企業主體13件,個體經營8件;負責人22人,其他主管人員5人,其他責任人員7人;污染物超標三倍以上1件,三到十倍2件,十到一百倍11件。
從上述數據來看,在辦理的過程中主要呈現了以下特點:
1.從違法的主體上來看,企業主體占多數,企業主體占總數的60%左右,個體經營或小作坊占40%左右。
2.從污染物的種類來看,均為比較常見的重金屬污染物:鋅、鉻、鎳、鉛、銅等物,其中鋅最多,鉛最少。案件類型種類比較單一,其他種類污染環境類型涉及的較少或者基本沒有涉及。
3.從超標范圍來看,污染程度較為嚴重,其中污染物超標10倍以上的達到78%以上。
結合某基層檢察院的檢察院辦理案件的實際,分析辦理案件在實踐中存在著以下難題:
從某基層檢察院的三年辦理的案件來看,污染環境案件主要集中在水、土壤污染,其他類型如大氣、噪聲、振動、電磁輻射等很少或者幾乎為零。究其原因,主要是大氣、輻射等污染地在取證上存在不少難題,如該類案件在監測、采樣等存在不少的難題,且該類污染隱蔽性較強,不好取證。
這里所說的偵辦人員包括公安機關的民警和環保工作人員,因這兩類人的專業水平直接影響案件辦理質量。比如,環保工作人員沒有全面考慮采樣點的位置,公安機關在受理案件之后,也未對案件材料進行仔細審查,而且有些位置因為時間過久即使采樣,其數據也不準確。又如,刑訴法規定行政機關調取的證人證言不能作為刑事訴訟的證據。等移送公安機關后,證人已離開去往別處或變更聯系方式,導致公安機關無法調取證人的證言,從而影響案件證據的采集。
在辦理案件的過程中,對于一些法律規定如何理解出現分歧,導致對案件的處理意見不一致。比如:一主觀故意難認定。污染環境罪是故意犯罪,根據主客觀相一致的原則,故意犯罪的主觀認識上必須是明知。關于主觀故意方面,雖然也有相關的解釋與規定,但實際的案例千差萬別,相關的解釋與規定也不可能指導每個具體的案件,如何在實踐中分析主觀明知則成為難題。二“外環境”與“內環境”的區分難。因污染環境罪必須要求污染物被排放到“外環境”,如何準確認定“外環境”的內涵,也直接影響著案件的是否能準確定性。三污染物超標嚴重,但處罰偏低。
加大宣傳,除了網絡、電視等大力宣傳外,還要建立日常的傳統宣傳模式,對人們進行一對一的法制宣傳,尤其是利用好村委會、居委會的作用,宣傳環境保護的作用,讓老百姓也與污染環境的行為作斗爭,及時舉報污染環境的違法行為,并建立獎勵機制,對舉報成立的舉報人給予不同程度的物質或精神獎勵。
首先應當加大培訓,不斷充實偵辦人員的業務知識和理論知識,不斷提高偵辦人員的專業水平。其次應當建立專人辦理或專組辦案機制,這個機制應當包括環保部門、公安機關、檢察機關。最后應該適當引入公安機關提前介入偵查機制和聯合執法機制,除了大要案公安機關應當提前介入偵查外,為了保障證人證言的有效性,環保部門在制作證人證言時可以邀請公安機關聯合調查,一同制作筆錄,以緩解后續找不證人作證的尷尬局面。
一是針對實踐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及時出臺相關的解釋和規定,及時排除辦案過程中存在難點和盲點。二是完善溝通渠道,完善公檢法環四部門的溝通渠道及機制,成立聯席協調機制,協調在偵辦案件過程中遇到的法律適用問題及具體案件辦理過程中的難題。三是加大處罰力度,污染環境實際上是在吃子孫飯,希望能從法律層面加大處罰力度,包括主刑及附加刑的力度。
地球只有一個,保護地球的環境是我們全人類的責任。我國在經濟發展過程中,也越來越重視對環境的保護,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說的就是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相信通過不斷努力,我們可以守住“綠水青山”,讓它們成為真正的“金山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