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珺婧
溫州市甌海區人民檢察院,浙江 溫州 325016
2018年8月,中央統戰部和全國工商聯復函同意溫州創建新時代保障民營經濟和人士“兩個健康”先行區,開啟了溫州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溫州市甌海區檢察院迅速提出了通過構建“打擊+保護+服務”三位一體的模式,實現檢察環節對民營企業和民營經濟人士的平等保護、全面保護、依法保護。
2018年,甌海區檢察院共受理涉民營經濟刑事案件106件/143人。其中占比最大的為涉稅類犯罪37件/46人,其次為污染環境犯罪23件/45人,再次為拒不支付勞動報酬、職務侵占、生產、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等其他罪名。前三類罪名的高發反映出民營經濟從業人員存在法律知識欠缺、合規意識淡薄等一系列問題。
(一)外部因素及刑事風險。一是民營經濟的外部發展環境有待提升,與公有制經濟相比,民營經濟在優惠政策享受、政府扶持力度等多方面仍處于劣勢。二是司法機關辦理案件方式陳舊,“去行政化”有待加強①,機械辦案的現象仍然存在。三是侵害企業知識產權案件案發率上升。2018年,甌海區檢察院共辦理侵犯知識產權刑事案件26件43人。四是一些地方的村民向民營企業無理索要費用事件時有發生,嚴重損害企業利益。
(二)內部因素及刑事風險。一是企業內部管理模式落后,勞動合同訂立不規范甚至沒有訂立勞動合同。二是財務制度不健全,導致涉稅類案件高發。三是內控機制不完善,內部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之便實施違法犯罪現象頻發。四是電商平臺審核流于形式,對平臺網店的設立、授權等缺乏實質性審查,導致部分網店觸犯生產、銷售偽劣產品、非法經營等刑事犯罪。
(一)發揮打擊職能,創造平安穩定的營商環境
1.以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為契機,凈化民營企業外部發展環境。從嚴打擊影響企業發展或項目建設的強攬工程、壟斷生產資料和以暴力、脅迫等方式向民營企業收取“保護費”,欺行霸市、強買強賣的村霸、路霸、材料霸等黑惡勢力犯罪。
2.嚴厲打擊侵犯民營企業合法權益和民營經濟人士人身安全、財產安全的犯罪活動。除了對金融詐騙、合同詐騙等破壞市場經濟秩序的犯罪加大打擊力度外,堅決懲治企業內部管理人員利用職權侵害企業利益的行為。2018年辦理職務侵占、挪用資金、非國家人員受賄和對非國家工作人員行賄案件共計24件38人。
3.依法懲治侵犯民營企業商標專用權、專利權等侵害知識產權的違法犯罪行為。通過設立產權保護機構,整合偵監、公訴、民行、控申、研究室、基層檢察室等部門職能,聘請知名律師組建民行檢察業務專家咨詢團,積極利用“外腦”,研究探討知識產權疑難復雜案件,確保辦案質量。
(二)發揮雙向保護職能,創造公正廉潔的執法環境
1.建立銀企雙向保護機制。通過依法妥善辦理涉企金融類刑事案件,落實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增進銀企互信。如在辦理一起騙取貸款案件中,通過檢察建議敦促銀行信貸人員依法依規發放貸款。
2.建立勞資權利雙向保護機制。嚴厲打擊惡意討薪、“勞動碰瓷”等違法犯罪行為,平等保護勞資雙方的合法權益。通過走訪調研勞動仲裁部門和民營企業,分析近年來企業用工過程中易發的刑事風險點,為民營企業發出預警提示。
3.建立稅企雙向保護機制。針對該區涉稅刑事案件高發的態勢,與稅務等相關部門召開座談會,就稅款補繳、相對不起訴案件后續行政處罰等問題進行交流探討。2018年,在檢察環節通過補繳為國家挽回稅款1000余萬元。
(三)發揮服務職能,創造和諧有序的法治環境
1.建立對企業容錯機制。以發展的眼光看待民營企業歷史上曾經有過的一些不規范行為,對企業在創新過程中出現的失誤,嚴格按照罪刑法定、疑罪從無的原則從寬從輕處理,運用好不起訴這項具有司法權實體效果的權利。②
2.充分發揮12309及控申接待窗口職能。優先受理申訴到檢察機關的涉企刑事、民事、行政案件,對行政執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涉企管理中的不作為、亂作為,依法進行監督,通過制發檢察建議書督促整改。
3.大力開展“非公經濟法律服務團”進企業活動。利用自身優勢,采用檢察開放日、以案釋法、專題輔導、召開座談會、檢務公開等形式,協助民營企業做好法律培訓和職務犯罪預防工作,傳授與企業生產發展相關的法律法規,提高企業從業人員的法律政策素養。
[ 注 釋 ]
①李樂平.準確把握檢察權“去行政化”的內涵[N].檢察日報,2015-4-3.
②龍宗智.論檢察權的性質與檢察機關的改革[J].法學,199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