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 明
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公證處,江蘇 泰州 225500
(一)人員配置情況
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公證處現有工作人員8名,其中公證員3人,公證員助理2人(其中新招錄公證人員一名),退休后返聘公證質量監管員1人,收費人員1人,檔案管理人員1人。
(二)辦證收費情況
2015年辦理各類公證事項2524件,其中國內民事1121件;國內經濟491件;涉外民事851件;涉外經濟23件;涉臺36件,執行證書2件。收費人民幣126余萬元。
2016年受工作人員變動及區政府公證業務減半收費的影響,共辦理各類公證案件1702件。收費人民幣90余萬元。
2017年辦理各類公證案件2769件,其中國內民事1179件、國內經濟658件、涉外經濟9件、涉外民事897件、涉港澳臺26件。收費人民幣120余萬元。
2018年1-5份辦理各類公證案件1327件,其中國內民事822件;國內經濟156份;涉外經濟5份;涉外民事334件,涉港澳臺類10件。收費人民幣75余萬元。
根據《江蘇省公證服務能力提升三年行動計劃》及《泰州市提升公證服務能力三年行動方案》要求,結合我處現狀,梳理發現制約我處事業長足發展的問題如下:
(一)人員待遇不高。與周邊縣市區相比,目前我處公證人員整體待遇不高,與相同的法律執業共同體人員待遇相比差別明顯,這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人員不斷流動,仍在職的工作人員工作積極性也難以充分調動。
(二)人員流動性大。轄區公證處原有工作人員9人,其中公證員5人,公證員助理2人,收費人員1人,檔案管理人員1人。近幾年先后有5人因各種原因調離公證處,主任公證員調入局機關任職,1名公證員調入其他公證處,1名公證員調入區法制辦工作,1名公證員考入法院,1名公證員助理退休。
(三)收費總量負增長。公證證源受國際形勢及國家相關法律、法規、政策的影響,大幅銳減,收費總量受證源影響沒有穩步增長,甚至呈現負增長。
(一)加強隊伍建設
1.優化人員配置
(1)公證處人員總額包括原審批核定的事業編制和經轄區機構編制部門同意招錄的合同制人員。人員總額應參照我區人口總量、經濟發展總量和上一年度人均辦證量等因素確定。
(2)公證員在確保總量的情況下,通過社會招錄、調入等途徑動態補充。輔助人員通過公開招錄、服務外包等形式予以配套,以確保業務持續增量情形下公證處的正常高效運轉。
(3)公證處所有實際從事辦證業務的人員(公證員)必須是通過國家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具有公證員職業資格的人員,嚴禁不具備資格人員實際從事辦證業務,以確保辦證質量。
2.保障人員待遇
(1)在實現同工同酬的基礎上,結合公證機構的公益屬性和社會功能,建立公證機構的績效工資分配激勵機制。公證機構在核定的績效工資總量內可自主進行分配,將人員績效與崗位職責、工作業績、實際貢獻緊密聯系起來。
(2)保障合同制人員待遇,由公證處公開招聘、自主管理,實行合同聘用,并接受相關部門監督,公證處對備案制人員在崗位聘用、收入分配、職稱評定、培訓、考核等方面與原事業編制人員同等對待,其工資待遇方面按照同崗同酬由雙方依據規定協商確定。
(二)積極拓展各領域業務
我處目前仍以傳統業務為主,證源單一,落后于經濟社會的發展,開辟新型公證業務刻不容緩。
1.創新金融領域公證服務。適應經濟發展要求,我們必須著眼于金融風險的防控,充分運用公證機構賦予債權文書強制執行效力的手段,服務金融業規范健康發展。推動公證處依據法律法規的規定,為信托、保險、金融衍生品交易等業務提供公證法律服務,在資產投資、轉讓、清收、處置等方面提供綜合性、個性化專項公證服務,加大對中小企業融資貸款的公證服務力度,研究推進銀行貸款公證業務。
2.創新知識產權保護公證服務。圍繞國家創新驅動戰略,創新拓展知識產權公證法律服務,加快構建完善的知識產權預防性保護機制。建立知識產權公證服務平臺,搭建在線證據保全公證系統,探索以公證的方式保全知識產權證據及相關證明材料,加強對證明知識產權在先使用、侵權等行為保全證據工作,與我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科技局等部門建立長效合作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