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艷微
福建南州律師事務所,福建 漳州 363000
自2014年3月1日起,國務院修訂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和經批準的“注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條例”。“公司法”的修改將注冊資本原有的“實際支付制度”改為“繳費制度”。在會計處理方面產生一定的影響。
認繳制度,是指公司成立的時間,不再需要在兩年內繳納實收資本,只要五年內可以支付投資即可。根據2014年修訂的最新公司法,除特殊情況另有規定外,公司股東應在公司成立后兩年內全額支付。投資公司可以在五年內支付全部資金需求,取消了股東應全額支付資金的要求,公司股東可以獨立約定出資額,出資方式,投資期限等,并記載于公司的章程。修訂后的“公司法”更符合中國的國家投資形勢,鼓勵投資,促進“全民創業與創新”。
公司主要是由各大股東的投資成立,而公司的股東包括企業股東以及個人股東。所以,在《公司法》中,一個公司的設立即會產生兩個主體,一個為公司主體,一個為股東主體。一個公司成立之初,各大股東的出資額度、資金投資的方式等各方面都要有一定的規章制度約束,每個股東必須對自己的投資承擔法律責任,所有股東必須對公司的整體投資承擔相應的共同責任。認繳制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是一種承諾方式,是股東對自己的行為以及對公司的行為的承諾。因此,財務會計報告將為每個股東的認繳做出真實記錄和反饋,這意味著必須根據認購金額計入實收資本。
根據“公司法”的實收資本認繳制度,未履行或未履行其出資義務的股東將根據各股東認繳的出資比例分配不同的參與利潤分配。但是,公司規定對未履行或完全履行其出資義務的股東的活動進行任何限制,并參與利潤分配。
公司解散后,有必要進行合法的公司清算。公司解散時,如果股東未支付相應的到期資金,該部分將用作公司的清算財產,每個股東將根據出資比例參與公司剩余資本的相應分配。在公司解散將要進行財產清算的時候,如果公司所占有的資本不夠抵償公司所欠債務,公司的債權人未繳納資本的股東可以在不繳納出資的范圍內承擔公司債務清償的連帶責任。
在新《公司法》認繳制下,取消了強制檢驗認繳出資的程序,而是將選擇權交給了各大股東和公司,將取消了第三方的介入,缺乏了監督。這是一種自由的公司制度,然而當今社會誠信度嚴重不足,這種制度必然會使一些股東產生不遵守信用的想法,從而破壞了其制度設立的初衷。股東的能否誠實的履行合同義務,將決定了該制度的實施效果。
強制驗資程序的取消,使公司成立之初無法得到第三方的監督,所以,公司的資本安全無法得到合法的保障。而在現代的商業模式之下,企業信息無法公示,讓監督無法進行。對公司提供的資料進行的審查過于形式化,將造成一定程度上的認知阻礙。
首先,股東應有意識地嚴格履行公司的規章制度,設定應認購的資金數額,不得在不違反公司規定的情況下改變資本狀況。第二,應更嚴格地改變對股東的出資額,必須得到工商部門的批準。第二,股東要按照實際狀況進行出資,不能造成高額度的假象,用來欺騙債權人。第三,對股東變更出資形式要十分嚴格的控制,如果變更則應該通過工商相關部門的審核及批準。
首先,要從公司管理人員下手,嚴格要求公司管理人員,使其擁有相應的責任和義務。必須加強董事的責任和義務,為員工發揮代表作用。如果發現出資情況存在問題應當進行懲罰。第二,完善公司財務會計制度。公司財務會計制度是否完善將會對公司的信譽問題產生重大影響,是檢驗公司運行是否良好的標準之一。
新的“公司法”在認繳會計制度下公司的實收資本在創建階段、經營階段、解散階段具有不同的特點和特征。而在運營過程中也會存在相應的問題,主要是誠信問題以及監督的不完善。因此,加強股東的出資義務和責任,強化公司治理方法,完善相關規定極為重要。新“公司法”認繳制度下的實收資本的會計處理將會更好地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