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 丹
西北政法大學,陜西 西安 710061
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財產的積累速度和財產的形式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面對新的形式,我國的立法機關也進行了相應的立法研究。我國法學界、立法機關正在進行的針對數字財產繼承的制度研究進行討論和制定修改,正是對現實世界中存在的數字財產和虛擬財產進行回應。現實生活中因為數字財產繼承制度也引發了很多案例,夏女士的男朋友因為車禍而不幸去世,但夏女士希望能把男朋友留在QQ空間里兩人的照片以及聊天記錄留作紀念,所以希望該公司可以提供她男朋友生前所用的QQ的賬號和密碼,但多次交涉均是無疾而終。又比如,現在的人們普遍離不開淘寶,如果淘寶賣家意外身亡,已經到了皇冠級別的賣家的數字財產能否得到合理的繼承?這兩則案例都引發了人們的強烈關注,也將數字財產能否得到繼承推向了高潮。
隨著數字財產的不斷發展我國現已出現了此類繼承案件,根據《新民晚報》的報道,2009年的6月份,楊某和陸某都是網絡游戲的資深玩家,他們在游戲的過程中結為夫妻,隨后,楊某幫助陸某獲得了一把具有頂級裝備的“屠龍刀”,價值已近5萬元,天有不測,陸某因為車禍而失去生命,且沒有對此立下遺囑,因此而導致陸某現實中的妻子和楊某因為此刀的歸屬發生爭議并訴至法院。經過法院的審理,判決雙方各自享有該游戲裝備價值的50%,雖然該案例將游戲裝備作為了可以繼承的財物,但未對其他的數字財產的繼承加以明確。
在我們所處的信息時代,互聯網的飛速發展讓我們身邊存在著越來越多的數字財產,因此建立數字財產的繼承制度也變得尤為重要。
數字財產誕生于網絡,發展于虛擬環境中,在現有的做法中,用戶運營商以及服務商都會簽訂運營商和服務商所簽訂的格式條款,簽訂了此條款,用戶就可以注冊賬號,取得了相應的權利,如果格式條款不違反法律規定,符合自愿原則,法律也不禁止。因此,這些數字財產的取得的來源并不違法,但需要法律給其一個合法的依據。現有的《物權法》未將虛擬的數字財產納入保護范圍,也未將虛擬財產視為物,但數字財產的特定屬性卻是不可抹殺的。
我國目前雖然沒有實際的明文規定何為數字財產,但也并不是完全的放任不管,其中有一些專門的法規,但由于制定的原因,位階低,保護也相對的受到了限制,但也不能完全的否認他們的積極意義。2004年修訂《憲法》時,加入了公民的合法私有財產不可以被侵犯,這一原則的確定,為民法的性質條文擴張性的解釋提供了理論和事實依據。頒布于2009年的“關于加強網絡游戲虛擬貨幣管理工作的通知”,由于商務部和文化部的聯合發文,也使得工作人員在工作中可以更好的執行。
首先應該在法律上明確其地位,將數字財產納入到可繼承的財產之列,可以對數字財產進行擴大解釋,用“列舉和兜底”的方式將財產表現出來,既可以充分考慮《繼承法》的穩定性,也可以更好的保護數字財產。數字財產每天都有新的形式出現,想要窮盡數字財產是不可能的,因此用兜底的方式來解決數字財產難以界定的難題。將數字財產納入可繼承的范圍內,不僅是對死者生前的尊重。其次也可以明確列舉的方法來直接說明數字財產可以作為可繼承的財產。最后由于數字財產的特殊性和復雜性,也可以用司法解釋的方式,明確數字財產的性質,將繼承的主體客體以及流程一一說明,做好數字財產繼承時的分割工作,就可以很好的解決數字財產繼承這個難題。
1.繼承人的確定
我國的《繼承法》將配偶、子女和父母作為第一順序的繼承人,把兄弟姐妹和我祖父母以及外祖父母為第二順序的繼承人。這是我國傳統的繼承原則,將財產得以平等的繼承,可見將數字財產作為新型財產,它的繼承人也要符合自身的特殊性,筆者認為,首先應該考慮數字財產和哪些人相關,如果是自己平時寫的一些記錄生活的日志或者自己喜歡的東西,與其他人并不相關,那么作為第一順序的被繼承人的父母子女配偶可以同時繼承,就不需要做出分割,大家可以同時獲得被繼承人的賬號和密碼。其次可以考慮與親屬相關性,如父母與孩子的照片,或者和配偶的照片可以考慮親近原則來進行分配。最后,如果最親近的人也不在,那么就可以考慮下一順位的繼承人①。
2.繼承范圍的確定
數字財產是多樣的,目前法學界也沒有對此有一個明確的定論,直接導致了在劃分范圍時的大小不一,可見對數字財產的繼承研究是非常不利的,財產型的數字財產可以直接帶來經濟利益,如“支付寶”、“余額寶”以及網游賬號中的裝備以及金幣。繼承人就可以直接變現為現金,像繼承現實生活中的財產一樣直接取得財產利益。人格型的數字財產很多都與經濟利益無關但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寄托,如微博、照片、空間日志等,其經濟價值非常之少,但更多的是精神寄托,另外,被繼承人還有一些和個人隱私相關的數字財產,也需要被很好的保護。
3.繼承方式的確定
首先繼承人應該將被繼承人和自己的身份證明準備好,提出申請讓運營商知道有此情況,告知自己將要繼承的數字財產,也要出具醫院出具的被繼承人的死亡證明,提供好與被繼承人的法律關系證明,即可以出具被繼承人死亡的證明或法院的判決書,判決死亡的證明或者戶口本身份證等。其次運營商收到證明之后要進行形式上的審查,如果提供的證明材料與實際不符,則可以拒絕提供,反之相符就應當將被繼承人的賬號和密碼轉交給繼承人,根據繼承原則來進行繼承分割。
如果繼承人只有一人的時候就無需分割,但也會有無人繼承的時候,此時要看是否存在合法有效的遺囑,若有遺囑就按遺囑繼承,如果沒有遺囑且也是無人繼承時該如何處理呢?此時就可以按照被繼承人遺產來處理,也可以在死亡之后其數字財產歸國家,如是集體所有制組織的成員就可以歸集體所有,但是數字財產和實物財產不同,若直接歸國家或集體所有則可能就會被閑置,如果成立專門機關去管理又費時費力。②因此更需要更靈活的處理,財產只有在流通中才可以實現財產價值的最大化。因此,筆者認為如果數字財產涉及個人隱私,網絡運營商就應該將特定的數據刪除,如果涉及財產性的數字財產可以直接歸運營商所有,不僅可以實現物盡其用更是方便操作,也可以減少糾紛和爭議。③
本文通過對數字財產的定性并在繼承制度做出界定的基礎上,明確數字財產的歸屬,同時也探討了數字財產繼承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通過對現實生活的觀察,對法條的研讀,研究了數字財產繼承制度的理論分析和現實依據,進而提出數字財產繼承的可行性依據,即數字財產繼承的構成要件,同時對數字財產試用的例外做出歸納分析綜合。在文章的最后一部分,也對數字財產繼承制度提出一些自己的建議和想法。
[ 注 釋 ]
①陳葦.婚姻家庭繼承法學[M].群眾出版社,2005.6.
②李巖.虛擬財產繼承法立法問題[J].法學,2015(4).
③孫婷.數字財產的法律界定與保護[J].現代物業,2012,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