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雅茹
西北政法大學,陜西 西安 710000
風險社會最近幾年在國內越來越熱,成為我國學術界討論的熱點問題。風險社會是由德國社會學家貝克所提出來的,風險社會是指在人類發展歷史上一些對人類影響比較大的風險階段。風險則是發生實害的可能性,然而我們現代社會的風險特征表現出很多難以解決的問題,這些風險隨著社會高科技的發展而不斷涌現出來,比如工業的快速發展導致環境污染,互聯網的快速進步導致網絡犯罪不斷涌現而且其犯罪危害性相對于傳統犯罪把控更難,恐怖主義犯罪更加猖狂,恐怖主義網絡化,信息化,跨境化等問題難以解決。更加讓人深思的是基因技術的發展直接威脅到了人類的后代發展,最近基因編輯嬰兒的出生引起巨大爭議,那么針對風險社會下風險問題應如何應對,如何得出有效解決機制是我們當下需要迫切關注的問題。
生物科技的發展給我們的社會帶來一系列風險,立法在這方面顯得很被動,在這樣的風險社會下必然引發一系列沖突。而基因編輯嬰兒是指通過基因編輯技術修改人體胚胎、精子或卵細胞細胞核中的DNA脫氧核糖核酸后生下的嬰兒。南方科大賀某通過基因技術使得一對嬰兒誕生。這對雙胞胎的基因通過修改,使他們出生后能夠天然抵抗艾滋病。消息傳出后引發巨大反響。這一嘗試突破人類倫理界限,無論在科技發展上還是人類發展史上來看都是前所未有的,我們做的任何科學技術都未曾對人類進行實驗。
從人們一般的心理上看,對于生育人們對其持有一個遵從自然的態度,但是通過尚未得到安全證明的基因編輯便誕生了一堆雙胞胎嬰兒,在不確定風險和具有巨大安全隱患疑慮的前提下人們對其持懷疑態度。專家指出哪怕當下證明基因編輯技術成熟安全,但是也不能輕易對人體進行嘗試,其最終也可能被證明是有害的錯誤的。這一事件在社會上產生極大關注。
法律的價值是法律的內在狀況以及人們對法律要求的結合,法律的價值主要包括秩序、自由、效率、正義、公平等。那么由于法律的滯后性原因必然引起實際生活中與法律價值的沖突事件的產生。[1]問題主要表現在基因編輯操作目前還難以保證絕對安全,擅自開始這個行為危險性很大,同時還會侵害人類胚胎的生命法益。
其一,表現在對生命法益的侵害與人性尊嚴的侵害。由于基因嬰兒是針對體外胚胎與生殖細胞進行操作,通過基因的改變使得嬰兒誕生,嬰兒在人們眼中并不屬于“出生”,而是屬于“制造”。從倫理上便不符合民眾的一般心理,這必然是民眾一時無法接受。我國法律一貫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我國憲法也堅持維護人權,充分維護人民尊嚴,生命是人們生存的基礎,生命是我們人類發展的最基本的單元,所有活動的有效展開都離不開人們生命的存在,那么基因編輯嬰兒拿我們的生命進行試驗完全違背了法治理念,是對生命法益的沖突以及對人性尊嚴的侵害。
其二,集中表現在基因優選與社會不公正上。哲學家羅爾斯提出正義論,他指出正義體現在各個方面,但是正義的核心問題是讓社會上的每一個成員都能在社會上享受到公平的發展機會。無論在社會階層上還是資源的合理分配上都有公平機會。[2]基因優選的問題使得社會不公正開始出現,人們打著科學的口號進行優生,從而使得基因編輯技術對社會的公平正義蒙上了一層紗布,原因是基因編輯技術使得富人能夠對基因進行選擇,通過該項技術生育更加優秀的后代,從而使得此項技術成為他們的“專利”。最終將會導致社會邊緣化,富人越來越富有,窮人越來越貧窮。[4]
法律對基因編輯嬰兒沒有明文的禁止規定,這使得對其管制出現難題,這表現出了法律的滯后性與社會快速發展之間的沖突,那么如何針對基因編輯嬰兒制定良好的解決機制是我們當下應該思考的問題。
首先,充分發揮公共政策的風險控制功能。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公眾的不安全感增加,面對風險的不確定性,人為性,消極性等特征,為公眾提供具有安全感的公共政策至關重要。然而公共政策是起到了一種功利導向功能,而與之對應的刑法正好發揮此功能。因此刑法成為風險社會下防控危險的一道重要屏障,我們應該合理利用刑法的這中功能。而刑法在運用中要充分發揮其一般預防的功能,其目的不是發揮刑法的懲戒功能,而是發揮刑法的震懾功能。貝卡利亞在論犯罪與刑罰中提到,刑罰的作用不在于其強烈性而在于其持久性,對社會的震懾作用。
其次,這項技術的運用涉及到的是倫理道德問題,其法律的底線便是人性。因此應該加強對科學倫理道德的宣傳。我們圍繞基因編輯所產生的疑慮爭議與人性的尊嚴密切相關,無論科學技術如何發展不能踐踏我們民眾的普通心理。于是我們應對科學技術人員普及倫理知識,明確法律底線,維護人性尊嚴。[3]
再次,充分發揮法律的規制機能。針對當前基因編輯技術并不成熟,倫理層面的問題還沒有充分解決,社會共識尚未達成,在這樣的情況下貿然進行基因編輯是一種嚴重的對社會不負責任的行為。針對該項行為,鑒于社會沒有有效監管機制,于是應該補充完善法律,充分發揮法律的規制機能。具體表現在科技部應該對以生殖為目的人類基因編輯進行嚴格管制;建議國務院盡快出臺人類基因管理辦法;最終要探討這一行為是否違反刑法,從而充分發揮刑法的規制作用。
最后,締結國際條約,形成強有力的國際準則。基因編輯嬰兒是一個國際問題,不僅僅是我們國內的問題,它涉及到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問題,對我們人類命運具有威脅性。所以僅僅依靠國內制度不足以對其形成強有力的制約,面對紛繁復雜的國際社會問題,我們不能著眼于當下,應該密切聯系國際社會凝聚國際共識,形成強有力的國際條約。
首先,基因嬰兒問題所涉及的問題前沿性、重大性、復雜性等特殊性質,決定了我們應該高度重視,那么國家應該和國際社會應該和世界上有良知的科學家一道,共同去維護國際社會上所達成的倫理共識。其次,堅決維護我國法律法規,充分發揮刑法的一般預防功能,讓刑法的震懾功能在風險社會下發揮應有的作用。再次,然而我們國家對于科學技術并不是禁止的,而是持鼓勵支持的態度,所以科學工作者應該恪守職業操守,在法律允許的前提下進行科學實驗,否則只會破壞人類的發展秩序。尊重人類生存規律,理性進行相關實驗。最后,人民大眾對于這種事件應該保持一個冷靜的態度,清醒的認識到基因編輯技術所帶來的利弊,對科學有個正確的態度,對刑法心存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