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一玲
青島科技大學,山東 青島 266000
從近幾年醫患關系事件可以看出,醫患關系矛盾逐漸加深,帶來了嚴重危害。首先嚴重危害了社會穩定,影響了醫療服務工作的發展;其次,嚴重社會危害性的醫鬧事件的頻發,沖擊著醫院以及醫生的職業道德底線,難病不敢收、不愿收成為無法解決的難題;然后,醫鬧事件導致醫務人員的嚴重流失,阻礙醫療事業的發展;最后,削弱了法律的威嚴與約束力,讓職業醫鬧越發猖獗。下面就醫患問題的本質進行簡要分析。
非典型性契約又稱無名合同,是指法律未確定一定名稱和規則的契約,法律的局限性導致了非典型性契約的產生。②《合同法》分則中關于技術服務合同的有關條款同樣可以適用于醫療服務合同。醫療服務合同中,應當將患者至醫院就醫的意思表示看作是一種要約,醫院收治患者的行為看做承諾。從本質上來說雙方意思表示自愿真實。當醫院認為無力承擔建議轉院或是家屬簽訂同意書時,實際上也是合同履行中的風險責任轉移的情形。
在現實生活中,醫鬧事件分類為兩個方面:第一,偶發性醫鬧;第二,職業醫鬧。我們從民事性質的侵權行為來探討患者及家屬所引發的兩個醫鬧事件是否具有合理性,當然假定在醫療過程中醫療機構或醫務人員的確存在過錯。在《侵權責任法》中明確規定了醫療損害責任,除第六十條第一款、第六十二條情形之外,其他條款無一例外規定了關于醫療損害案件的承擔責任主體是醫療機構而不是醫務人員。因此從承擔責任主體內容來看,盡管患者及其家屬維權的方法不盡合理,但是由此看來把醫療機構作為滋事醫鬧的對象似乎是有其“合理性”的。反之,除第六十條第一款、第六十二條情形之外,暴力襲醫是無合理性可言的。醫務人員本身在醫療過程中也許存在過錯,但是法律已經明確規定承擔責任的主體是醫療機構。這時如果患者及其家屬尋釁滋事于醫務人員,顯然不符合侵權責任主體的責任承擔主體的要求。
目前來說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在各個階層都有反映,以農村為例。農民收入低,社會保障制度差,一旦發生醫療事故,面臨的結果就是人財兩空的悲劇,其心理壓力可想而知。經濟發展不均衡,醫療花銷高昂問題首當其沖。其次,“大鬧大賠,小鬧小賠,不鬧不賠”似乎成為當前謀求經濟利益患者的主要認知。無視法律法規,尋求非法的私力救濟,不論事實原因無視院方解釋,拒絕醫療鑒定,只是單純的圖謀經濟賠償的目的越發明顯。③
對于醫療體系的監督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第一,醫療事業是一項高技術、高風險的工作,相應的醫務工作人員理應獲得高收入,但是鑒于我國國情限制,醫務工作者并沒有像發達國家高風險的同時獲得高收入。④第二,源頭把控不嚴。醫療器械、藥品的生產商為了獲取利益,一些黑心商人不嚴格生產、不計后果,從而導致不合格產品流向市場、醫院等醫療單位。
完善醫療管理制度,重點在于加強政府的宏觀調控職能。政府要加大對公共衛生事業的支持力度,盡快彌補相關法律的缺失。當務之急是政府應加大對公共衛生事業的投入,也即做好“事前控制”的防范。其次對于弱勢群體繼續加大扶持力度。
第一,法律是治國之重器。在醫療管理方面當然也不例外,當前我國在醫藥流通采購、醫療糾紛處理、醫療保險購買與賠償、醫鬧懲治等方面都有法律的缺失。因此出臺相關立法條例刻不容緩。政府要加強對醫療機構的監管,控制醫院過度市場化,同時真正做到打破“以藥養醫”、“以械養醫”的局面,這樣患者才可能實現平等、平價、安心就醫。
第二,作為與患者最直接接觸的醫生,應積極打破信息不對稱的局面,在掌握良好的溝通技巧的前提下,以患者能夠接受的方式告知情況,共同商討,而不是患者被動接受醫生的治療方案。這樣才能提升患者自身的存在感,獲得醫療服務與尊重,醫患關系自然得到緩解,相應地,醫生也會贏得患者的尊重。
對于醫患關系問題的解決絕非一日之功,只有全面了解分析其成因然后對癥下藥,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本文只是從兩個方面進行了分析和探討,這只是醫患關系成因的冰山一角。此外還有學者從馬克思政治經濟學視角、互動符號理論、帕森斯病人角色概念等視角出發來研究醫患關系。但是不管基于何種視角去研究分析,要在牢牢把握醫生與患者這對主要矛盾的基礎上擴大視角,全局把握,協調各方利益以實現納什均衡,從而促進社會穩定持續發展。
[ 注 釋 ]
①黃威.醫患關系的法律性質和法律調整[J].醫學與社會,2002(03).
②同上
③楊青達,畢一玲.法經濟學視角下醫鬧與訴訟的對比分析[J].法制博覽,2018.2.
④張素平,孫峰.我國醫患關系法律現狀分析[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