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婳語
陜西師范大學哲學與政府管理學院,陜西 西安 710062
體育賽事是網絡直播中的一個重要類別,在當今“互聯網+體育”時代下,體育賽事的網絡直播得到了更多觀眾的青睞。而近年來,體育賽事直播節目“盜播”現象屢見不鮮,權利保護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對體育直播的相關權利進行保護已經成為共識,而其該不該受到著作權保護以及如何進行保護存在著很大的爭議,觀點不一。那么,體育賽事直播屬不屬于《著作權法》中“作品”的范疇呢?
就這一問題主要有以下三種觀點:
觀點一,認為體育賽事直播不構成著作權法所定義的作品,不應受到著作權法保護。
觀點二,認為體育賽事直播雖然構成著作權法意義上的作品,但不屬于上述列舉的作品范圍,所以不應受到著作權法保護。
觀點三,認為體育賽事直播構成著作權法保護的客體,可視不同情況,依據著作權法分別以“類電影作品(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視聽作品”、“匯編作品”受到保護。
第一種觀點主要是認為體育賽事直播“獨創性”和“固定性”不符合著作權法上“作品”的組成要素。《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以下簡稱《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第二條規定:“著作權法所稱作品,是指文學、藝術和科學領域內具有獨創性并能以某種有形形式復制的智力成果。一些人認為體育賽事直播是為了服務體育賽事,因此應當忠實記錄比賽的客觀全貌,追求“真實”、“客觀”、“同步”,有別于先拍攝、再剪輯制作的影視劇拍攝,缺乏自主選擇性和創新性。但筆者認為,這是對體育賽事直播的重大誤解。制作體育賽事直播,除去賽事解說等音頻內容,僅直播畫面的機位設置、特寫鏡頭、慢動作回放等都是經過精心設計的。尤其是多個場地同時進行比賽的項目,不同國家和地區都會根據觀眾的喜好、需求等進行穿插直播,因此一場比賽下來,沒有兩個直播節目會是完全一樣的。
第二種觀點,這種觀點首先認同了體育賽事直播的作品屬性,同時具備固定性和獨創性,只是未在《著作權法》第三條列舉的范圍內。即使我們認同體育賽事直播不屬于列舉的前八種具體作品,但第九項規定的“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作品”無疑也可以為其兜底。更確切地說,《著作權法》第三條僅僅是對作品形態的列舉,而并非對不受著作權法保護對象的排除。所以,有人的觀點是只要不在《著作權法》文件中所包括范圍的作品,就不受其保護的觀點,是不可取的。
第三種觀點在具體操作上,主要基于以下幾種思路。
一是將體育賽事直播納入“類電影作品”。這是對“電影作品”的一種司法擴大解釋,用“電影作品”來包括一切影視、錄像作品或錄像制品,英國就是這么操作的。二是不再區分電影、電視、錄像,而統稱為“視聽作品”。電視、錄像等視聽作品,與電影表現方式類似,只是載體不同,所以這些視聽作品應該得到同等的著作權法保護。因此,電影、電視、錄像中的絕大部分內容都屬于視聽作品,體育賽事直播自然也就可以受著作權保護,法國以及我國臺灣地區就是采取這樣的立法模式。
筆者本人比較贊同這一思路。
三是將體育賽事直播歸為“匯編作品”。匯編作品是對作品、作品片段或不構成作品的數據、材料進行選擇或者編排而形成的作品。匯編作品的匯編對象可以是作品、作品片段,也可以是非作品的材料,其獨創性主要體現在選擇與編排方面。贊同這一思路的學者主要認為,體育賽事節目是一個經過選擇、編排、剪切、播出等環節所形成的有機整體畫面,因此根據《著作權法》第十四條,可以享有著作權。如果認定體育賽事直播屬于《著作權法》中的“作品”,就要找到與之相對應的權利,使用兜底條款來保護體育賽事節目的實況轉播。但兜底條款的適用,實質上等同于創設一種新的權利,對著作權保護范圍作了擴大解釋,因此在使用上還需極為慎重。
關于體育賽事直播性質的界定,上述三種觀點都有一定的合理性,當前,我們國家的相關部門的立法比較傾向于選用“視聽作品”的這一概念,也是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采納這一觀點。如果將來著作權法修改草案得以通過,無疑有助于促進深陷保護困境的體育賽事網絡直播,走向嶄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