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瀟
通用電氣(中國)有限公司,北京 100078
專利懲罰性賠償主要是為了彌補補償性賠償的不足,一般是當被告以惡意、故意或者是欺詐的方式實施加害的行為,進而讓原告的權益受損,原告是可以獲得除了實際損害的賠償金以外的損害賠償的,這對權利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保護條律,對維護自身權益有重要意義。
我國現行的專利侵權損害賠償數額的確定是采取的民法補償性原則的思想,但是從我國現狀來看,因為各種原因對專利權人的權利造成了一定的損害,進而對專利權利人的積極性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其中主要原因就是我國的現行的知識產權的制度還不夠完善,對專利侵權賠償的規定較為松散,沒有一定的針對性。補償性賠償沒有給權利人較為充分的保護,尤其是被惡意侵權的權利人,另外,補償性賠償對侵權人沒有足夠的威懾力。
現階段我國的專利法中還沒有對懲罰性賠償制度進行確定,其中仍有很多質疑,主要來自幾個方面:一是部分的學者認為,懲罰性賠償就是對知識產權采取保護政策,與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不相適應,會加大對國外專利的保護。二是從私法的理念出發,懲罰性賠償與民法私法的理念有一定的沖突,將懲罰性賠償引入知識產權法會對民法典造成一定的影響,進而造成知識產權的邊緣化,影響倒置式產權法的基本理念。最后從法的效果出發,不適當的懲罰性賠償會導致賠償金額的隨意性。但是這些質疑在經過一定的變革之后都可以進行解決。
美國是在當今世界上懲罰性賠償制度最為完善的國家,并且對世界范圍內的相關法律制度的制定和應用產生了最為深遠的影響,懲罰性的賠償制度在美國的知識產權法中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美國1793年的《專利法》中就規定了三倍賠償的原則,在后來的不斷發展中,相關的專利法也在不斷的進行完善,懲罰性賠償的標準也在慢慢的變得嚴格起來。美國的法院在長期的實踐當中,通過一系列的判例對懲罰性賠償的具體適用規則進行了確立。美國的專利法對懲罰性賠償的規則確定有很多都是值得我國進行借鑒的[1]。首先,懲罰性賠償的責任需要被明確的寫在法律當中,對懲罰性賠償的構成要點、適用范圍以及賠償的范圍等等,都需要進行進一步的確定。另外,對于侵權人的具體侵權內容要對其主觀惡意進行區分,只有惡意侵權行為才在懲罰性賠償的適用范圍當中。最后,懲罰性的賠償的數額也有一定的上限,要避免出現漫天要價的現象出現。
專利侵權的懲罰性賠償具有比較強的實效性,這主要是與侵權損害的賠償數額司法判斷有關系,日本的專利懲罰性賠償經過二十年的發展和變革,也漸漸形成了較為穩妥的制度框架,而且也提供了科學性的評價規則和標準,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內容就是通過損害賠償制度來探求最佳的抑制將來侵權行為發生的可能性。
德國的專利侵權懲罰性賠償的計算方式主要有三種方法,分別就是專利權人實際損失、侵權人所獲得的利益以及合理的許可費,這些方式都是專利權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適用的,我國也有與德國相關法律規定相似的地方,我國現行的《專利法》也規定了這三種計算的方法,但是也有與德國所不同的方面,我國增加了法定賠償計算方法的規定,沒有賦予專利權人選擇計算方法的權利,但是對計算方法規定了適用的特定順序。我國可以參考德國,對專利權人的計量侵權損害賠償的方法賦予一定的選擇權[2]。
懲罰性賠償規則應該作為補償性賠償的補充內容,并且要將補償性賠償的適用作為前提性的內容。懲罰性賠償的引入是對補償性補償所存在不足的補充,不是對權利人進行過度的保護,它的主要功能是威懾和懲戒,并不是對補償進行加重。另外,懲罰性賠償計算要具有獨立性,因為專利法賠償適用的是填平規則,主要規定了有順序的四種侵權賠償的方式,都是全面補償侵權人損失的計算方式,不能與補償性賠償混淆,因此懲罰性賠償是需要具有獨立計算的,它是對惡意的侵權和多次侵權等專利侵權適用的。懲罰性賠償所適用的“故意”標準是需要最高法院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認定的,對適用懲罰性賠償的證據要做出一定的規定,進而使得全國法律在執行的過程中達到相對統一合理的標準。
綜上所述,專利侵權的懲罰性賠償制度是一種借鑒國外的法律制度,是我國現行專利制度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需要對不同國家的專利侵權制度進行學習和借鑒,切忌盲目的“西方化”,要根據本國的具體情況對專利權加強重視。要進一步完善專利補償性賠償的制度,努力填平權利人因侵權所受到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