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婉陶
河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河北 保定 071000
“中國夢”的鑄就離不開青年群體的參與和努力,就業是新時代青年實現自我的重要途徑,也是國家重點關注的現實問題。新時代青年的就業問題和就業觀念的形成與“中國夢”戰略的實現是互為表里的關系。
“中國夢”戰略的內涵在于實現國家的復興、統一和富強,讓全體國民真正實現現代化生活。國家的前途命運和每一個公民的前途命運是息息相關的,這一美好愿景的實現離不開每一個公民的共同努力。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多次會議中提到青年是國家的希望,青年的前途關系到國家的命運,這彰顯了國家對青年群體的重視和培養。青年就業是實現其職業理想的重要途徑,“中國夢”的宣導將影響新時代青年在擇業過程中更注重個人職業理想,甚至是國家富興理想的實現。
就業是民生之本、和諧之基。新時代青年的就業問題一直是實現和諧社會主義社會的重要保證,也是國家時時關注的民生重點問題。就業觀念是人們在擇業、就業過程中對個人自我職業定位和職業目標實現的清晰認識。就業觀念與個人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緊密相連,是一個人理想、價值和信念的重要體現。新時代青年的就業觀念將影響到一個國家的前途和命運。在理想的狀態下,青年在宏觀的社會經濟條件下,就業觀念的形成將兼備個人發展需求和國家民族的發展需求,這一理想狀態正是青年就業觀念將造就“中國夢”的實現。
21世紀在開放、自由、多元化的現實環境和網絡環境下,眾多思潮涌現,這對新時代青年群體的就業觀念將產生積極或消極的影響,從目前青年就業觀念的現狀上研究,主要存在以下三個方面的就業觀念偏差。
正確的擇業觀念可以參考兩個方面:一是符合人力資源管理的理念,做到能位匹配。就業個體自身的勞動素質和學習專業與就業崗位相匹配;二是根據個人興趣、愛好和理想來選擇就業,理想狀態是這兩個方面同時兼備。新時代青年的就業觀念產生偏差很大程度上是不滿足以上任一方面,而以不切實際和錯誤的想法來選擇就業,具體表現在擇業和就業時預設的限制條件太多,如擇業行業限定過窄、公司規模限定在龍頭企業或五百強、崗位必須與專業對口、工作內容要與興趣愛好相符合、工作不能加班、工作最好能夠簽訂終身合同等等條件必須同時兼具。如不能滿足擇業預設條件,就寧缺毋濫不就業。
青年代表著朝氣蓬勃,從另一層面也代表著經驗的缺乏,還需多多歷練,因此青年的就業觀念應當準確的對自身能力進行定位和對未來職業生涯進行規劃,但是部分青年在就業時存在著一定脫離實際的傾向,不能客觀認識自身的能力,就業期望值偏高,過分追求物質利益。在擇業的過程中過于看重高薪資、高福利、高平臺,而不考慮具體職業崗位性質是否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自我的優勢和特長。與此同時,企業層面在設置青年就業崗位時,因培養、培訓成本的考慮,不會在崗位初期設置較高的薪資福利,因此雙方存在著矛盾。如青年不能正確認識到這一矛盾和降低過高的工作期望值,將會對青年就業產生不可逾越的障礙。
我國傳統就業觀念普遍存在著選擇“金飯碗”崗位和體面就業的情節,部分青年深受傳統就業觀念的影響,在擇業、就業過程中有著強烈的體面就業情節。體面就業是指在擇業過程中只選擇人們約定俗成的體面職業和單位,體面職業如教師、醫生、警察、公務員等;體面單位如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等,而不愿意從事那些臟、累、苦、險以及被認為有失體面的普通、低工資崗位。這一就業觀念將會對青年個人和國家造成損失,從個人方面來說,在嚴峻的就業環境下,體面就業情節的存在將無法找到合適的工作,就算被動的選擇非體面工作也會工作不安穩,頻繁的換工作,這對個人職業生涯將產生不好的影響。從國家層面,青年群體全都涌向上述的體面職業和體面單位,將造成我國就業結構性失衡,我國就業形勢將進一步惡化。
基于上述新時代青年就業觀念的現實困境,應當以“中國夢”戰略為指導,針對大學生就業價值觀變化的特點,對青年群體從政府、共青團組織和青年個人三個方面做出就業觀念引導。
政府在引導青年群體就業問題上責無旁貸。首先,應當拓寬青年就業渠道。各級政府應當開發區域經濟,并形成政府、行業、科研一體化的技術轉移模式,引導大學、企業和研究機構通過多種形式開展合作,促進大學服務模式的轉變,搭建政府、高校和青年群體之間紐帶,為青年群體實質上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其次,“中國夢”的實現離不開創新,政府應當鼓勵青年創新創業,在政策上給予一定支持,具體表現在對創新成果和作品的專利認證、對創新創業青年提供多名額的資金資助、對創新創業失敗青年提供救濟制度;最后,政府應當通過官方宣傳手段引導青年形成正確的就業意識形態,如就業宣傳片、就業政策的宣導等。
共青團組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先進青年的群眾組織,是廣大青年在實踐中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學校,是中國共產黨的助手和后備軍,共青團組織也是服務青年的最佳機構。各高校、各社區的共青團組織應當正確引導青年就業觀念和培養青年職業思想。職業思想引導應遵從青年的成長規律,關注青年的性格特點,幫助青年認識職業和了解職業,結合自身情況逐步建立完善青年自身職業生涯規劃,將青年學業和擇業緊密相連。各級共青團組織應當不間斷召開團組織會議、舉辦就業講座和就業活動,如邀請當地知名企業主管進行就業形勢分析講座、舉辦正確就業觀念的有獎活動征文等。共青團組織應致力于大力宣傳“中國夢”藍圖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著重強調個人前途命運與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結合的“個人、集體、國家”三位一體的擇業觀。
新時代的青年應當時刻保持警醒和理智,拒絕享樂主義、摒棄攀比、從眾心理,在就業問題上應當認清實際、清晰自我定位、注重能位匹配。青年群體在學校生活中應當挖掘自我的職業理想和目標,并以此而認真學習理論知識,考取與職業相關的技能、職業資格證書,形成職業知識體系。同時,在寒暑假期間應當注重實踐,可以通過學校途徑和社會途徑去參與實習和社會實踐等活動,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從而認識到自我能力與職業目標之間的差距,在磨合的過程中培養自身正確的就業觀念。高校應當將“中國夢”教育融入到社會實踐活動當中,主動帶領青年去體驗基層工作和生活,感受我國經濟的巨大發展離不開基層崗位的貢獻,引導青年摒棄不切實際的就業觀念,踏實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