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超群
中共淮陽縣委黨校,河南 淮陽 466700
互聯網給我們帶來了極大的方便和樂趣,成為民眾主要生活工具之一。盡管互聯網有較為先進的網絡安全防護,但是也有一部分高超的黑客,可以突破這些防護,獲得需要保密的信息,如果非法利用,可以為個人,集體,國家,帶來相當大的損失。如何提高互聯網信息的安全性,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現代社會的信息化,是以互聯網的普及基礎的。隨著互聯網在人類生活中發揮著越來越不可替代的作用,信息化也逐漸成為了國家地區普遍所追求的目標。信息化在現代生活中有著重要的作用。
(一)信息的傳播量大,內容豐富多彩,廣泛用于生產生活的各個空間中。因此信息在傳播的過程中,就必須有一個安全穩定的傳播環境?;ヂ摼W由于其組成復雜,存在較多的接入設備,這樣從設備角度來講,每一個接入的設備均是一個不穩定安全因素[1]。這樣在互聯網傳播信息就有可能受到入侵。因此,互聯網必須保持一定的安全性以及抵抗能力,這樣在互聯網中運行的信息才會有保障。世界上各個國家對互聯網的安全都非常重視,均制定了嚴格的法律,加大了對互聯網違法犯罪的打擊力度,以確保互聯網中信息的安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信息是較為安全的。
(二)信息的安全性還有賴于互聯網技術的發展。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更新,互聯網的安全有了巨大的提升。依托于科學的進步以及計算機的相關知識,信息的發布量正在不斷膨脹中。因此,就需要有一個不斷發展的平臺來容納這些不斷增加的信息量。所以每一次互聯網的革命或者是計算機技術的突破,都是信息的大爆炸。這些不斷發展的信息,涉及到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人類獲取信息的方式越簡便越直接,獲取的信息量就越大,越能讓這些信息發揮更大的作用。
在信息化的背景下,各種活動均需要提供個人信息。這種個人信息的提供正是為提供者所擔心,導致信息被亂用,造成不必要的經濟名譽以及其他損失[2]。這種懷疑是有充分根據的,不適當的信息泄露,將會給當事人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失。較為突出的就是娛樂圈的各種緋聞,無論是真實的也好,編造的也好,既可以給當事人帶來榮譽,也可以使當事人名譽盡失,臉面掃地??梢?,確保信息化背景下個人信息的重要性。盡管我們對個人信息保護得相當嚴密,但是總是有泄漏的機會。主要有這些途徑進行泄露:
(一)個人信息的主動泄露
公眾對自己的個人信息還是非常在意的,每次錄入個人的信息都要經過仔細考慮。即便我們有這樣的防護,我們也可能被不法商家所利用。獲取個人信息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商業目的,經過分析可以得知信息所有人的一些基本情況,了解他的聯系方式,年齡,職業以及相關的內容。這樣在進行商業運作的時候,可以有針對性的對其進行聯系,以獲得商業上最大的成功。這樣的信息泄露,方法更加隱秘,手段更加多樣,在防不勝防中,個人私密信息已經成為別人所掌握的信息。之所以我們有那么多的垃圾電話,垃圾短信以及垃圾郵件等,就是這種惡意使用他人信息,給他人造成困擾的重要體現。另外這種個人信息,還可以在有需要的人之間相互流轉,使這些信息具有了一定的價值,形成了一定的價值鏈,從而為人所用。這樣個人信息不斷的被泄露,被獲知的范圍越來越大,使本是隱私的信息演化成了一種公共資源。
(二)個人隱私的被動泄露
個人隱私的被動泄露,這種情況也時常發生。泄露的主要途徑有黑客攻擊以及網絡故障等。一些黑客為了顯示自己,高超的技術水平,他會對一些有高防范的網站進行技術攻擊。這樣在攻擊的過程中,可能有明確的目的,也可能沒有明確的目的,無論怎樣,都可能造成相關網站信息的泄露。泄露的信息不僅僅包含個人信息,可能也包含其它的敏感信息。這些信息會同個人信息一樣,成為網上價值鏈上所傳遞的商品,從而進行不必要的披露,為個人或其他組織造成嚴重的損失。另外一種泄露方式是由于網絡自身的問題。隨著網絡規模的越來越大,在應用程序編寫的過程中,會存在大量的漏洞。這些漏洞,有些比較明顯,可以被及時發現,從而進行調整彌補;有些是因為程序過于復雜,漏洞隱藏較深,很難識別發現。這樣會造成漏洞在意外條件下的觸發。而這種觸發會帶來災難性的后果。輕則信息泄露,重則網站癱瘓,為使用者和經營者均造成巨大的損失。還有一種更為隱秘的方式,程序的編寫者故意留下漏洞,在滿足相應的條件下,會使漏洞觸發。不管是哪一種方式,帶來的結果都是災難性的。不僅僅會為使用者帶來相應的損失,同時也會給網站的經營者,信譽上帶來不可挽回的影響,嚴重的將會失去消費者,使網站無法經營。
信息化背景下,個人信息的泄露,有的沒有造成損失,有的個人信息與銀行信貸等相關業務掛鉤,這樣會造成大量的經濟損失。不僅如此,隨著各種網絡詐騙盛行,因個人信息泄露導致的各種糾紛,舉不勝舉。個人信息的泄露,已經從一個技術問題上升成為了一個法律問題,必須要從司法角度來進行解決。
(一)我國與個人信息泄露相關的法律
我國對于個人信息的保護非常重視,相繼出臺了很多法律用于保護個人信息。不僅從憲法這個根本大法的角度出發,而且在民法法則中,刑法法則中均有明確的規定。通過制定專門的法律法規,來進一步保證公民的個人信息不受侵犯。例如在我國的刑法中就有明確的規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個人信息,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或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這樣從刑罰角度嚴格的處理了泄漏公民個人信息的行為。隨著我國互聯網事業的發展,以及監管力度的逐漸增加,在一定范圍內泄露公民個人信息的事件將會越來越少。當然法律也存在著一定的滯后性,對于互聯網這樣的新生事物,在發展的過程中可能出現各種各樣的矛盾,發現這些矛盾,需要有一定的過程,解決這些矛盾需要有一定的積累。不斷發現矛盾才能促使法律最終調和這些社會關系,從而保證良好的網絡氛圍。
(二)嚴格執法,保障民眾利益
互聯網犯罪是較為新穎的一種犯罪方式,其具有傳播性強,受眾大,犯罪人員較為隱蔽,舉證困難等的特點,給廣大民眾訴求和公安機關偵破帶來了很多不便,這就要求警方有大量的精力投入到犯罪證據的調查中。不僅如此,還要加大對犯罪人員的經濟處罰力度,抓獲犯罪分子時,個人的損失要賠償到位,并按照刑法最高標準進行處罰,不給犯罪分子留有可乘之機,給其他妄想參與互聯網犯罪的分子以強有力的震懾。不僅如此,還要建立相應的預警機制,提高對互聯網犯罪的防范力度,對于可能出現的和將要發生的侵害,采用人防和技防的方式,不斷地提高信息化技術水平和監控水平,來加以預防,降低民眾的損失,確保國家網絡安全。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信息化背景下法律對個人信息保護會出現各種意想不到的問題,并將長期成為一個焦點。這就要求我們不斷加強法制建設,依法治國,創造一個安全和諧的網絡信息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