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起榮
武漢市武昌區人民法院,湖北 武漢 430000
一些具有權力的人在身居高位已久后容易出現濫用權力的現象發生,為了杜絕這樣的情況,必須采用以權力制約權力。監察機關在執行權力前需要被外部進行監督,這種監督不僅來自于社會各階級,更來自于人民代表大會及常務委員會的監督,讓人民當家做主才能真正得到落實。
我國的建國根本是以人為本,這也是意味著國家的權力是來自于人民。我國是民主國家,所以國權也一定是出自人民,而不是出自那些處于人民之外,凌駕于人民之上的人和組織機關。我國的發展方針受馬克思思想的影響,馬克思有說過,“無產階級的權力屬于人民,權力的行使是實現人民的利益。”從這點就能說明政府所實行的權力必須要讓廣大人民進行監督。馬克思主義者列寧也提出過同樣的權力監督問題。不僅是這些,我國的《憲法》第2條規定:“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所以不論是理論上還是政策上,人民始終是國家權力的基礎,而監察權就是屬于國家的體系,也是來源于人民權力。監察權來自人民的監督權,一切的權力是需要人民進行監督。馬克思有說,權力的真正擁有者是人民,相關機關只是權力的行使者,人民服從政府的統一管理,政府需要人民進行監督,兩者是相互的。人民的權力與國家的權力并不是完全對等的,因為絕對的平衡是十分困難的,所以兩者實行“一體兩面”的關系。國家權力與監督權都屬于人民的主權,兩者是一種內部的制約關系。
國家的權力是人民進行監督,所以人民有管理國家事務的權力。因為我國人民綜合水平參差不齊,至今都不能讓勞動人民真正參與到國家事務的管理中,畢竟每個人所關心的事物不同。以此不足提出代議制的方式,去彌補勞動人民政治能力不足的情況,讓廣大人民都能參與到國家的管理中。依此,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得以建立,人民選舉代表行使人民的權力,普通的公民都能進行國家的管理。我國《憲法》第三條與第二十七條記載,人民代表大會對國家機關的監督權與人民對國家機關的監督權。人民代表大會與國家的權力是等同的,是國家機關的一部分,屬于人民監督權的監管范圍內。
中共十九大報告提出“深化國家監督體制的改革,讓試點工作遍布全國,落實到各個市縣”,讓全國每個城市都有相關的部門進行執法。《關于在全國各地推開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方案》與《監察法》全面落實監察委員會的工作,提出將“縣級以上地方政府的監察廳、預防腐敗局和檢查院查處貪污賄賂、失職瀆職等相關職能整合至監察委員會”。《監察法》第八條及第九條規定了“監督委員會由本級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及“監察委員會的人員構成本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任免”,監察委員會的組建模式從機構組織與人員配置上進行明確。人大選舉及機構、任命其人員。
我國是一個民主社會主義國家,所以國家的一切權益都屬于人民,人民可以通過選舉產生各個階級的人民代表大會,在這樣的基礎上建立行政機關、監察機關和審判機關,通過“一府一委兩院”的監督途徑來行使權力。監察機關作為重要的司法機關,所執行的權力也是來自與人民。監察機關的權力是來自于人民,所以必須對人民負責,也應該受到人民的監督,監察機關必須對人民代表大會負責,需要虛心接受人大的監督。
人大代表來自各行各業,各個地域,他們的意見和建議廣泛的代表是承載著全國人民的心聲,人大加強對監察機關的監督,是為了讓監察機關能聽取廣大人民的心聲,能發覺出自身的執法不足進行改正,從而提升整體的工作態度與綜合素養,去盡職盡責的履行義務。人大是一切權力的基礎,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對于監察機關的監督,能讓大眾實時知道監察機關的工作情況,通過國家權力機關的地位和作用,能為監察機關阻擋外界因素的影響,能真正積極落實監察的權力。監察機關在推進依法治國的進程中。人大會對它進行監督,監察機關作為被監督的對象,應遵循相關的法律法規,接受監督的模范,杜絕知法犯法的現象發生,法治社會需要得到完全的統一。
監察機關要定期向人大及常委會進行工作的報告,并接收對方工作上的審議,監察機關還需要對工作計劃與年度總結等工作進行部署并對人大常委會進行報告與通報。監察機關在進行重要會議的開展時,應該邀請人大常委會和委員會負責人前來參加。這樣的措施是有真正的優勢的,提升了人大對監察機關監督的精準性,也真正發揮出了人大的監督作用,不斷加深人大與監察機關的關系。
監察機關允許人大進行執法監察是有相關的規定的,在《憲法》中的第99條有這樣的規定,“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在本行政區域內,保證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的遵守和執行”。所以人大對監察機關進行執法監察是合法的,而且監察機關對人大所提出的建議有義務進行核實,經過核對確實屬實,應及時進行問題的糾正。
在國家的《規定》中有相應的法規:“根據人民監察院組織第3條第2款的規定,監察委員會在討論決定重大問題時,如果監察長不同意多數人的意見,應報請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會決定。對人大常委會的決定,必須認真貫徹執行,并應及時把執行情況報告人大常委會”。重大的問題有很多種,針對不同的問題進行不同的處理方案,保證每一項工作的合法與合理。人大向監察機關進行交辦事項,是人大監督監察機關履行職責的權力,也是監察機關能有效提升監督能力的外部動力。
監察機關應接受人大代表的建議、批評、意見,并對人大代表所提出的建議、批評、意見進行及時的處理與嚴格的規定。國家《規定》上有這方面要求,“地方各級人民監察院對本地的各級人大代表,要定期或不定期邀請他們視察工作,或接受人大常委會組織的代表評議,并提供便利條件,虛心聽取他們的對監察工作的建議、批評和意見,耐心解答人大代表提出的問題。與人大代表的聯系活動,地方各級監察院每年應列入工作計劃,具體安排,確定聯絡次數”。
我國是民主國家,所以一切的權力都能受到制約,不論是政府還是監察機關的執法都需要被人們監督。人大與監察機關的法律監督中,兩者如何達到監督工作的融洽是一個十分需要重視的問題。人大在監督中應摒棄傳統的思想,大膽的進行監督,因為認知面上的原因,很多人對“監察機關獨立行使監察權”等憲法的理解不是太深入,會認為人大的監督會干擾到監察機關的正常執法工作。可以完善監督立法,讓人大的監督實現規范化與制約力,保證監督工作的合法合理性,促進國家政治生活向法治生活進行轉變。
人大代表的意見與建議是直接映照著廣大人民對監察工作的期許。監察機關要大力落實人大及常委會的監督與支持,把此動力當做推進監察事業創新發展的最大保障,在人大的監督下,能真正履行法律監督的職責。將廣大人民所關心與積極反響的問題進行監督,監察機關在立案監督與偵查監督中,需要注意監督的力度與公正,防止濫用強權等現象出現。在審判與監督中,堅決監督與糾正裁判不公的行為,適用法律去維護人民的合法權益,要充分發揮檢查監督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維護社會秩序的重要作用,在行使權力中,要保證權力的公正與公平,實現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
根據監察工作所出現的問題進行針對性分析,去完善與強化法律監督工作機制,將監督的渠道進行拓寬,將監督的方式進行創新。應建立科學合理的考評機制,讓法律制度的糾錯功能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并將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的工作機制進一步完善。對行政執法機關行政處罰決定的審查力度給予足夠的重視,讓相關工作得到更好的落實。不斷去完善各項法律監督工作制度,從監督的對象、范圍、程序、管理等環節建立規范的規章制度,爭取讓每項工作都能落實相關的標準制度,加強人大與監察機關的互動溝通,積極推進監督執法的規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