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雷
河南省焦作市眾信公證處,河南 焦作 454000
電子證據公證保全是指公證部門在當事人提出申請基礎上,以符合相關法律法規為前提,對其提出的保存在網絡中的電子數據進行提取保存的操作過程。主要是采用公證文書的形式來將某個客觀事實的電子數據進行固化,這樣能夠有效分辨事實,解決紛爭。當前國內公證保全的電子證據主要包含郵件、網頁、短信、微信、聊天記錄及電子購物記錄等等。因此,在實際操作當中,電子證據公證保全具備如下特點:(1)具備較高的技術性要求,電子證據都是基于計算機技術、存儲技術及網絡技術來生成,因此進行公證保全也需借助電子設備來實現。比如復雜網絡交易進行公證保全需要修訂IP設置、域名解析、互聯網真實性檢查及網盾登陸檢查等多項技術操作[1]。(2)超地域性。電子證據與傳統證據不同,其保全公證超越了地域和行為地管轄的限制,公證機構只需合法獲取并保存相應的電子證據即可為當事人實施保全公證,而不用探究電子證據出處及存放點。(3)采信度較高。結合多個真實案例可知,公證保全的電子證據在案件當中通常具備較高證明力,采信度普遍較高。而不予采信的情況也通常是由于公證電腦不清潔、網絡環境不被可知、記載內容與所附內容不符等情況。
公證程序是公證保全證據過程所必需遵循的步驟。通常程序越規范、嚴格,則保全公證的真實性和合法性就越高,所具備的證明效力自然也就越強。然而針對欠薪的電子證據公證保全,依然缺乏統一且具體的程序規定。從全國角度來看,不同省市間電子證據公證保全在實際操作程序上也未達成統一意見,存在部分公證員在公證時并未嚴格按照規范操作執行。從法律層面來看,早在2012年7月,中國公證協會在理事會議上通過《辦理保全互聯網證據公證的指導意見》,該意見直接對電子證據公證保全作出了較為具體的規定,因此這本身也是電子證據公證保全立法的進步。然而,依然未對整體公證操作程序實施統一、系統化的規定,且其中多是建議性規定,因而很容易致使公證人員在實際操作當中出現疏漏問題,最終導致法院對公證效力不予認可。
電子證據公證保全的核心在于被保全電子證據的客觀真實性,由于電子證據本質而言就是電子化的信息數據。因此,公證機構判定電子證據真實性時,必須秉持嚴謹、客觀的態度,在此環節當中一旦處理不當,將引發整體保全程序失去法律效應。并且一旦被惡意申請人利用,則公證人員最終將陷入風險當中,結合《公證法》規定,公證人員如不為真實事項出具公證書,則必將受到嚴厲行政處罰,乃至刑事處罰[2]。因此,在實際的公證保全操作當中,審查被保全對象的真實性成為不可忽視的問題。但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直接影響,導致公證部門在進行公證保全時難以確定及保障被保全對象的真實性。
近年來公證文書存在瑕疵的情況頻繁發生,主要是由于公證保全實際操作不符合相關規定,在公證文書制作上明顯不夠嚴謹,實際的證據保全操作在涉及專業知識時,公證人員本身并不具備相應知識水平。在實際訴訟中,如今的當事人,特別是被告方的法律意識開始不斷增強,一些瑕疵公證文書所具備的證明力開始受到質疑。因此,在實際的審判當中,對于存在瑕疵的公證書,法院方通常不予采信,或是直接加以修正,在忽略瑕疵后加以采信。由此可見,互聯網+時代下,以電子證據為主的知識產權訴訟當中,瑕疵公證書所具備的效力問題成為多數案件當中產生爭議的焦點所在。而最終導致瑕疵公證書效力問題的原因在于全國范圍各法院針對瑕疵公證書的效力并未制定出一套統一的認定標準,最終導致法院的判決存在明顯的差異。
一般而言,完整的電子證據保全程序包含以下幾個方面:(1)保全前準備。保全前的準備故障主要包含公證地點、網絡設備、操作人員、場地清理等幾個方內容。要求在可靠安全環境下進行,且操作人員需具備相應的專業經驗,且相互間不存在利害關系。最后,在保全當中,只允許申請人及委托人、公證員及助理、攝像人員,其他人一律不得在場。(2)保全過程中的操作。在電子證據保全過程中,首先需要審查網絡連接及計算機清潔性審查,并校準計算機時間。其次,需要記錄好所采用的的網絡登錄方式,按《指導意見》內容實施操作。最后需做好現場的工作記錄,主要記錄人物、地點、時間、事項等。保全結束后,還需要求現場所有人進行簽名確認。(3)保全后操作。電子證據保全后的操作內容主要是固定在操作結果基礎上來實現。通常電子證據保全過程結束后,需將其所形成的數據文件保存至新建立文件夾當中,可采用本機刻錄設備來將其制成光盤留存公證處[3]。
在當今互聯網+時代下,電子證據公證保全對象趨于復雜化。一些制造虛假公證的手段和方法也越來越專業。因此,就必須多措并舉防范虛假公證。(1)完善配套保全設施,聘任專人實施操作。專門配備的保全設施能夠從某種程度上有效預防外來風險,而從公證員角度來看,因設備始終處于其控制且專門用于證據保全,因此可預防公證人員未注意義務而被鉆漏洞。從客觀環境角度來看,這也為保全程序真實、完整性提供了重要保障。(2)大力提升公證人員隊伍綜合素質。如今互聯網+發展理念滲透人心,往后電子證據的運用只會越來越普遍,因此大力提升公證人員綜合素質水平成為當下公證行業發展的真實需求。因此,要求公證人員需至少具備二級計算機證書或計算機相關學歷。并對在職公證人員進行定期的業務培訓,對其講解經常出現的虛假公證情況,以此來大力提升公證人員的網絡技術水平及風險防范意識。最后,需積極鼓勵公證人員主動學習網絡技術,對于相關學習培訓費用予以報銷,并對獲得相關證書的公證人員給予獎勵。(3)聘請專業的互聯網技術人員擔當技術支持。公證機構屬于公證事業,其并不是專業網絡技術部門,但在業務開展當中很容易面臨一些復雜的電子證據,因此就需要專業的網絡技術人員協助工作開展。一般有條件的公證機構都會設立專門的網絡技術人員崗位,聘任專業技術顧問,通過專業網絡技術手段來核查電子證據真實性。
主要針對瑕疵公證書的效力認定問題,不可一概而論,要求做好明確的區分。而為了能夠制定出更為科學化的認定標準,就必須明確劃分瑕疵公證書的類型,針對瑕疵公證書可進行類別劃分,即實體錯誤類、程序錯誤類及有瑕疵類。也有部分學者認可瑕疵公證書可分為兩類,即輕微瑕疵和重大瑕疵兩種。其中輕微也即是指可進行修正后使用的瑕疵公證書,而重大瑕疵則屬于不真實、不合法類型,無法修正、修復,必須將其撤銷且始終無效。結合此類研究,本文提出以下幾種認定標準:(1)未做清潔性審查的瑕疵公證書,這一標準雖不符合強制性規定,但不可簡單認定或否定其效力,需結合實際情況來制定相應的認定標準。(2)記錄不完整的瑕疵公證書,具體可分為保全步驟記載不完整和內容不完整的類型。(3)超時限的公證書,在我國《公證法》中就明確規定公證時限,目的在于保障公證效力及內容的準確性。由于時限越長,則公證人員記憶也將隨之變得模糊,出錯的概率也將隨之增大。因此,公證書時限也是一項重要認定標準。
互聯網+時代的來臨,促使電子證據公證趨于復雜化,在實際公證保全當中存在的問題不容忽視。經過問題分析,提出制定規范統一操作程序、多措并舉防范虛假公證、建立科學瑕疵公證書效力認定標準等策略,期望能夠促使電子證據公證保全更加符合互聯網+時代發展的要求,由此切實保障權利人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