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小慧 申 文 蔣志霞 王堯淇
1.黃河中心醫院河南唯實司法鑒定中心,河南 鄭州 450000;2.河南申友醫學檢驗所有限公司,河南 鄭州 450000
被鑒定人趙某,男性,59歲,單位體檢時偶然發現右胸包塊,行穿刺組織病理學活檢,診為乳腺癌。由于醫學理論常識有限,趙某家屬認為男性沒有罹患乳腺癌的可能性,體檢所在醫院在做組織病理學檢查取材時可能錯拿樣本,因此趙某家屬認為該醫院診斷結果存在差錯。同時趙某家屬希望能夠避免再次穿刺確定組織病理學診斷結果的準確性,同時可以對被鑒定人趙某隱瞞病情,防止趙某因情緒失控出現意外,故將被鑒定人趙某血樣及組織病理切片送至我鑒定中心進行DNA個體識別鑒定。
1.石蠟組織切片脫蠟
取未染色組織切片3張,將組織片刮下置于1.5ml離心管中,加入1.0ml二甲苯,震蕩混勻,56℃水浴10min以上,14000轉離心1min以上,棄上清,重復一次;加1.0ml無水乙醇,震蕩混勻,14000離心1min以上,棄上清,重復一次;輕彈離心管底部,將沉淀打散,輕微打開離心管蓋,將離心管置于100℃金屬恒溫浴內烘干。
2.樣本DNA提取及擴增分析
采用QIAamp@石蠟組織DNA專提試劑盒(QIAamp@DNA FFPE Tissue Kit),按照說明書中規定的方法提取石蠟切片組織DNA,按照《法庭科學DNA實驗室檢驗規范》(GA/T 383-2014)、《法醫生物檢材的提取、保存、送檢規范》(GA/T 1162-2014)及《法庭科學人類熒光標記STR復合擴增檢測試劑質量基本要求》(GA/T 815-2009)標準規范中的方法,應用PowerPlex16HS試劑盒對提取的石蠟切片組織DNA及血斑樣本進行PCR復合擴增,擴增產物經ABI3500Dx型基因分析儀電泳分離和激光掃描分析,得到石蠟切片組織和血斑樣本的常染色體STR分型結果。
1.石蠟組織DNA分型結果
2.血樣DNA分型結果
D3S1358、TH01、D21S11、D18S51、PentaE、D5S818、D13S317、D7S820、D16S539、CSF1P0、PentaD、vWA、D8S1179、TPOX、FGA等15個常染色體STR基因座均為人類遺傳標記,具有人類種屬特異性和組織同一性,聯合應用可以進行個體識別同一認定,其累積個體識別機率值為1-4.7070×10-20。
本案中,組織病理石蠟切片常染色體STR分型與趙某血斑樣本15個常染色體STR分型結果相同,經計算似然比率(LR)值為2.1245×1019,其數值大于全世界人口總數。根據目前DNA檢測結果,支持送檢組織病理石蠟切片組織與趙某血斑樣本來自于同一個體。
DNA個體識別鑒定一般用于鑒別遺留在刑事案件案發現場的生物學檢材是否為嫌疑人所留,被廣泛應用于刑事案件偵查中。隨著生物科學技術和人們認識水平的發展,近年來DNA個體識別被應用于日常民事案件或個人需求的案例也越來越多。本案例即個人向社會鑒定機構委托進行DNA個體識別鑒定,用于明確是否系男性親屬罹患乳腺惡性腫瘤,進行該鑒定避免了該病人再次進行組織穿刺或手術,同時也滿足了病人家屬對病人病情進行保密的需要。根據現有醫學理論,由于男性也有乳腺組織,也有罹患乳腺患的風險,但發病率很低,十分罕見,所以廣大人民群眾受知識理論限制,普遍認為男性沒有乳腺惡性腫瘤的發病可能,本次鑒定也只是社會司法鑒定機構受理DNA個體識別一個特例。而社會司法鑒定機構受理的DNA個體識別業務范圍還涉及惡性腫瘤保險合同欺詐、因組織病理誤診而產生的醫患糾紛、面目毀損的尸體認領及車輛駕乘人員的認定等。通過本次鑒定可以看到,DNA檢測司法鑒定手段可以有效地對此類案件進行答疑解惑。
本案的關鍵技術環節在于從石蠟組織切片中提取DNA分子。石蠟組織切片制作過程涉及福爾馬林固定、水洗、乙醇脫水、二甲苯透明、石蠟包埋等一系列過程,其中福爾馬林、二甲苯等化學試劑對DNA分子具有明確的破壞作用,所以石蠟組織切片中提取DNA分子有一定技術難度[1]。石蠟組織的DNA分子提取必須經過脫蠟處理和提取兩個步驟。主要脫蠟處理方法有:水浴脫蠟、微波脫蠟及二甲苯脫蠟。提取方法有:Chelex-100+試劑盒提取法、磁珠提取法、Chelex-100+磁珠純化法等[2]。本案我們利用的是二甲苯對組織進行脫蠟后,利用QIAamp@石蠟組織DNA專提試劑盒(QIAamp@DNA FFPE Tissue Kit)提取石蠟組織切片中的DNA分子,利用PowerPlex16HS試劑盒將提取的DNA分子和血斑樣本進行復合擴增,利用ABI3500Dx型基因分析儀電泳分離和激光掃描分析,得到的基因圖譜分型良好,并且經過再次復核試驗結果后,出具DNA個體識別鑒定意見。本次鑒定也再次印證了QIAamp@石蠟組織DNA專提試劑盒(QIAamp@DNA FFPE Tissue Kit)商業化試劑盒提取石蠟組織切片中DNA分子的有效性。
隨著DNA分子檢測技術的發展,社會司法鑒定機構在DNA檢測“軟硬件”方面已經足以勝任各方面需求,我國很多地方的DNA親子鑒定、DNA個體識別鑒定甚至“市場化”,可以看出法醫物證技術帶給我們社會價值日益凸顯,但同時我們也不難看出法醫物證類鑒定行業在案件受理、風險控制及倫理法律責任方面仍有欠缺,所以社會DNA檢測機構行業規范和法律法規的完善也迫在眉睫,希望行業協會及相關行政管理部門予以重視,為維護司法公正和社會和諧創造有利政策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