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紫欣
中國政法大學,北京 100088
“掛靠人”是指本身不具備用工主體資格或者相關特殊經營資質的企業或個人(個體工商戶和其他有經營行為的自然人),使用被掛靠企業名義從事經營活動,以獲取利潤的一種經驗模式。掛靠行為可以理解為承攬①、承租、承包等一系列經營活動的統稱。在我國,首先引入承包概念的是“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自1978年改革開放開始承包責任制在國家支持下開始得到普遍應用,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中明確允許私營經濟的存在和發展,國家開始大力支持經濟改革,土地承包、個體承包、林業承包等經營方式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形成了“掛靠”的雛形。
“掛靠”關系的形成,首先是由于“掛靠方”不具備某種特殊資質或生產要素,只能通過“掛靠”的方式,獲得被掛靠方的授權,以被掛靠企業名義從事經營活動,并獲取經營收益。被提供服務方或者其他相關第三人基于信賴原則,有理由相信掛靠方做出的經營行為,也就是被掛靠方做出的經營行為,因此,被掛靠方可能需要承擔,掛靠方由于損害第三人利益所產生的賠償責任風險。
一般情況下,被掛靠方會通過收取管理費、加盟費、利潤分成等方式,分享掛靠方獲得的利潤收益,這也是司法實踐中認定被掛靠方是否需要承擔相關的法律責任的主要依據。如掛靠方的經營收支納入被掛靠方的財務賬戶進行核算,則被掛靠方與掛靠方的結算屬于內部承包經營行為,被掛靠方對外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掛靠方只是租賃的形式與被掛靠方合作,并以自己的名義對外經營、以自己賬戶獨立核算,則被掛靠方在沒有過錯的情況下,可無需承擔掛靠方對外經營的相關法律責任。
掛靠方雖然以被掛靠方的名義對外經營,但其具體經營方式、人員任用、組織管理等擁有一定的自主性,被掛靠方只分享利潤,一般不干預其實際經營。雖然被掛靠方對掛靠方僅提供協助,比如提供介紹信、簽署合同、提供資質文件、制作招標文件等,并不插手干預掛靠方的經營管理。但由于掛靠方是以被掛靠方的名義對外運營,被掛靠方仍不可避免地承擔較大程度的法律風險,如由于掛靠方經營管理不規范的行為,導致的糾紛和賠償責任,被掛靠方需要承擔連帶責任的風險。
最常見的是建筑工程業的“掛靠”關系,一般總包方擁有較強的資金和技術實力、已獲得《建筑業企業資質證書》等資質、聘任各類建筑專業人員,通過投標方式獲得承接建筑工程資格,然后通過分包或者“掛靠”的方式,把工程分拆給不同團隊進行具體施工,按照總包方的驗收標準完成建筑工程,以達到降低總包方經營成本、提高利潤的目的。而掛靠方由于不具備完善的資質和強大的資金實力,通過承包部分發包工程,為被掛靠方提供勞動力和技術,賺取一定的利潤。
隨著勞動關系的發展和《勞動法》的修訂完善,勞務派遣和外包成為人力資源掛靠關系的主要表現形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及相關修改決定,“勞務派遣用工是補充形式,只能在臨時性、輔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崗位上實施。”,即成立勞動合同關系的雙方為勞務派遣單位和勞務外派人員,除勞務派遣單位未取得經營勞務派遣業務行政許可的過失情形外,如發生勞動糾紛,用工單位無需承擔賠償責任,大大降低企業運營的成本和風險。因而,人力掛靠關系廣泛應用于家庭服務、保安、保潔、司機等輔助性崗位的用工市場。
車輛經營企業或者個人,使用自有車輛或租用被掛靠人車輛,借用被掛靠方的《道路運輸經營許可證》等相關資質,對外以被掛靠單位名義進行經營,并向被掛靠方支付一定數額“掛靠費”的經營方式。目前常見的車輛掛靠關系有出租車掛靠關系、貨物運輸掛靠關系、網約車掛靠關系等,在共享經濟的模式下,車輛掛靠運營成為越來越多企業采用的運營方式,不僅能降低被掛靠方固定資產投入的資金壓力,也能為車主提供更靈活的投資收益和就業模式。
根據《勞動合同法》(2012)第九十四條規定,個人承包經營違反本法規定招用勞動者,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發包的組織與個人承包經營者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因此,如勞動者由于工傷事故或其他意外受到人身損害的,應當由具備合法用工主體資格的單位承擔用工責任,即如果掛靠方的用工管理不規范,或者不具備合法用工資質,則被掛靠方需要與掛靠方共同對勞動者的損失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12)第三條規定,以掛靠形式從事道路運輸經營活動的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損害,屬于該機動車一方責任,當事人請求由掛靠人和被掛靠人承擔連帶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因此,掛靠方工作人員關于交通事故的賠償責任,需由被掛靠方連帶承擔。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一條規定,雇員在從事雇傭活動中遭受人身損害,雇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雇傭關系以外的第三人造成雇員人身損害的,賠償權利人可以請求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也可以請求雇主承擔賠償責任。雇主承擔賠償責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償。因此,由于掛靠方工作人員造成的第三人的人身損害責任,如無法確認被掛靠方與該雇傭不存在勞動關系,則由被掛靠方承擔賠償責任。
為了防止賬目混同,被掛靠方需要制定合理的掛靠費用,簽訂完善的《掛靠協議》,明確掛靠費用的計算方式、支付周期、合同期限、雙方權利和義務等條款,確認掛靠方為獨立經營,被掛靠方不參與其公司運營,也不分享其經營收益,僅收取合理的掛靠費用。被掛靠方應避免為掛靠方提供代收費用、代付員工薪酬、代開發票等服務。
為了防止關聯交易引起的違法風險,企業應提高合法合規的經營意識,企業股東避免利用職務便利,設立關聯的掛靠公司,使用關聯賬戶為掛靠方收取費用、支付員工薪酬等會引起賬目混同風險的行為,杜絕股東或其親屬以掛靠的形式,利用被掛靠方(企業)的名義對外經營,增加企業風險,損害企業利益。
針對以上問題,被掛靠方可通過完善《掛靠協議》的內容,降低掛靠關系產生的風險。第一,規定掛靠方必須承諾其是合法設立并具有相關資質的法人或組織,避免與自然人簽訂《掛靠協議》;第二,明確掛靠方經營和管理的獨立性,被掛靠方不參與管理;第三,要求掛靠方招聘和管理員工應符合國家法律法規要求,由掛靠方招聘并支付薪酬福利等用工費用;第四,約定掛靠方在掛靠期間造成的一切賠償責任及因此造成被掛靠方的直接和間接經濟損失,均由掛靠方全部承擔,被掛靠方因此墊付所有費用,均有權向掛靠方追償。第五,要求掛靠方制定完善的保險計劃,購買足額意外保險,以減輕被掛靠方可能需要承擔的經濟損失。
掛靠經營是市場經濟中存在的普遍現象,也在互聯網經濟下亟待發展,部分經營者在市場驅動下,為了更快地獲得經濟利益通常會選擇掛靠企業經營。然而由于法律體系尚不完備以及合作雙方法律意識不強,從而增加了企業在掛靠經營中存在的法律風險。本文從被掛靠單位角度出發,有針對性地為被掛靠單位提出相關法律分析和風險防范建議,為企業經營發展提供參考。
[注釋]
①《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九十四條“個人承包經營違反本法規定招用勞動者,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發包的組織與個人承包經營者承擔連帶賠償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