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冠禹
甘肅省知識產權事務中心,甘肅 蘭州 730010
2018年9月,國務院第23次常務會議修訂的《專利代理條例》第九條規定:從事專利代理業務,應當向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提出申請,提交有關材料,取得專利代理機構執業許可證;2019年4月,改組后的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公布的《專利代理管理辦法》第二章第九條規定:專利代理機構的組織形式應當為合伙企業、有限責任公司等。合伙人、股東應當為中國公民。第十條、第十一條和第十二條規定:合伙企業形式的專利代理機構申請辦理執業許可證的,應當具備下列條件:(一)有符合法律、行政法規和本辦法第十四條規定的專利代理機構名稱;(二)有書面合伙協議;(三)有獨立的經營場所;(四)有兩名以上合伙人;(五)合伙人具有專利代理師資格證,并有兩年以上專利代理師執業經歷。有限責任公司形式的專利代理機構申請辦理執業許可證的,應當具備下列條件:(一)有符合法律、行政法規和本辦法第十四條規定的專利代理機構名稱;(二)有書面公司章程;(三)有獨立的經營場所;(四)有五名以上股東;(五)五分之四以上股東以及公司法定代表人具有專利代理師資格證,并有兩年以上專利代理師執業經歷。律師事務所申請辦理執業許可證的,應當具備下列條件:(一)有獨立的經營場所;(二)有兩名以上合伙人或者專職律師具有專利代理師資格證。
因此,我國政府對專利代理機構施行行政許可準入制,這能夠保障專利代理機構為全社會的創新主體提供高質量的專利申請代理服務。
為了提高專利申請數量,我國各地政府都制定了專利資助管理辦法,對本轄區的專利申請行為進行財政資助,這極大的調動了社會各類創新主體申請專利的積極性,進而推動了我國專利代理機構的快速發展。據統計,2008年我國的專利申請量為82.8萬件,但到了2018年,我國的專利申請量已經達到了432.3萬件,位居世界第一,我國依法注冊的專利代理機構達到了2195家,擁有18668名登記在冊的執業專利代理人隊伍。但是在專利代理機構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問題。例如,一些新成立的專利代理機構為了爭取客戶資源,抓住大部分發明人對專利申請流程不太了解的漏洞,利用網上可以公開查詢到的專利信息與發明人主動聯系,鼓吹發明人委托的專利代理機構專業技能不足以保障專利授權,并聲稱可以幫助發明人快速拿到專利證書,從而要求發明人重新與其建立專利代理委托關系;部分專利代理機構為了盲目追求專利代理數量,賺取超額專利代理服務費,疏于對內部專利代理質量的管控,造成提交的專利申請文件質量低下,無法實現對專利申請人技術方案的實質保護;還有一些專利代理機構為了套取政府對專利申請的財政資助,與客戶串通進行了大量的非正常專利申請,導致大量無用、重復的專利申請出現,這既不符合政府財政資金資助專利申請的目的,更浪費了國家大量的專利審查資源,違背了專利法保護的宗旨。
目前對我國專利代理機構進行管理的最權威法律淵源是2018年9月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修訂的《專利代理條例》。此外,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知識產權局為了完善對專利代理機構的監管,制定了《專利代理管理辦法》、《專利代理懲戒規則》等配套部門規章;中華全國專利代理人協會也根據我國專利代理機構的實際情況制定有《專利代理職業道德與職業紀律規范》、《中華全國專利代理人協會會員紀律處分工作規程(試行)》、《中華全國專利代理人協會學術委員會條例(試行)》等行業規章制度。為加快推進知識產權(專利)領域信用體系建設,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三十多個部門和單位聯合簽署了《關于對知識產權(專利)領域嚴重失信主體開展聯合懲戒的合作備忘錄》,規定了對專利代理機構失信后所采取的聯合懲戒內容。
此外,為促進合法的專利代理機構提升服務質量,科學健康的發展,2017年初,國家知識產權局還組織相關單位起草了《專利代理機構服務規范》國家標準,并鼓勵有條件的專利代理機構圍繞規范開展自查和業務制度改革,通過貫徹規范中的程序化要求來提升我國專利代理機構的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
(一)在現有的法律監管體系中增加行政罰款的相關內容。現有的對專利代理機構的處罰方式主要是警告、列入經營異常名錄、列入嚴重違法失信名單、停止承接新的專利代理業務、吊銷執業許可證等。目前專利代理行業中出現的各種亂象的根源在于現有的專利代理監管體系中對專利代理機構的處罰沒有經濟方面的考量,而部分專利代理機構為了追逐更高的代理費利潤置現有的法律規定而不顧,因此建議增加行政罰款的相關條款,通過行政罰款的手段對那些為盲目追求代理費利潤而違規的專利代理機構形成強大震懾力。
(二)開展常態化的專利代理行業整治行動。目前我國的政府機構改革已經逐步完成,在國家大力提倡知識產權強保護的背景下,我國大部分地區的知識產權局已經被劃歸到當地的市場監管局進行管理,因此知識產權行政管理部門可以更好地依托市場監管局的相關資源開展專利代理行業的專項整治行動,并形成常態化的整治機制,以促進我國的專利代理機構健康、有序地發展,為我國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保駕護航。
(三)依法監管。專利代理機構和客戶之間的信息傳遞多以技術秘密為主,因此保密原則是專利代理機構應當遵從的最基本的原則。專利行政部門在實施法律監管的過程中應當嚴格按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在法律法規授權的條件下開展相關監管行動,無正當理由禁止向專利代理機構索要客戶技術交底材料、保密合同等涉密信息,保障專利代理機構和客戶的合法權益。
(四)創新監管方式。由于我國對專利代理機構實行行業準入制,專利代理機構在設立和運營過程中需要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提交許多機構信息,并且我國每件專利的申請材料全部都要統一提交給國家知識產權局,由國家知識產權局的審查員統一進行受理和審查,因此國家知識產權局掌握了大量豐富的專利信息資源,在對專利代理機構實施監管過程中,應當充分利用互聯網、大數據等現代化的技術手段,通過對專利信息資源進行分析來尋找相關監管線索,最大程度減少對專利代理機構正常經營行為的影響,提升打擊專利代理違法違規行為的效率與精準度。
(五)遵從一些原則。綠色原則:專利行政主管部門在對專利代理機構實施監管過程中應當遵從綠色原則,盡量要求專利代理機構少提交紙質申請材料,充分依靠網絡傳輸手段來接收相關材料。聽證原則:在對專利代理機構實施行政處罰前,應對充分給予專利代理機構闡述辯解的機會,保障處罰結果的有理有據。考慮相關因素原則:有些專利代理機構為了拓展業務,除本部公司外還在其他省份設立了許多分支機構,專利行政主管部門在對母公司和分支機構進行監管過程中,應當充分展開調查,對母公司和分支機構所要承擔的責任進行科學劃分,避免采用一刀切,做到處罰與教育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