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勝非
江蘇致邦律師事務所,江蘇 南京 210013
我國人民對待文學作品和綜藝節目的版權意識的提高,將知識產權帶上熱議局面,這既支持了原創創作者維護自身權益的訴求,也激勵了原創創新者的創作激情和熱情,我國應該在這個大好形勢下下完善我國已有的知識產權保護法律,進一步保障創新創作者的知識產權,打擊盜版抄襲,順應大眾意識水平的發展需求,推動文化發展。
古語有云:智者千慮必有一失,雖然我國的知識產權保護法律已經可以說得上是相對完善,但是眾多內容之中依然還是有一些不太完美的地方。不僅如此,隨著時代的發展和人類需求的進步,過去制定的法律不一定完全適合現在的實情,任何事物在歷史這一視角下都是有局限性的,知識產權保護法律也是一樣的,在知識產權保護法律的運用和實踐之中,隨之顯現出來的不足也在慢慢出現。并且,改革開放之后,我國與外國的貿易往來也在興盛發展,在這個過程中發生的關于知識產權的貿易摩擦也不少,更給現行的保護法律帶來不小的挑戰。總而言之,知識產權保護中依然還有不少問題,主要包括這幾點:
我國雖然已經頒布了好幾部關于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律,但是卻沒有建立起完善的法律體系。具體來說就是,當涉及到使用知識產權保護法律時,沒有一部完整統一的大型法律,在我們現在的實際案例中,都是這一部分使用商標法,另一部分使用上述三大法律,這樣使得法律的運用非常復雜和困難,又不方便又容易出錯。另外,有些具體的法律條款本身就有問題,即使經過了多次修改依然有遺漏的地方,比如有關部門是哪些具體的行政部門,有一定影響是有多大影響,諸如此類的模糊不清的詞匯和表達比比皆是,這樣使得人民群眾對法律法規的把握難以實現,商家使用法律條款來保護自身權益這一基本要求難以實現,法官和法務人員對條款的判斷不明無法合理有效地解決糾紛,導致實際存在的法律條款無法運用只是一紙空文,更甚者是被濫用。下一個原因是我國對知識產權保護的認識方面有局限性,不僅中國如此,世界上對待知識產權的保護也是如此,都存在難以界定判明的情況。這是因為現在的知識產權保護法律只保護制作出來的產品,而不保護產品研發的思路,這導致現在市場上只要有一個東西火爆,第二天就出現很多同類商品。這樣看起來似乎是文化市場百花齊放,買家的選擇方案更多,但是實際上卻侵害了產品研發者的利益。除了商品是這樣,在我國的綜藝節目也是這樣。目前發現,我國有的綜藝節目形式照搬日韓,甚至有的綜藝節目中的段子和游戲也被曝抄襲,前幾年大部分電視觀眾沒有什么機會接觸其他國家的文化節目,這些年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大家也能輕易地看到別的國家的節目,在這個過程中發現的抄襲現象,實在是令人感到羞愧和不齒。由于對產品和節目的研發創造沒有充足的保護,嚴重挫傷了創造者的積極性,不利于文化的創新和創造。
經濟全球化給我們帶來的影響是雙面的,中國在加大了與外國的經濟聯系的同時,受到的知識產權保護的沖擊也很大。第一,科技的進步和經濟往來的擴大為我國使用知識產權法律帶來了困難,比如一些新興技術產品,用我國已有的法律來應對,很難界定是否適用,出現的問題越來越多并且沒有得到合理解決,導致我國的知識產權保護法律的進程滯后無法進步。第二,知識產權保護法律的濫用對法律自身和經濟帶來不小的打擊,其實我國目前對使用知識產權的保護法律的現狀是濫用,最為嚴重的就是反不正當競爭法,在與其他國家的經濟貿易方面稍有不順,就認為是對方在進行不正當競爭和壟斷市場,因為有些法律條款的界定不清晰,這樣就造成了知識產權保護法律的濫用最后導致法律條款即使使用也無法解決問題,非常空洞。
我國目前關于知識產權的保護法律主要有專利法、著作權法和反不正當競爭法這三者,但是三部法律相互獨立,在使用方面極為麻煩,導致人們經常因為知識產權而引發爭議,其實三部法律可以整合成一部大型法律,對其中有重復的部分進行整合,界定模糊不清的地方進行修改,明確主體客體和限定范圍,通過整合形成的大型法律在運用上具有實用性,既解決了言辭上不恰當的問題,又適用于當今現實需求。進一步分析,在經濟方面,我國目前經濟高速發展,產業結構調整不斷推進,在推進的過程中,少不了需要使用知識產權保護法律,知識產權代表著先進的技術和創意,可以促進我國生產力發展,帶動經濟結構調整。在文化方面,我國的文化事業也在不斷發展,社會上人們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意識在不斷提高,大家已經自發地在抵制盜版、支持原創,在這個基礎上,產品商標和專利、文化作品的創新、綜藝節目的原創等都得到了很大的進步空間。所以知識產權的法律修改非常重要。值得重點提出并討論的一點是,不是所有知識產權都是私人物品,在歷史進程的不斷推進中,出現了很多名人名言、名人事跡、文學作品,按道理來說,如果這些都屬于創作者本人,那么之后的人們都不能對其進行使用,這樣就限制了文學的發展,所以關于知識產權中的文化部分,我們應該更為關注,找出既能保護知識著作人權益又不影響文化傳承和交流的辦法。
我們已經知道,我國現行的知識產權保護法律的具體條款具有模糊不清、難以界定的缺點,在使用上容易引起爭議,所以我們要對這些具體條款進行進一步的修改,使其使用范圍更小更精確,不寬泛不濫用。目前我國的經濟貿易興盛發展,知識產權糾紛也在逐年增加,只有改變寬泛空洞的法律條款,才能降低知識產權糾紛的發生概率。另外,不僅是國內,我國同外國的經濟往來也不少,在這個過程中,模糊不清的法律條款會不利于我國更好地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損害我國經濟市場的利益,所以越早完善我國的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律條款,越能降低我國的經濟主體的損失,規避風險。不僅如此,良好可行的法律條款也有利于提高我國司法部門的工作效率,不用像之前一樣糾結于案情的斷定,使得我國的知識產權保護變得簡單容易。
我們知道隨著經濟全球化和科學技術的進步,出現了很多超出原有知識產權保護法律認知的事物,比如3D打印技術等,上述提到的綜藝節目游戲抄襲,其實有些游戲是已經存在多年已經被大眾所接受的,比如俄羅斯方塊,有些游戲是在世界各個國家都有出現的,比如石頭剪刀布,像這些游戲是很難提起知識產權注冊的,除非節目制作者將游戲和節目進行很好地結合,創作出一種新的方式,然后再對整個節目提起知識產權注冊,這樣是可行的。但是我們之前說現在的知識產權保護法律的缺點是只保護作品不保護創作思路,這樣容易損害創作人的權益,畢竟是個人或者團隊嘔心瀝血創造出來的成果,卻被他人輕松剽竊,對創造者來說是非常不公平的。但是如果對創作思路進行私有化處理的話,一旦思路撞車就會引起糾紛,又容易限制文化發展。所以我們應該根據具體情況制定不同情況下適用的法律法規,而不是單一地只考慮一種情況,只有這樣才能兩全。
舊的知識產權保護法律從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開始出現并發展,立法思路還局限在我國古代的立法習慣,不妨多看看其他各國關于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律,求同存異,不斷修正共同的觀點,使其表達準確不含糊,還要看到人家不同的觀點,有利的吸收經驗,不利的不采用,兼收并蓄,用國際化和現代化的眼光看待知識產權保護法律,爭取制定出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完整的法律。
知識產權應該得到保護,因為這是個人知識創作的成果,應當保證其物歸其主,知識產權得不到保護也是目前迫在眉睫的問題,因為它關乎著知識文化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程度,所以我國應該充分認識到知識產權的重要性,完善知識產權保護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