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珣 黃昱翔 徐寅嵐


摘 要:環境設計作為近年來發展成長速度飛快的產業,隨著環境保護和大眾視覺審美的提高,正在逐步走向大眾平民化和普及化。然而在環境設計產業有一定的群眾以及社會基礎的情況下,創意性與設計性的缺失逐漸成為環境設計產業飛速發展道路上的絆腳石。大眾對不再新穎的環境設計感到審美疲勞,同時各類設計甚至摒棄了以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為核心的初衷。因而環境設計需要更多的新鮮血液來承載和發展,并結合傳統文化設計的理念。對此作者運用《楚辭》這一詩歌總集,汲取其中所蘊含的文化,建立相關的楚辭植物圖庫,將其加入環境設計的相關設計中,提高環境設計的整體創意性,架起一座連接傳統文化與現代藝術的橋梁。
關鍵詞:《楚辭》;植物;環境設計;傳統文化藝術;應用
1 《楚辭》植物研究現狀與初步啟發
《楚辭》作為最早的浪漫主義詩歌總集及浪漫主義文學源頭,同時也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浪漫主義詩歌總集。《楚辭》中所記載的植物貫穿了2000多年的中華歷史長河。《楚辭》中所包含的植物及其古人背后隱喻的真正含義是極為豐富的。利用《楚辭》中的植物,將其應用到現代環境設計的創意中去,將會把環境設計的發展和中華傳統文化的發展推向一個新的高潮。作為《楚辭》與現代環境設計的橋梁,我們將借鑒《楚辭植物圖鑒》以及所知的專業知識創建《楚辭植物與環境設計圖庫》,對環境設計市場注入更加新穎的創意,對各類設計方案作出指導。圖庫將以《楚辭》為基礎,查找原文,參考《楚辭植物圖鑒》等各類植物圖鑒大全,確定詩詞中的植物名稱和分類,撰寫介紹,總結其含義和在環境設計中的應用范圍,同時考慮生產者的制作效果,以及植物的市場經濟價值,建立起一個較為健全的搜索引擎或是應用大全,使閱讀者能直觀感受每種植物本身所帶有的韻味和與環境設計結合的運用。圖庫的建立將在植物科學與現代設計之間鑿開一條雙向溝通的管道,希望設計呈現在大眾的視野里時,也能夠讓人們領會古人思慮馳騁的“現場”,進而感受文學作品的生命力和設計的美感。
《楚辭》中提及的植物有104種,其對植物的描述涉及面很廣,而且植物被賦予了“香草”與“惡草”的區別意義。20世紀80年代之前,國內《楚辭》研究較為稀疏,且文獻內容局限在對《楚辭》文本的研究。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楚辭》研究逐步獲得重視并迅速發展。現階段對于《楚辭》植物的研究《〈楚辭〉植物文化及園林應用》是文斌2018年發表在《中國園藝文摘》的文章,文章主要以《楚辭》植物作為研究對象,從《楚辭》植物的分類與特點等方面深入挖掘《楚辭》植物文化內涵并進行園林應用研究,對《楚辭》與環境設計所涉及的園林方面進行了詳細的描述。還有2000年常榮發表的《〈楚辭〉植物文化試析》也提到了《楚辭》植物文化與現代環境設計的結合與分析。總而言之,現如今國內對《楚辭》植物與環境設計相結合這方面的研究還較少。
19世紀以來,《楚辭》日益引起英語世界的廣泛關注。20世紀,特別是20世紀80年代以后,國內學者開始對《楚辭》英譯進行研究。主要的研究文獻是1984年徐公持和周發祥發表在《文史知識》的《〈楚辭〉研究在國外》,文獻中提到《楚辭》較先推廣到日本時,就有人將《楚辭》植物與日式插花聯系起來,《楚辭》中的植物裝點為插花提供了更多的主題和形式。《楚辭》在國外的研究也具有一定的歷史,但對于《楚辭》與環境設計聯系起來的研究還甚少。
2 《楚辭》植物插花對環境設計的啟發與聯系
傳統的插花藝術發展到當代,其與環境設計相結合的發展前景具有非同尋常的重要意義。現代的環境設計主要運用的是西式插花,并且更加偏向于商業化模式。因為《楚辭》中有大量描寫關于用鮮花裝點環境的文段,所以我們可以將《楚辭》文段中相關的對于植物的描述提取出來,并附以想象,將相關描述鮮花裝點環境的文段復原出來,受其啟發,運用到現代的環境設計藝術裝飾中去,讓現代環境設計當中的插花藝術不再單純是西式,而且中國傳統插花對營造中式環境設計非常有意義
《楚辭》研究作為一個高難度、高水準的選題,極具影響力、挑戰性。從研究價值上講,楚辭研究有利于對中國傳統文化作自上而下的追蹤與探索。郭沫若說過:“由楚所產生出的屈原,由屈原所產生的《楚辭》,無形之中在精神上是把中國統一著的。”而這種精神正符合中式插花心靈與自然的結合。屈原還曾在《楚辭》中提到用花裝飾船、轎子、車子,這方面也非常符合環境設計專業所研究的。隨著社會的發展,當今社會正處于插花復興的時代,插花藝術在現代商業空間中的應用愈來愈廣泛,在人們生活中越來越普遍,插花藝術已然成為一種大眾化的審美藝術。將《楚辭》字句中的植物提取出來,再結合以插花的方式展現給世人,令人思接千載,又樂觀楚風。
從另一方面講,《楚辭》與環境設計結合所創造的產業發展前景是非常好的,未來這類產業的發展還會走得更長遠,這不僅是對環境設計復興的推動,更是對《楚辭》進一步的深入研究。
3 《楚辭》植物圖庫的創建與環境設計的應用
相比于將《楚辭》中的所有植物都涉及《楚辭植物圖鑒》,制作一份專屬于與環境設計有關的圖鑒更能契合大眾的需求。2003年出版的《楚辭植物圖鑒》與2018年在原來的基礎上修訂的《草木零落,美人遲暮:楚辭植物圖鑒》是較為權威且納入率較高的楚辭植物圖鑒。在這兩者的基礎上,我們進行優化。由于《楚辭植物圖鑒》中涉獵的植物較廣,且適合運用到環境設計中去的植物還有待商榷。所以我們將運用我們所學的有關于環境設計的專業知識,對原有的植物圖鑒進行分類整合,篩選出適合應用到環境設計中的植物。在這個過程中再逐一查找植物在《楚辭》中的原文,結合植物分類學書,植物志等資料為其撰寫相關的介紹與應用,總結出該植物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內涵及其意義,為之后的環境設計所涉獵的方面提供參考。在查找植物相關的資料的同時,將筆者自身采風、寫生所拍攝的照片進行篩選,按植物的遠景、近景、最佳觀賞部位排序,最終完善為一份適用于環境設計的楚辭植物圖鑒。
按照以上的方法編排出《楚辭》中的植物與環境設計應用相聯系的《楚辭植物與環境設計圖庫》,為大眾提供了一份可靠且操作性較強的依據,同時也為設計方面給提供了靈感來源和創意。此外,兼顧制作方與大眾的溝通,新穎的含義與圖像呈現更能推動制作方與大眾的合作。
4 《楚辭》植物圖庫的編排示例
示例1:[木蘭]
出處:朝搴阰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楚辭·離騷》
譯文:早晨我在大坡采集木蘭,傍晚在小洲中摘取宿莽。
簡介:木蘭,木蘭科,又名白玉蘭、玉堂春、望春花。古又名蘭。今名玉蘭或木蓮。前者落葉喬木,后者常綠大喬木。主要產于秦嶺和長江上游各地。其木質堅韌,肌理細膩;花朵碩大,白色為多。木蘭科植物,大多花色鮮艷,香氣濃郁,特別是木蘭屬、木蓮屬、含笑花屬。因其“花香如蘭似杜”,也稱為“木蘭”“杜蘭”或“林蘭”,但古人并未明言“木蘭”有哪些確切品種。
木蘭作為大眾所熟知的一種植物,與現代較多的室內設計風格都相符合,如新中式風格、中式風格。木蘭花的樸實和較為鮮艷淡雅的元素可以運用到室內設計中的軟裝設計中去。類似的有木蘭花3D背景墻、裝飾畫、沙發抱枕等。另外,在較為冷淡的北歐風、工業風的設計中木蘭花元素還可以起到點綴的效果,在一個較為冷淡的空間中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相對于室外的設計,木蘭花同樣可以起到增色、裝點的作用。
示例2:[椒]
出處:步余馬于蘭皋兮,馳椒丘且焉止息。——《楚·離騷》
譯文:趕著我的馬車緩緩走在長著蘭草的水邊高地,疾馳到長著椒樹得山岡暫且休息。
簡介:申椒,今名花椒。喜溫暖,不耐寒,適合種植在光照充足的向陽坡。全株均具香味,至今果實仍是重要的食品調味料。《楚辭》取之為香木。花椒種子在古代也常用于泡酒,除具特殊香味外,也有辟邪驅毒的作用。花椒植株每每結實累累,子多而香,極易繁衍,古人多用于比喻子孫滿堂。漢代稱皇后為“椒房”,西漢未央宮皇后的居所叫“椒室”,亦取“蔓延盈升”的吉兆。用椒和泥涂墻,有滿室溫暖之意。比如長樂宮內就有椒房殿,后來泛指后妃居住的宮室。
申椒作為中國較為古老的一種植物,相對于其他有鮮艷顏色和香氣的植物,受大眾的喜愛并不是很多。申椒作為傳統且常見的植物,在設計方面并不是很普遍地將其元素加入設計中。因此申椒也作為一種新穎的植物元素,添加在中式和較為傳統的風格中較為合適。同時申椒也可作為軟裝元素,給人以一種溫暖、較為祥和的氛圍,適合老人,中年人所居住的房間,更為凸顯申椒自身所蘊含的視覺文化。申椒在室外栽種,有驅蟲、驅寒、抗菌等功效,適宜栽種在自家花園、養老院和人口密集的地方。
5 結語
從《楚辭》到環境設計,從古代到現代,植物的季相變化應用在創意設計當中,直觀地表達著每個設計的獨特風韻。《楚辭》植物圖庫的建立架起了古人通過植物所表達的情感與現代設計藝術之間的橋梁,同時查閱者還能更為直觀地感受到每種植物的色彩、形態、質感、韻味以及更為新穎的應用,對設計方面極有助益。同時,圖庫中所包含的介紹與文字,滿足了設計者對其植物的各項了解,使其更為充分地將植物運用到設計中去。此外,也打破了環境設計一成不變套用風格的習慣,為設計行業帶來更多的創意性,使環境設計行業在大眾市場中得以飛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