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琪


[摘要] 目的 探討早期干預對雙胎妊娠期糖尿病孕婦妊娠結局的影響。方法 于2016年5月—2018年10月選取建檔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婦180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單胎孕婦160例(對照組),雙胎孕婦20例(觀察組),所有孕婦都進行早期降血糖干預。結果 所有孕婦都順利分娩,觀察組剖宮產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子癇前期、羊水過多、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發生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的非頭胎新生兒體重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新生兒低血糖、高膽紅素血癥的發病率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雙胎妊娠期糖尿病孕婦多需進行剖宮產,不利于妊娠結局,最有效的干預手段包括胰島素與飲食干預。
[關鍵詞] 雙胎妊娠;妊娠期糖尿病;妊娠結局;早期干預
[中圖分類號] R714.2?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9)09(b)-0007-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early intervention on pregnancy outcome in pregnant women with twin gestational diabetes. Methods 180 pregnant women with gestational diabetes from May 2016 to Ocober 2018 were enrolled, including 160 single pregnant women (control group) and 20 twin pregnant women (observation group). All pregnant women underwent early hypoglycemic intervention. Results All pregnant women gave birth smoothly. The cesarean section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incidence of preeclampsia, polyhydramnios, and diabetic ketoacidosi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The weight of non-first-born neonat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The incidence of hypoglycemia and hyperbilirubinemia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Pregnant women with twin gestational diabetes need more cesarean section, which is not conducive to pregnancy outcome. The most effective interventions include insulin and dietary intervention.
[Key words] Twin pregnancy; Gestational diabetes; Pregnancy outcome; Early intervention
妊娠期糖尿病是妊娠期常見內科合并癥,當前其在我國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1]。雙胎妊娠是指一次妊娠同時有兩個胎兒,其發生率在不同的人群、種族差別較大[2]。研究顯示雙胎妊娠期糖尿病孕婦的血糖更加難以控制,母兒相應的并發癥明顯增多[3]。對妊娠期糖尿病進行早期干預,可明顯改善母兒的預后,降低合并癥的發生率,但對雙胎妊娠期糖尿病孕婦的影響還無明確報道[4]。該研究于2016年5月—2018年10月選取180例糖尿病孕婦作為研究對象,探討了早期干預對雙胎妊娠期糖尿病孕婦妊娠結局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擇在該院婦產科建檔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婦180例,糖尿病合并妊娠診斷標準:妊娠前確診患糖尿病;空腹血糖值G≥7.0 mmol/L;有典型的糖尿病癥狀并且餐后任意時刻血糖水平≥11.1 mmol/L。妊娠期糖尿病診斷標準:75 g葡萄糖耐量試驗。空腹12 h后,口服葡萄糖75 g,其正常上限為:空腹5.1 mmol/L,餐后1 h 10.0 mmol/L,餐后2 h 8.5 mmol/L。3項中任何一項升高診斷為妊娠期糖尿病。納入標準:胎數≤2個;符合上述診斷標準;年齡20~40歲;知情同意;妊娠期糖尿病確診前無任何妊娠并發癥;無精神疾病;無先天性相關疾病家族史;排除保胎、重復住院及臨床資料不全者;排除死胎、新生兒死亡與孕婦死亡情況。其中單胎孕婦160例(對照組),雙胎孕婦20例(觀察組),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1.2? 方法
所有孕婦在確診妊娠期糖尿病時就給予早期綜合干預。給予糖尿病知識、飲食宣教,根據孕婦BMI、血糖等計算熱卡,調節營養要素比例,同時輔以餐后運動,每個周期觀察3~5 d,根據血糖情況進行干預調整。飲食中蛋白質含量每日每kg標準體重約0.8~1.2 g,脂肪每日每kg標準體重0.6~1.0 g;糖類約占總熱量的60%,蛋白質約占10%,脂肪約占30%,三餐熱量分布大概為1/5、2/5、2/5;膽固醇攝入量應少于每日300 mg。每日堅持步行2~3 km,緩慢進行,需有家人陪伴,量力而行。血糖仍不能達標,予以胰島素治療。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孕婦的分娩方式,包括自然分娩與剖宮產。觀察兩組孕婦圍產期并發癥情況,包括子癇前期、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產后感染、產后出血等。觀察兩組孕婦的新生兒低血糖、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新生兒窒息、巨大兒情況。出生24 h內血糖低于2.2 mmol/L(40 mg/dL)為低血糖。1 min Apgar評分在7分以下為新生兒窒息;出生24 h內膽紅素>79 mg/dL為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巨大兒為新生兒體重≥4 kg。
1.4? 統計方法
應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x±s)表示,兩組間差異比較采用t檢驗,3組及以上組間差異比較采用方差分析;計數資料以[n(%)]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分娩方式對比
所有孕婦都順利分娩,觀察組20例孕婦,剖宮產20例,剖宮產率100%;對照組160例孕婦,剖宮產75例,剖宮產率46.9%。觀察組剖宮產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20.132,P<0.05)。
2.2? 妊娠并發癥對比
觀察組的羊水過多、子癇前期、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發生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的產后感染與出血發生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新生兒體重對比
觀察組頭胎新生兒體重與對照組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非頭胎新生兒體重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新生兒結局對比
觀察組新生兒低血糖、高膽紅素血癥的發病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窒息、巨大兒發生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新生兒結局對比[n(%)]
3? 討論
妊娠期糖尿病是婦產科常見合并癥,而雙胎妊娠會導致孕婦妊娠期糖尿病發病概率增加。妊娠合并糖代謝異常的孕婦因為巨大兒、先癇等并發癥逐漸增多,剖宮產率也隨之增大[5]。
常規雙胎妊娠母體并發癥有胎膜早破、子癇前期、胎盤早剝等,而妊娠期糖尿病可促使孕婦發生子癇前期,高血糖亦可導致糖尿病酮癥酸中毒[6]。
雙胎兒的常見并發癥有呼吸窘迫綜合征、雙胎輸血綜合征、胎兒生長受限等。妊娠期糖尿病孕婦的高血糖,可促使胎兒宮內增長形成巨大兒,但是多發生于頭胎。新生兒娩出后,脫離母體高血糖環境,高胰島素分泌抵抗下易出現低血糖。胎兒宮內缺氧,引起紅細胞生成增多,新生兒出生后體內大量紅細胞被破壞,膽紅素產生增加造成高膽紅素血癥[7]。
在雙胎妊娠期糖尿病孕婦的早期干預中,飲食干預是一項基礎且十分有效的干預方案,建議孕婦每日每kg給予熱量146~167 kJ,肥胖孕婦者可以酌減。糖尿病食譜中應加入適量植物粗纖維,能在保障營養的情況降低糖分的攝入。在飲食控制失效時,最好采用胰島素控制血糖,同時也需要給予孕婦更多關于妊娠期糖尿病的知識,使其充分了解有關影響因素,從而更好地預防該病和早診斷、早治療[8]。
綜上所述,雙胎妊娠期糖尿病孕婦多需要進行剖宮產,對母兒都有更多的不良結局影響。雙胎妊娠期糖尿病確診后,需及時進行干預治療,最有效的干預手段包括了胰島素與飲食干預。
[參考文獻]
[1]? 娜仁其木格,李冬梅,米林香,等.中國妊娠期糖尿病患病率的Meta分析[J].中國循證醫學雜志,2018,18(3):280-285.
[2]? 趙敏,湯彪,杜曉紅.輔助生殖技術雙胎與自然妊娠雙胎妊娠結局比較[J].實用醫學雜志,2018,34(15):2471-2474.
[3]? 施利萍.雙胎妊娠100例臨床分析[J].系統醫學,2018,3(16):120-121.
[4]? 李占輝,阮冀,王晉萍,等.早期干預對妊娠期糖尿病管理的作用[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8,29(10):1280-1283.
[5]? 王晶,馬曉娟,南延榮,等.高齡雙胎妊娠孕產婦妊娠結局分析[J].解放軍醫學院學報,2018,39(11):968-970.
[6]? 劉瑋,徐亮,張煒,等.雙胎妊娠子癇前期的高危因素分析[J].中國計劃生育和婦產科,2018,10(6):55-59.
[7]? 魏艷,何偉.妊娠期糖尿病對雙絨毛膜性雙胎妊娠母兒的影響[J].中國婦幼保健,2019,34(4):737-739.
[8]? 韓洪娜.個體化飲食控制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治療結局的影響[J].糖尿病新世界,2018,21(18):21-22.
(收稿日期:2019-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