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婕
【摘要】在素質教育為主流的背景下,音樂教育作為實現素質教育的主要途徑之一,備受重視。音樂教育可以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發展創新力、想象力和感知力,音樂可以讓人身心放松,減輕壓力。文章針對初中音樂教學實踐,提出快樂教學的論題,論述實現初中音樂“寓教于樂”的主要途徑,與大家分享。
【關鍵詞】初中音樂;音樂教學;快樂課堂;寓教于樂
【中圖分類號】G633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音樂教學歷史悠久,但是,在素質教育全面推進的今天,初中音樂教育仍停留在傳統教學模式的層面,使學生對音樂的學習積極性不高。新的課堂觀倡導快樂課堂模式的構建,快樂課堂是對傳統模式的顛覆,是素質教育的根本要求。下面,筆者結合初中音樂教學實踐,對快樂教學談幾點粗淺認識。
一、運用多元樂器激趣
傳統的音樂教學形式單一,主要由教師范唱、教唱,學生練唱為主要形式,學生在課堂上缺乏興趣,沒有熱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是構建快樂課堂的前提。而在音樂教學中,樂器的魅力很大,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參與的熱情。為此,在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于樂器的介紹和運用閱讀進行演奏,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欲望。
如音樂教學前的熱身環節,教師可以提供一些小型打擊樂器,如手鼓、串鈴、響板、三角鐵等,讓學生選擇自已喜愛的樂器進行吹吹打打,既激活課堂氛圍,也激發學生的興趣。樂器的提供和運用也讓學生掌握了樂器的演奏方法,更激發了學生對音樂學習的信心,強化學習音樂的樂趣。
樂器的運用,除了用于熱身環節,讓學生認識樂器、學會運用之外,教師應善于運用樂器演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參與的興趣。傳統的音樂教學,多數教師應用播放音樂磁帶的方式,讓學生跟著磁帶、錄音進行學習,很少有教師親自在學生面前演奏樂器,為音樂伴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借助于樂器的歷史、樂器的使用方法等的滲透,不僅擴展了學生的視野,也激活課堂氛圍,營建愉悅的課堂氣氛。如《黃水謠》《采茶舞曲》《梁祝》《讓我們蕩起雙槳》《采蘑菇》等樂曲教學時,學生在演唱時,教師親自為他們吹奏一遍,讓學生感受音樂的魅力,也拉近師生之間的情感距離,產生“親其師、信其道”之效。
教學了《梁祝》之后,教師也可以布置樂器演奏的課外作業,讓學生課后練習演奏,下節課給他們展示的時間,通過相互展示,相互評價,提高了學生的音樂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通過合作學習激趣
合作學習是新的課堂觀倡導的課堂模式,小組合作學習,既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提高合作能力,課堂也因合作學習的開展而提高有效性。音樂教學也不例外。初中音樂教學時,教師應通過設計合作學習的任務,促學生積極參與,從而激活課堂氛圍,提高學生積極參與,主動互動。
如《校園的早晨》的教學時,教師首先為學生播放歌曲,讓學生欣賞,并讓學生欣賞之后說說初聽之后對歌曲的感受。然后讓學生朗讀歌詞,讓學生說說歌曲中描繪了怎樣的情景畫面。對于切分節奏練習,教師可以設計下面兩個問題,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相互討論、相互交流,再在班級內交流。如:(1)找找看,歌曲中哪個地方運用了切分節奏?(2)能準確地演唱有切分節奏的樂句嗎?
再者,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自主設計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并在小組內相互交流等。合作學習建立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樂趣,課堂也因此而活躍起來。
三、創設情境,激活課堂
快樂課堂是教師們的追求。教學中,讓學生快樂參與,合作學習、樂器的演奏等,是有效的方法和策略之外,情境的創設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教師應善于創設情境,使學生置身于音樂情境中,讓學生體會音樂的情感和內涵,提高學生的理解力、感悟力、欣賞力,課堂也因情境的創設而增加了趣味性,增添快樂元素。
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是常用、方便、快捷的方式,同時,借助于多媒體的優勢創設情境,形象、生動,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
如《你是這樣的人》欣賞時,教師首先為學生播放詩朗誦《十里長街送總理》后,教師提出問題:詩歌中歌頌的是哪一位總理?再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大型音樂藝術片《百年恩來》的片段和主題曲。對于主題曲的理解和感悟,教師改變傳統的灌輸的教學方法,而是在這些情境的推動下,使學生自主體會、自主感悟、自主交流歌曲的創作風格,也通過欣賞了解歌曲的演唱情緒。
四、運用游戲活動激趣
初中生也喜歡游戲。游戲本身可以給人帶來愉快的感受,讓人身心愉悅。因此,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在教學中適當融入游戲,讓游戲架起初中音樂“教”與“學”的橋梁,讓游戲為音樂課堂增趣加味。
音樂小游戲很多,如“接龍”游戲“傳歌接力”游戲“擊鼓傳花”游戲等。如教師唱一句,學生快速接下一句,也可以是一首歌曲學完后,每一個學生接唱一句的活動。這個活動讓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也起到即學即練的目的,提高音樂學習效果。
在音樂教學中,也可以運用“猜一猜”的游戲,一般是教師彈一首樂曲或者唱一首歌曲中的一句或者幾句,讓學生說出歌曲的名字,讓學生跟著哼唱,說出旋律的音高和節奏等。也可以融入猜謎語的游戲,如《蝴蝶》欣賞前,教師給出謎面,讓學生猜出謎底等。對于聽力和樂感的教學,教師應少講,而是讓學生聽,再開展“編曲”“填詞”活動,發展學生的綜合能力。
將小游戲融入到音樂課堂,滿足初中生活潑好動的需求,能很好吸引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動力,為學生營建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
五、通過自主探究而激趣
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習模式是新課標倡導的新型的課堂模式,在這樣的課堂上,以學生的自主參與、積極互動、樂于探究而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因學生的參與而激活課堂。在音樂教學中,教師應結合教學內容巧妙設計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學習任務或者活動,激發起學生濃厚的興趣和探究欲望,從而營建快樂學習、主動探究的氛圍。
如《蝴蝶》教學時,課前教師布置先學任務,先以搜集資料為主,讓學生借助于網絡資源搜集和整理蝴蝶的生長過程以及相關的知識,搜集相關的圖片。這樣的先學活動具有開放性,滿足學生的好奇心理,容易激發他們的興趣。課堂上,教師借助于蝴蝶的圖片,讓學生介紹蝴蝶的知識,這樣,既強化自主先學的有效性,也給學生展示自我的平臺,增強學生的自信,收獲成功學習的喜悅。
在《蝴蝶》欣賞時,教師可以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針對性地進行欣賞,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樂趣。如你知道樂曲是什么樂曲演奏的嗎?表現了蝴蝶怎樣的形象?誰知道關于《蝴蝶》以及作曲者的故事?
之后,再開展音樂活動,如讓學生裝扮自己成一只漂亮的蝴蝶、組織學生集體舞《菜花節》,學生們在《蝴蝶》的音樂聲中翩翩起舞。也可以讓學生根據《蝴蝶》音樂創編幾個舞蹈造型,并結合自己的想象,配合音樂分組擺造型等。這些情境問題的設計和探討音樂活動的開展,讓學生動起來,課堂充滿了生機和活力。
音樂是素質教育不可小覷的學科,學習音樂,既可以陶冶性情,提高音樂知識、音樂能力,也利于學生綜合素養的全面提升。作為初中音樂教師,應不斷創新教學理念,用新方法、新途徑營建快樂學習氛圍,構建快樂學習課堂,讓學生在愉悅的課堂上快樂參與,有效互動,使音樂教學有序、有效開展,最終實現“寓教于樂”之目的,讓學生在快樂的課堂上快樂學習,健康成長,并逐漸愛上音樂。
參考文獻
[1]王歡.如何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打造快樂課堂[A].教師教育論壇(第三輯)[C].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2019(2).
[2]朱鈺烽.談初中音樂教學快樂課堂打造對策[J].才智,2018(1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