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翯翯
【摘 要】我國老年教育進入新的歷史時期,普惠性發展成為老年教育新的定位,及時有效滿足老年教育需求、適應國家健康戰略發展成為老年教育發展必須面對的議題。老年教育應擴大供給,實現辦學主體的社會化;重心向下,實現辦學場所的社區化;系統規劃,實現培養模式的專業化;嵌入科技,實現教育方式的信息化;精準設計,滿足學習需求的個性化;深度融合,實現為老服務的綜合化。
【關鍵詞】老年教育;實踐邏輯;未來趨向
【中圖分類號】G77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794(2019)11-0034-05
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老年教育發展規劃(2016—2020年)》,這是我國第一次系統推進老年教育的普及和發展,標志著老年教育新時代的來臨。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有必要回溯老年教育發展歷程,透析老年教育實踐邏輯,研判當前老年教育發展面臨的新形勢,為未來老年教育的健康發展奠定基礎。
一、老年教育研究現狀
(一)實踐性研究
姜紅艷立足于老年大學教育目標,通過對我國老年大學教育現狀的調查分析,指出老年大學教育目標存在模糊性與局限性問題,提出老年大學教育目標是培養身心健康適應社會的知識老人,并對實現我國老年大學教育目標提出了相應對策。[1]高立武以北京市老年大學為調查對象,通過分析北京市老年教育存在的問題來闡述老年教育發展不充分的現實,并為解決這些問題提出了相應對策建議。[2]《全國老年教育發展規劃(2016—2020年)》遠程教育課題組從老年教育辦學主體出發,對全國電大系統老年教育辦學現狀、問題及策略建議等方面進行了剖析闡釋,指出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全國電大系統的老年教育辦學,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辦學基礎和經驗,但也仍然存在內部與外部問題,制約了老年教育辦學質量和規模的改善。為此,提出可從思想認識、合作模式、服務平臺、養老服務人才培養、服務隊伍建設、實體基地建設、項目驅動機制、科學研究等方面加以改善,以實現全國電大系統更好地服務老年教育發展的目的。[3]此外,還有從社區教育探討老年教育如何發展擴大的研究。同時,一些區域性綜合研究也十分明顯,如對上海市老年教育發展現狀及問題的研究[4]和臺灣地區老年教育政策方面的研究,[5]這些研究豐富了老年教育研究成果,推動了區域老年教育實踐經驗的普及和推廣,深化了老年教育實踐操作層面的認知,為化解當前我國老年教育供給不足的現實問題提供了價值參考。
(二)學理式研究
學理式研究得益于老年教育實踐的拓展,也受益于老年教育實踐性研究的啟示。陳金香從生命倫理學的角度探討老年人生命教育,通過分析老年人人生觀、幸福觀、死亡觀等議題,探討當代老年人超越生死認知之可能。[6]劉頌聚焦老年教育定位,梳理了“生活教育說”“賦權增能說”“滿足需求說”“社會參與說”“再社會化說”“發展智慧說”“老年服務說”和“快樂休閑說”等八種觀點,并提出三個核心問題:老年教育是融入還是隔離、老年教育追求是所樂還是所為、老年教育是大教還是小教。[7]劉頌的研究基本上回應了老年教育顯示定位的問題,也深刻解釋了當前老年教育實踐走向問題。馬麗華、葉忠海將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老年教育的發展歷程細分為四個階段,即初創期、推廣期、發展期和繁盛期,并指出我國老年教育嬗變的基本邏輯滲透了以人為本、創新服務的發展理念,體現了政府主導、多力合一的運行機制,實施了實驗先導、示范輻射的推進策略,制定了制度先行、強化體系建設的保障措施,形成了五位一體、多元發展的辦學模式。[8]桑寧霞、高迪立足于理念定位、政策走向、實踐探索三個基點,對老年教育實踐現狀進行探討,并揭示了老年教育從邊緣走向中心的變化歷程。[9]
二、我國老年教育發展演變的實踐邏輯
(一)老年教育的初生:國外和國內雙重因素的催化
1851年,法國60歲及以上人口比重達到10.1%,成為世界上第一個老齡化國家。此后,瑞典、挪威、英國等一批歐洲國家步入老齡化。[10]在人口老齡化的背景下,世界各國開始探討人口老齡化問題及其應對策略,而實施老年教育便是其中一種選擇。1972年,法國創辦了世界第一所第三年齡大學,標志著老年教育的正式興起。隨后,發達國家逐漸形成若干較為穩定的老年教育類型:老年人上正規大學的模式;大學舉辦老年大學模式;專門為老年人舉辦大學的模式;“退休村”模式, 即在大學附近興建“退休村”供老年人居住并就近學習。[11]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推進,1982年2月,《關于建立老干部退休制度的決定》制定出臺,領導干部終身制被打破,退休制度開始實施。1982年10月,老齡工作管理機構“中國老齡問題全國委員會”成立。在國際和國內雙重背景下,老年教育開始在中國出現。1983年,山東創辦了中國第一所老年大學——山東紅十字會大學,其服務對象是離退休老干部們。1984 年,老年教育協會成立。1988年,第一個民間性老年教育組織“全國老年大學協會”成立。以離退休老干部們為服務主體的老年教育逐漸在全國推廣發展。隨著老齡化時代的來臨,這種教育形式為全社會老年群體享有同等社會待遇提供了一種價值參考,為老年教育在中國的縱深發展提供了基礎。
(二)老年教育的擴大化:健康、積極老齡化思潮的滲入
1.健康老齡化助力老年教育價值內涵的明晰
健康老齡化(Healthy Aging)是20世紀80年代后期由于世界人口老齡化的發展而產生的一個新概念。1990年9月, 世界衛生組織(WHO)第一次提出把健康老齡化作為一項戰略目標。健康老齡化既包括老年人生理功能的健康,又包括人口系統上的健康,還意味著社會層面的健康,即實現經濟社會的健康運行,避免因老齡化造成過度負擔影響社會正常運行。[12]198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武漢召開了老年教育國際研討會,會議通過了以“確保老年人受教育”為主題的《武漢宣言》。1994年,上海召開了國際城市老年教育研討會。1995年,中國老年大學協會在北京召開了國際老年教育研討會。健康老齡化思潮的推演和擴散,既明確了老年教育實踐方向,也強化了老年教育的實施和普及,老年教育成為踐行健康老齡化理念的直接載體。20世紀90年代末,一些學者基于健康老齡化背景提出了老年教育的基本內容。高向東將其概括為五個方面:老年醫療保健和體育鍛煉方面的知識、一般文化和傳統文化方面的知識、心理學和倫理學方面的知識、時事政治和最新科技方面的知識以及日常生產和家務勞動方面的知識。[13]
在健康老齡化理念的影響下,中國老年教育得到了較快發展和普及,“據1995年不完全統計, 我國老年大學和老年學校已發展到6 000多所,在校學員50多萬人”。[14]在健康老齡化思潮的影響下,老年教育的價值內涵得到明確,即通過對退休老干部們的教育,實現教育對象的健康化,進而推動社會的健康化。但是,這一時期的老年教育對象仍是受限的,老年教育普及的權利意識還未呈現,老年教育普惠的權益還未得到彰顯。
2.積極老齡化推動老年教育權利意識的普及
20世紀90年代末,基于社會權利理論的“積極老齡化”理念逐漸成形并孕育而出。相較于健康老齡化,積極老齡化凸顯老年人社會參與的權利,老年人不再是社會的負擔。因此,對于全社會老年人而言,享有受教育的權利成為他們繼續參與社會、服務社會的一種普遍實現形式。
199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正式頒發并施行,明確了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的基本方針,老年人接受教育的權利第一次通過專項法律的形式得到明確。這意味著享有老年教育服務成為全社會所有老年人共享的社會權利。在此背景下,我國老年教育得到蓬勃發展,各類激勵老年教育發展的政策、文件逐漸出臺。2001年6月,中組部、文化部、教育部、民政部、全國老齡委五部門聯合下發了《關于做好老年教育工作的通知》(文社圖發〔2001〕22號),明確文化部“全面負責全國老年非學歷教育工作,指導各級各類老年大學的工作”。該文件將老年教育作為一項專門工作來對待,文化部門作為管理部門,組織、教育、民政、老齡部門作為配合部門,說明老年教育辦學性質仍較為單一。在后續發展的過程中,老年教育辦學類型逐漸豐富。2004年,教育部印發了《關于推進社區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見》(教職成〔2004〕16號),提出依托社區教育推動終身教育體系和學習型社會的建設,而其中涵蓋的教育內容就包含針對老年人的各類教育。
此時,對于老年教育的認知也發生了改變,老年教育不再是單一的被區隔開來的對象,它成為一個人從生到死接受教育服務的終身教育體系的一個階段內容。在老年教育的發展過程中,最初是以服務離退休老干部為主的社會實踐,而后積極老齡化和終身教育理念逐漸形成,老年教育去特殊群體的意識在無形之中逐步拓展,老年教育進而成為全社會老年人共享的一種教育服務形式。
(三)老年教育的普惠發展:新時代老年教育的重新定位
新時代下,老年教育的重新定位和轉型發展成為歷史的必然。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老年教育發展規劃(2016—2020年)》,該文件具有劃時代的歷史性意義。就文件主體而言,第一次以“國務院”的名義印發,凸顯了國家對于老年教育的極度重視;就文件形式而言,以“規劃”的形式來推動老年教育的發展,意味著老年教育成為國家的一項系統性工程,老年教育普惠性的價值理念最終定型,老年教育發展的價值定位也得到深化。該文件指出,“發展老年教育,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實現教育現代化、建設學習型社會的重要舉措,是滿足老年人多樣化學習需求、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質、促進社會和諧的必然要求”。由此,老年教育的發展迎來了新的時期,成為一項系統性工程。新時代老年教育的發展具有明顯的特征:一是老年教育要求實現普惠。囿于特定歷史因素和社會經濟水平,老年教育存在區域和城鄉差異,以至于東部老年教育普及率普遍高于中西部,城市老年教育資源覆蓋面大于農村。基于此,國家出臺了《老年教育發展規劃(2016—2020年)》,重點強調應在落后地區、偏遠地區普及老年教育。二是老年教育融合性發展成為趨勢,老年教育被整合在國家大健康戰略之下。2016年1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2017年3月,國家衛生計生委、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等十三個部門聯合發布了《“十三五”健康老齡化規劃》,這些綜合性的政策強調為老服務應以大健康的思維聯動起來,實現養教醫等融合性發展。三是老年教育服務重心下移,要求深耕基層,構建就近、便捷的辦學格局成為時代新風向。2016年,教育部等九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推進社區教育發展的意見》(教職成〔2016〕4號),要求依托較為健全的社區教育系統發展覆蓋城鄉的社區老年教育,變革傳統集聚式、遠距離的“老年大學”辦學格局。
此外,信息化時代的來臨也對老年教育發展提出了新要求,傳統面授教育不僅無法滿足老年人時時處處學習的要求,更無法適應網絡時代、信息時代的新變革。這些新要求、新挑戰倒逼著老年教育深化供給側改革。基于此,如何有效滿足未來老年人的教育需求,適應國家宏觀戰略推進,成為未來老年教育發展亟需面對的現實議題。
三、我國老年教育的發展趨向
(一)擴大供給,實現辦學主體的社會化
當前,老年教育建立了相對健全的服務體系,基本上圍繞老年電視大學、老年開放大學和老干部大學三套體系延伸,在國家、省、市和縣、鄉鎮五級層面依次貫穿,在村(社區)級層面建立了老年電視大學直屬教學點和社區老年學習苑。但縱觀整個體系,各級各類的老年辦學主體依然是政府或偏政府性質的事業單位,辦學主體社會化程度嚴重不足,制約了老年教育服務資源的有效供給。基于此,未來老年教育辦學主體應該進一步社會化,既有公益性的由政府主導的老年教育公共服務資源的供給,又有市場化的由企業、社會組織等主體自主創辦的老年教育。政府主導的公益性老年教育定位是普惠性的,老年人需要承擔的學費較低廉,辦學層次較簡單;而企業、社會組織等市場主體創辦的老年教育則可差異化、層次化,老年人需要承擔的學費相對較高,但辦學層次多元,其中包括高端型老年教育,能夠滿足對老年教育的高水平需求。
(二)重心下移,實現辦學場所的社區化
發展社區老年教育是我國近十年來總結凝練的有效經驗,這種辦學理念強調構建家門口的老年學校,具有顯在的科學性和前瞻性。立足社區、發展社區教育是結合學習對象特性而做出的科學研判。發展社區老年教育既能夠降低老年人就學風險,又能夠滿足老年人學習要求,是為老年人量身定制的辦學行動。發展社區老年教育能夠盤活社區各類資源,實現社會資源最大化和最優化,能夠快速實現老年教育服務資源的普及。隨著社會服務的整體下沉,圍繞社區構建了各類豐富的文化載體,依托社區發展社區老年教育已經具備了顯在的基礎資源。當前,社區老年教育服務資源主要有兩類,分別是面授式的社區老年學習苑和遠程網絡式的老年電視大學教學點。但這兩類老年教育整體辦學水平不高,以至于老年人更愿意去老年大學就學。為此,可采用“老年大學+直屬教學點”的模式施行,即在一定區域內以老年大學為核心,各社區老年教育教學點逐步納入老年大學系統中,成為老年大學的直屬教學點。這種辦學模式能夠充分利用老年大學的優秀師資、辦學經驗等現有資源,實現老年教育資源的區域共享融合。此外,還能夠實現老年教育人才服務的良性循環,即依托老年大學培養優秀老年學員,進而再將優秀老年學員輸送到各社區,使之成為社區老年教育教學點的師資。
(三)系統規劃,實現培養模式的專業化
當前,老年教育以閑暇教育為主,重在滿足老年人群的基礎就學需求,教育內涵不足。如在課程設置上專業化、系統化不明顯,人才培養上層次化、體系化缺失。盡管部分老年大學已經意識到這些問題,如上海、杭州等發達地區老年大學開始設立初級班、中級班和高級班等,在課程內容上也有明顯改觀。但普遍來看,全國老年教育的專業化水平明顯較低。為此,需要對當前老年教育的培養目標進行重新定位,對老年教育人才培養模式進行系統規劃,設立人才培養標準,完善入學、培養和畢業系統機制,凸顯教育的專業化特性。構建專業化的老年教育培養模式,既能夠保障教育質量,又能夠化解老年人擠占教育資源的現實難題,還能夠真正實現老年人知識的專業化重構,實現教育孵化和培養人才的目的,為各相關行業輸送可適用的專業人才,推進老年人力資源的開發。
(四)嵌入科技,實現教育方式的信息化
傳統老年教育是面授式的課堂教育,這種教育模式既難以激發學員學習的主體性與積極性,又無法滿足學員個性化的學習需求,更不能拓展學員學習的空間,因此難以適應未來老年教育的發展。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科技已經融入和改變社會各個方面,老年教育也難以避免。為此,老年教育在教育方式上需要深化變革,通過借力現代科技、網絡,實現教育方式的信息化。一是加快推進線上線下教育融合,著力拓展老年教育空間,實現老年教育服務的系統推進。二是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技術,搭建全媒體、多終端的老年教育網絡和遠程學習平臺,構建“老年教育+互聯網”的新局面,擴大老年教育可及性,實現“人人可學、處處可學、時時可學”。三是不斷完善網絡學習資源,搭建網絡空中課堂,通過在網站開設視頻課程、微課、電影、戲曲、益智游戲、健康測試工具等,為老年人能在家享受到優質、免費的老年教育網絡資源創造條件,提升老年教育資源進村入戶的質量。四是創新教學手段,借助多媒體教學和網絡教學,優化教學過程,采用多種激勵方式培育老年人網上學習圈、移動學習群等網絡學習團隊,提高老年學員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
(五)精準設計,滿足學習需求的個性化
目前,老年教育內容多以“康樂休閑”為主,但是隨著老年人學習能力的增強和社會環境的變化,老年人的學習需求逐漸走向多元化和個性化,傳統的教育內容已經難以滿足老年人的學習要求。隨著新一輪信息技術的變革,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重大變化,人際互動不再局限于面對面、電話等傳統方式,更流行微信互動;在交易支付時,微信支付、支付寶支付等移動支付越來越普及;在出行時,借助移動平臺如滴滴打車、攜程、12306火車票訂購平臺等已經成為趨勢。基于此,為了適應社會節奏和便捷生活服務,老年人學習的欲望越來越強烈。同時,不同的老年人有各自的偏好,對于各類文化知識的學習也各有不同。因此,面對這些新形勢、新要求,未來的老年教育內容需要進一步創新,結合時代特性精準設計教育內容,滿足老年人學習需求的多元化和個性化。目前,有些地區已經意識到這一問題,開始不斷豐富教育內容。近年來,溫州地區老年教育教學內容發生了重大調整,溫州老年大學開設了包含音樂戲曲、舞蹈體育、醫療保健、書畫攝影、語言文史、計算機操作、綜合講座、手工制作等12大類27個專業120門課程。一些基層社區老年學習苑結合地域文化,開設了文化傳承的課程,如溫州市鹿城區茶山街道的茶山社區老年學習苑的百鳥燈、竹絲燈制作。甚至有些社區老年學習苑還適應時代發展,開設了中老年淘寶課。課程教育內容的多樣化,既滿足了老年人的興趣,提升了老年人的素質,還培養了老年人的生活與工作技能,幫助老年人真正實現了再社會化目的。
(六)深度融合,實現為老服務的綜合化
隨著大健康戰略的推進,未來為老服務必然要走向綜合化和集群化,與老年人相關的教育服務、醫療服務和養老服務將進一步融合、集成。醫、養、教融合在基層社區已經探索了較長時期,也取得了部分成效,但醫、養、教等為老服務的融合程度仍然不足,各種服務雖然集成在一起,但未形成有機的融合。在一些基層社區,雖然設立了老年教育教學點、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和社區衛生服務站,但是這三者只是在地理空間上的集群,彼此之間未進行深度融合。各類為老服務應進行深度融合,應把老年教育課堂轉移到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或社區衛生服務站,以現實場景為依托,通過對養老服務設施使用方法、老年醫療保健知識的講解和各類生活風險防范問題的剖析,深化老年人對涉老知識的認知,提升日常生活技能,進而化解潛在的風險,實現老年教育助力為老服務的深度融合。此外,需要進一步延伸老年教育的觸角,對一些缺失老年教育的養老機構需要重點拓展其老年教育的輻射范圍。養老機構是老年人群集中的區域,應通過老年教育的開展豐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改變嚴肅、緊張的養老氛圍,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感,真正實現養、教、醫等為老服務的綜合化推進。
四、總結和思考
老年教育的研究盡管較為豐富,但是這些研究忽視了對老年教育發展演變的實踐邏輯的探討,以至于對老年教育難以形成系統性認知。眾所周知,只有系統性把握事件發展脈絡,才能科學研判事件發展的未來趨向。本文力圖通過構建老年教育的宏觀知識視野,來闡述未來老年教育發展的重心,以推動老年教育的繁榮發展。當然,未來老年教育的發展路向何處,仍需要時間來回應。關于如何有效推進老年教育的深入發展,也存在諸多需要探討的話題,如如何實現基層老年教育的質量提升,如何實現老年教育的區域平衡發展,等等,這還需要更多學者的參與。
【參考文獻】
[1]姜紅艷.21世紀初期我國老年大學教育目標研究[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04.
[2]高立武.北京市老年大學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D].北京:中國農業大學,2005.
[3]《全國老年教育發展規劃(2016—2020年)》遠程教育課題組.全國電大系統老年教育發展調研報告[J].中國遠程教育,2015(9):61—80.
[4]張婧.上海市老年教育政策的現狀分析及優化路徑研究[D].上海:復旦大學,2011.
[5]王戈.臺灣地區老年教育政策發展研究[D].金華:浙江師范大學,2011.
[6]陳金香.老年人生命教育研究[D].南昌:江西師范大學,2008.
[7]劉頌.國內外老年教育定位研究概述及分析[J].老齡科學研究,2018(8):61—70.
[8]馬麗華,葉忠海.中國老年教育的善變邏輯與未來走向[J].南京社會科學,2018(9):150—156.
[9]桑寧霞,高迪.中國老年教育從邊緣走向中心[J].中國成人教育,2018(15):21—25.
[10]李小雨.全球老齡化狀況及其應對措施[EB/OL].2015-10-1.[2019-4-15].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5-10/01/c_128285525.htm.
[11][14]陳乃林,孫孔懿.終身教育的一項緊迫課題:關于我國老年教育的若干思考[J].教育研究,1998(3):65—68.
[12][13]高向東.健康老齡化與老年教育[J].西北人口,1999(1):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