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策 馮聰聰 王銘菲
[摘要]高校是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是意識形態工作的前沿陣地。黨的十八大以來,高校意識形態工作總體健康平穩,但隨著國際形勢的復雜多變和國內經濟社會的深刻變革,高校面臨的意識形態和價值觀的挑戰也不斷加大。如何更好地發揮高校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加強校園意識形態陣地建設,牢牢把握意識形態的領導權,是當前亟需討論的問題。筆者以高校意識形態工作為切入點,通過對新形勢下高校意識形態面臨的新挑戰進行分析,提出行之有效的應對策略。
[關鍵詞]基層黨組織;意識形態;挑戰;應對策略
[作者簡介]張策(1995-),男,漢族,河南項城人,鄭州大學,碩士,研究方向:政府改革與治理。馮聰聰(1994-),女,漢族,河南長葛人,華中科技大學,碩士,研究方向:社區治理。王銘菲(1999-),女,漢族,河南省商水縣人,鄭州大學,本科,研究方向:行政管理。
[中圖分類號] G641[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6-8031(2019)11-0067-02
習近平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必須牢牢把握思想工作的領導?!痹?019年3月18日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也發表了重要講話,指出要從黨和國家事業長遠發展的戰略高度出發,深刻闡明學校思政課的重要意義,并且就如何辦好新時代思想政治課程作出部署并提出要求,為做好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做好新時代下擔任民族復興重大任務的新人提供了重要遵循。思想工作不僅關系到全黨全民的共同思想基礎,也關系到各族人民的團結和凝聚力,更直接關系到道路和旗幟。高校在全面發展的過程中,肩負著立德樹人的重任。高校是黨的思想工作的前沿,這取決于什么樣的大學,如何經營大學,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培養人的根本問題。深刻影響大學校園的穩定和發展,對社會的穩定和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文化力量和中國夢的重要環節和關鍵因素。因此,必須堅持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貫徹落實高等教育全過程的思政工作,加強對思想的領導,牢牢把握高校思想領導。
一、新形勢下高校思政工作的現狀與挑戰
(一)市場經濟與社會轉型帶來的挑戰。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體制發生了深刻變化,社會結構發生了深刻變化。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資源的自由配置、尤其是人力資源的自由流動,沖擊著以往的主流意識形態,導致人們特別是大學生群體思想分化。因此,高?;鶎狱h組織如何在意識形態工作中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從多樣化中立主導、在多樣化中謀共識,將是長期面臨的艱巨任務。
與此同時,經濟發展引起的社會道德的衰落也不容忽視。具體表現為社會公德意識淡化、敬業觀念淡薄、人際關系淡漠、責任意識不強等等?;鶎狱h組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逐漸下降,導致基層黨組織,群眾組織和黨員管理兩大基本組織功能的衰落。高校是社會的縮影,經濟全球化及伴隨的社會轉型,對師生生活方式、思維模式帶來巨大的變化,它對有效的管理模式和基層黨組織的建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因此,如何發揮高校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的作用,創新組織,提升組織能力是當前面臨的另一大問題。
(二)應對全球化挑戰,高校準備不足。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速和信息技術的發展,網絡已經進入千家萬戶,為人們帶來了便利。大學教師和學生可以通過互聯網更容易地了解世界。與此同時,西方一些發達國家憑借其經濟、文化和互聯網優勢形成了“潛在的差異”。其利用話語權,逐步深化中國意識形態的滲透,使西方普世價值觀和其他錯誤思想對中國部分青年大學生產生負面影響。與此同時,針對中國過渡時期出現的熱點和焦點問題,有不恰當言論的出版物,導致人們價值觀念上的混亂和思想認知上的迷茫,甚至不自覺地淪為西方意識形態的“代理人”。
美國前國務卿奧爾布賴特赤裸裸地說:“中國不會拒絕互聯網技術,因為它將實現現代化。這是我們的可乘之機,我們要利用互聯網把美國的價值觀送到中國去,隨著智能手機等移動終端及微博和微信等新型傳播方式在大學生中的普及,傳統媒體的影響正在下降,主流媒體的控制正在減弱。高校基層黨組織不僅面臨著如何構建信息優勢的緊迫問題,而且還面臨著掌握思想文化領導力的重大問題。因此,高校基層黨組織如何充分利用網絡,在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的宣傳和指導中發揮良好作用,已成為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
(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現狀。思想政治工作極為重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處于前沿。一些高校有重科研教學、輕思想政治工作的現象。部分院系黨組織書記或“雙帶頭人”教工黨支部書記將自己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科研和教學工作上,認為黨建工作是虛,科研教學是實,對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掌握的不系統、不深入,滿足于一知半解;有的高校工作方法不多,內容比較滯后和陳舊,存在理論與現實脫節的現象,有吸引力,具有感染力和說服力,沒有足夠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一些高校不重視思想工作隊伍建設,準備不夠,實力薄弱;還有的高校對課堂建設管理不嚴,對講壇、論壇、報告會、研討會等陣地以及高校教師涉外科研項目的審批把關不夠,導致錯誤觀點仍有傳播空間,這些問題不同程度地影響高校教育教學、管理服務的質量,影響高校的科學和諧發展,在新形勢下不能完全適應思想工作的需要。
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應對策略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作為一項系統性的工作,必須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對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論述,堅持前瞻性,整體性,可行性和有效性這幾項原則,注重指導,加強領導,突出主體,扎實推進。要想加強高校思政工作,需要對以下方面的工作進行落實。
(一)堅持黨對思政工作的領導,落實黨委責任制,牢牢把握話語權。黨的高校領導不僅是中國高等教育的本質特征,也是中國高等教育的優勢所在。要在高校全面加強黨委領導,進一步完善黨委領導的責任制和工作機制。明確高校黨委書記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責任,堅持和完善高校黨委書記制度,形成黨委統一工作模式。
(二)培育一批素質過硬的意識形態人才隊伍。建立專業的思想政治工作隊伍是加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才保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不僅包括黨政宣傳部門的工作人員,思想理論教師,輔導員,還包括全體教職員工。一方面,要加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和哲學社會科學教師隊伍建設,著力培養一批具有扎實理論基礎和勇氣的學術帶頭人和學術骨干隊伍。創建一群思想家和哲學家,他們既有能力又有政治誠信,能夠引領社會潮流;另一方面,要全面推進黨政干部、共青團干部、心理咨詢師、網絡評論員的建設。加強制度培訓,嚴格執行就業評估制度,完善獎勵機制。形成人才協同作用,是高校思想政治建設的有力支撐。加強全國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不斷完善哲學社會科學評價體系和人才選拔制度,完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的資金支持和保障措施加強師德建設,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納入年度工作考核和團隊考核內容,形成大學思想政治工作全面負責的良好局面。
(三)建設有效平臺,營造良好氛圍。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其廣泛的應用,網絡已成為教師和學生獲取信息的第一渠道。網絡的開放性、隨意性為高校意識形態工作帶來了很大的挑戰,但另一方面,網絡又有著及時性、平等性、鮮活性的特征,互聯網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帶來了新的機遇,要把互聯網平臺建設作為加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充分發揮網絡的優勢和特色,促進思想工作。要建設一批有影響力的“兩個微觀”平臺,加強內容建設,積極開展主流思想宣傳教育,將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參考文獻]
[1]李輝.新媒體背景下高校意識形態教育面臨的挑戰與對策[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8(2).
[2]文晶晶,李墨,高正方.加強高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與話語權[J].共產黨員(河北),20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