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時代》2019年11月
唐納德·特朗普的崛起為美國帶來一個非同尋常的時刻。11月13日,國會開始就彈劾特朗普舉行公開聽證,這也標志著美國人民與美國文化要開始接受考驗。隨著美國圍繞彈劾特朗普展開辯論,這個國家的前途命運取決于引領美國人的是理智,還是激情;是現實,還是信仰;是實證,還是宗派。
過往的經驗和無情的現實告誡我們,妖言惑眾者之所以能發跡,正是因為在大眾心理上,大多數民眾實際希望如此。歷史上,美國處于永恒的政治內斗之中,現在內斗掀開了新的一頁。而這一次的斗爭,關乎憲法是否至高無上、民選政治是否享有最高權威以及總統是否要受到彈劾。
美國人面臨的風險往往由群眾的怒火生發出來,這些憤怒者受到排擠進而壯起膽子,形成反對勢力。如果是明智的總統以及明智的民眾,并不會迎合這股勢力,而是以能喚起靈魂最光明一面的宏偉愿景去令憤怒的人們覺醒。但遺憾的是,目前美國社會理智的聲音并不洪亮,被憤怒的人們所挑釁的人們,反對的方式是同樣的情緒激動。
令人欣慰的是,希望還沒消失。誠然,在這個劍拔弩張的年代,大家都認為對方受到極端思想鼓動,因此,雙方都將這場政治對陣當作寸步不讓的生存戰爭,而不是不同意見的相互調和。然而,歷史證明,只要當我們抑制住這種沖動的時候,才是國家運轉最好的時候。

英國《經濟學人》2019年11月
美國見證了一些令人目眩的投資狂潮,如19世紀60年代的鐵路,20世紀40年代的底特律汽車業,以及本世紀的頁巖氣。如今投資依然活躍,已擴張到腳本、聲音、屏幕和名人。今年有超過1000億美元用于流媒體內容投資,與投資美國石油行業的資金相當。過去5年,娛樂業在收購和節目制作上共花費至少6500億美元,這一狂潮是20年來的高潮。這一市場競爭激烈,沒有一家電視和視頻流媒體公司占有的市場份額超過20%,投資者也獲得了豐厚的回報。

美國《科學美國人》2019年11月
早在現代科學還未誕生時,人們就發現晶體別具魅力。19世紀的科學家在努力界定晶體形態以及了解晶體光學特征的過程中,推動了數學和物理學的重大進步,進入20世紀,有關電子晶體的研究直接催生出現代半導體電子學,最終帶來智能手機和互聯網等發明。現在我們對晶體的認識有待更進一步。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主張空間和時間是緊密聯系的統一體,那么物體是否會在時間維度表現出空間中的晶體的特性?這一新概念稱作“時間晶體”,不久我們就會發現時間晶體能派上用場。

英國《旁觀者》2019年11月
自從舉行脫歐公投以來,英國最強的兩支政治勢力分別為脫歐派和留歐派。目前留歐派處境艱難,但舉行二次公投阻止英國脫歐的希望仍然存在。如果留歐派能形成統一的政治力量,則幾乎勢不可擋,但他們一直無法團結在某個政黨或領導人麾下。而鮑里斯·約翰遜則基本成功地將保守黨打造成一支支持脫歐的政黨。距離大選還有三周,留歐派還有希望,如果留歐派能巧妙地運用策略性投票。但如果留歐派失敗了,英國不僅會脫離歐盟,而且具備與歐盟規則分化的能力。
編譯:鄒松霖 zousonglin@ceweekly.cn 編審:張偉 美編:孫珍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