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龍
摘 要:在國民經濟迅速發展的今天,中小企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推動了社會發展,有效地帶動了就業。但是中小企業抗風險能力弱,內控建設薄弱,并且已經嚴重地影響了中小企業發展建設。本文對中小企業進行了概述,同時也闡述了強化中小企業內控管理的重要意義,重點分析了中小企業內控管理存在的不足以及解決對策。
關鍵詞:中小企業 ?內控管理 ?問題對策
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小企業如雨后春筍迅速發展,并且覆蓋了許多行業,對社會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尤其是李克強總理在2015年的政府報告中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以來,中小企業煥發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加大了建設進程。多數中小企業都引入了內控建設,以此促進企業健康發展,筆者下邊就對中小企業內控管理進行展開分析。
一、中小企業概述
中小企業是國務院相關部門根據企業的從業人員、資產總額、收入總額等因素確定的,并且因行業不同,劃分標準也不同。
中小企業特點是職工人數和銷售額都不大,經營缺乏多樣性,產權沒有完全相互分離,財務風險大,人員素質不高。
企業內控的主要內容是自我完善、自我監督的過程,是由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以及全體員工共同組成的統一體。其目的在于在合法經營的前提下,資產安全,財務信息真實可靠,效益提高,企業有序發展。
加強中小企業內控建設的意義在于提升相關人員的綜合素質,充分發揮人力資本的效應,促進企業增加值的提升。另外確保財務信息的真實完整性,在企業經營允許范圍內,最大程度地降低財務風險,將風險規避在可控范圍內,在此前提下,獲取超額利潤。
二、目前中小企業內控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內控環境薄弱
受中小企業的特點影響,中小企業追求短期利益,而沒有長期發展規劃,使企業發展失去后勁;另外在人員配置以及崗位設定上,中小企業人員配置少,對崗位不分輕重,喜歡兼、并、代,經常出現會計、出納、銀行由1人兼管,并且還很少輪崗與換崗,這樣使得相互牽制成為空談;再有許多中小企業沒有按照《小企業內部控制規范(試行)》去建立管理制度與內控制度,使制度建設成為空白;最后許多中小企業缺乏人本文化與企業文化,僅僅靠制度與嚴懲來約束員工的行為,從而導致員工失去工作積極性,缺乏凝聚力。
(二)風險防范意識不足
在中小企業中,私企居多,企業經營權與所有權相統一,企業管理者們管理意識淡薄,他們在市場上打拼靠的是經驗與膽量,他們注重成本效益,而忽視了風險的存在,他們沒有用內控管理來約束自身行為,反而認為內控管理束縛了企業發展的進程。企業員工們在老板的理念下,聽之任之,所以許多中小企業沒有成立獨立的內控風險管控機構,如內審機構,也沒有人進行專門的風險管理,更沒有人去做風險的預測、識別、分析、評價、防范等這項工作,這些使得企業抗風險能力弱化。
(三)內控體系不夠完善
內控管理不是簡單的規章制度,也不是規章制度的補充,它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全員參與,共同努力去完成。但是許多中小企業由于內控建設晚,內控意識淡薄,所以沒有建立內控體系,有的企業僅僅有內控框架,而沒有內控要素,更缺乏內控指標與評價內容,加之缺乏操作經驗,從而使內控建設成為紙上談兵。
(四)缺少有效監督
內控管理好與壞,監督是關鍵。但是許多中小企業將內控管理制度制定后,沒有進行跟蹤監管,如沒有設置內控的監督機構——內審管理部門,有些中小企業雖然設置了內審機構,但是接受經理層的領導,隸屬于財務部門,失去獨立性。這些所謂的監督機構在業務上也僅僅是對財務進行查找,而沒有對企業全方面經營進行監督;在處理問題上也是也是避重就輕,沒有內審的嚴肅性。從而失去了對內控管理的完整性、有效性的監督作用。
(五)沒有先進的信息系統做支撐
中小企業在從業人員的數量上、質量上都達不到現代企業管理要求,資金也沒有大企業雄厚,所以信息系統平臺建設也不完善,再加上缺乏現代化信息管理手段,從而導致內部信息不能夠共享,內外部信息不對稱。這些都影響了中小企業健康發展。
三、完善中小企業內控管理的對策
(一)狠抓內控環境
中小企業經營的目的也是與其它大型企業一樣,那就是以收益最大化、企業價值最大化為核心。所以中小企業也與大型企業一樣,有長期發展戰略,不能只看眼前利益。在此基礎上要正確處理所有者與經營者的關系,要實行產權分離管理模式,要建立授權制度。另外隨著中小企業規模的擴大,企業要考慮綜合治理結構的重新設置,要體現出機構的相互牽制,重大事項要實行集體決策和聯簽制度。還有要注重企業文化的培養,要使企業上下產生凝聚力,要使每名員工體會到榮譽感、使命感。最后要建立長期有效激勵機制,使員工努力工作,充分體現人生價值。
(二)提高防范風險意識
正是由于中小企業抗風險能力差,一旦重大風險來臨,企業甚至會面臨倒閉,所以企業就要有風險緊迫意識,改變風險意識淡薄的現狀。企業要建立風險管控系統,要成立風險管控機構,專門收集、整理、匯總、分析、評價企業經營中的內外風險,為企業經營決策提供保障。最后強調企業在經營決策的制定時,一定要將收益與風險并存考慮,且不可盲目從事。
(三)完善制度,強化人員管理
首先中小企業要完善內控制度,讓制度貫徹于企業經營的始終,并且能反映企業經營的每個流程。企業要根據《中小企業內部控制規范(試行)》完善有關制度,企業要該擴充的擴充,該廢除的廢除,該新制定的制定,總之企業在經營的事前、事中、事后都必須有相關的內控制度加以跟蹤管理。另外要加強人力資源管理,要建立正確的用人機制,改變過去的家族管理模式,要選擇德才兼備人員管理企業,要注重對員工的培訓,使他們接受良好的職業教育。最后要引入企業文化,要用好的文化精神吸引員工,并用好的激勵機制激勵員工努力忘我的工作。
(四)搭好信息平臺建設
《企業內部控制規范》指出企業要加強信息技術控制,搭建與適應經營活動的信息系統,使經營活動與信息資源有機結合。企業要找技術成熟的信息化廠家合作,要借鑒同行企業的經驗,這樣既保障了信息安全,又保證了技術質量。再有企業還要注意對信息技術的后期改造與升級,同時還要注重這方面人才的培養與應用。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有效的內控管理手段是企業不斷發展進步的重要條件,中小企業要在改革的浪潮中發展前進,加強內控建設,提升內部管理水平和風險防范能力更是勢在必行。
參考文獻:
[1]付之巧.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8.
[2]陳瑤.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時代金融,2017.
[3]劉瀟雅.我國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問題及建議[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