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蘭 谷存國
摘 要:針對如何在高職高專食品專業學生中進行創新能力培養的問題,提出在教學中以專業實踐能力為根本、重視創新能力,同時完善人才培養方案、深化教學改革、營造創新環境、加強學生科研、創新項目訓練等策略。
關鍵詞:高職高專 食品專業 創新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82(2019)11-0123-01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培養大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已成為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和創新型國家的首要任務[1]。食品科學是一門應用性、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只有具備實踐能力和創新品質的畢業生,才能為食品行業的長遠發展提供動力。因此,高職高專食品科學教育應以培養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為根本,同時重視創新能力的培養。但是,當前高職高專院校在創新性教育、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方面存在諸多問題,造成畢業生創新能力不足。如何在傳統食品教育模式下加強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成為高職高專院校食品科學教育教學中不可回避的重要課題。
一、影響高職高專食品專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因素
1.人才培養方案
高職高專院校食品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與當今食品生產行業的用人需求不相適應。課程體系中課程設置大而全,缺乏有行業特色的內容,不能緊密結合食品行業最新發展動態,缺乏創新能力培養的內容;理論課時比例過高,實驗實訓課時較少,這就忽視了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基礎性、經典性實驗的項目安排較多、缺少綜合設計性實驗內容,造成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的源泉不足。
2.傳統的教學模式
傳統的教學模式以滿堂灌的“填鴨式”為主,難以激發學生的科研創新的熱情,導致其科研意識缺乏,參與的機會少[2]。這種以教師為主學生為輔的單向教學活動,學生被動接受,師生之間缺乏良性的互動,不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養成,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3.教師的創新意識
高職高專院校教師大多來源于高校畢業生,缺乏必要的社會實踐,不能較好地把握食品生產行業迫切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更不能把問題與教學工作緊密地結合。在教學過程中,僅僅注重知識的傳授,不能把企業的需求與教學密切地結合,不能對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與教學活動密切地結合。在教師的科研工作中,也因任務繁重、學生基礎較差,而疏于對學生開展創新能力培養的活動。
4.學生的創新素質
高職高專學生高考錄取分數較低。學生普遍對自身學習缺乏信心,參與創新、創業項目活動的熱情不高,缺少投身到創新實踐的勇氣和膽量,創新意識淡薄、創新欲望不強,缺乏獨立提出、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3]。
5.學校政策支持
目前學校對學生科研、創新項目的投入缺乏完善的制度保障,科研創新經費不足,無法滿足學生開展科研創新研究的需要。
二、食品專科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策略
1.完善人才培養方案
忽視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是高職高專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學校、系部及各相關部門修訂人才培養方案時,既要重視專業知識系統的課程體系、又要兼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課程設置,處理好知識傳承與知識創新的關系。創新能力來源于廣泛而深入的實踐,在食品專業課程的設置中加大實驗、實訓課時的比例,同時增加貼近生活、貼近生產實際、貼近食品熱點問題的綜合設計性實驗、實訓項目,以實踐技能為核心,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主動去探索實際生產生活中的難題,從而挖掘學生的創新潛能。
2.深化教學改革
高校教師應改變傳統“填鴨式”的教學模式,運用“融知識、技能、創新于一體”的教育模式。在教學中充分應用啟發式、嘗試項目式、探究式、案例式等教學方法,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調動學生的探究未知世界的熱情;在教學中設置若干實際問題、鼓勵學生標新立異,循循善誘引導學生獨立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在教學實踐中加大學生的動手機會、加大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訓練,特別對富有創新意識和創新品質的綜合設計性實訓項目,則由學生組成的學習小組獨立完成整個實訓全過程。
3.提高教師的創新意識
加強高校教師科研能力、創新執教能力的培訓,同時定期派遣教師深入食品行業生產一線進行輪崗學習,造就一支“雙師素質”的教學隊伍,從根本上解決創新性人才培養的教師問題。教師在提高自身創新素質和執教能力的前提下,要把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作為教育的首要任務,結合食品行業生產實際及時更新教學內容,引導學生發現專業核心問題和國內國際熱點問題,保障畢業生從學校到食品崗位的無縫對接。
4.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有計劃、有目的地開展專題知識講座,提升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同時實行“雙導師制”(高校教師、企業師傅)。導師之間分工協作,指導學生開展社會調查、社會實踐和創新活動,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科研思路、創新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實行導師制可根據學生所學知識、掌握技能、實驗條件等情況因材施教,合理安排學生的訓練內容,如查找文獻、設計小實驗、完成實驗操作、實驗資料整理、小論文的書寫等。實踐證明,實行導師制有助于學生夯實理論知識、拓展視野、提升創新能力。
5.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
良好的創新創業環境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學校各級部門要積極普及科研知識,加大對師生科研、創新項目的投入,鼓勵師生參加各類創新創業大賽,為師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臺,從而培養師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三、結束語
當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為高等院校的人才培養指明了新的方向,也為創新性人才的培養提供了新的契機。從事食品教育教學工作的教師,有責任和義務努力提高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讓學生在食品生產的實踐中善于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參考文獻
[1]田敏,郭敏,楊海松,等.臨床實習階段醫學生創新能力培養途徑研究[J].衛生職業教育,2019,37(5):82-83.
[2]李瑩,楊天瑤,吳輝,等.研究型醫學院校本科生研創新能力培養的探索[J].衛生職業教育,2019,37(5):8-9.
[3]李玉蘭.食品微生物檢測實驗創新教育教學模式的研究[J].中文信息,2018,243(3):194-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