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小芮
摘 要:目的 調查工作者職業倦怠和總體幸福感現狀及關系。方法 采用職業倦怠量表和總體幸福感量表對142名工作者進行調查。結果 不同工作年限的工作者在職業倦怠上具有顯著差異;不同婚姻狀況、職業和工作年限的工作者在總體幸福感上具有顯著差異;職業倦怠與總體幸福感呈顯著負相關。結論 職業倦怠越低,總體幸福感越高。
關鍵詞:職業倦怠;幸福感;相關分析
1 導論
Maslach(1997)從三維角度出發將工作倦怠定義為:“在以人為服務對象的工作領域中,從業人員表現出來一種玩世不恭、情緒衰竭和低職業效能的癥狀。”情緒衰竭指個人認為自己所有的情緒資源都已耗盡,對工作缺乏沖動有挫折感、緊張感,甚至害怕工作。玩世不恭指刻意與工作以及其他與工作相關的人員保持一定距離,對工作不熱心、不投入,對自己工作的意義表示懷疑。低職業效能指個體對自身持有負面評價,認為自己不能有效地勝任工作。
翟亞奇(2008)、趙玉芳(2004)等人認為總體幸福感是個體認識到自己需要得到滿足以及理想得到實現時產生的一種情緒狀態,由需要、認知、情感等心理因素與外部誘因的交互作用形成的一種復雜的、多層次的心理狀態,是評價個體整體生活質量的綜合性心理指標。本研究旨在調查工作者的職業倦怠以及總體幸福感現狀,并探討兩者的關系。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對象
通過問卷星平臺發放問卷,共收到142份有效答卷,其中男性55人,占38.7%,女性87人,占61.3%。年齡在26-30歲的占35.2%,31-40歲的占32.4%,41-50歲的占14.1%,25歲以下的占12%,51-60歲及60歲以上的分別占5.6%和0.7%。婚姻狀態中未婚的占31%,已婚的占69%。具有碩士或碩士以上學歷的占4.9%,本科學歷的占50%,大專學歷的占34.5%,高中及高中以下學歷的占10.6%。工作職業中銷售人員占32.4%,行政管理人員占31.7%,專業性和技術性人員占17.6%,服務性行業人員占9.9%,辦公室人員占8.5%。工作年限1-5年的占59.9%,6-10年的占26.1%,10年以上和1年以下的分別占12.7%和1.4%。
2.2 研究工具
Maslach職業倦怠量表,由美國社會心理學家Maslach和Jaskson聯合開發,本研究所用的是由國內學者超平和時勘翻譯并進行修訂的Maslach職業倦怠量表,包括3個維度,分別為情緒衰竭、玩世不恭、低職業效能。三個維度的內部一致性系數分別為:0.88,0.83及0.82。量表適用16歲以上各個行業的所有人群,采用7點自評方式,3分以下者表示職業倦怠較低,3-5分者表示職業倦怠比較嚴重,5分以上者表示職業倦怠非常嚴重。Maslach工作倦怠量表在本研究中的信度系數為0.701,標準化的信度系數為0.708。
總體幸福感量表,該量表由美國國立統計中心制定,本研究中采用國內學者段建華對該量表的修訂,即采用該量表的前18項對被試進行施測,本量表包含6個維度:對健康的擔心、精力、對生活的滿足和興趣、憂郁或愉快的心境、對情感和行為的控制以及松弛與緊張,內部一致性系數男性為0.91、女性為0.95。記分按選項0-10累積相加,得分越高,總體幸福感越強烈。總體幸福感量表在本研究中的信度系數為0.707,標準化的信度系數為0.741。
2.3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調查數據采用SPSS 22.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處理。
3 研究結果
3.1 工作者職業倦怠與總體幸福感情況
142名工作者職業倦怠平均值為53.62±12.89分,其中情緒衰竭維度平均值為2.49±0.91分,玩世不恭維度平均值為2.28±1.05分,低職業效能維度平均值為3.11±1.14分。142名工作者的總體幸福感平均值為69.17±10.66分。
3.2 不同特征工作者職業倦怠與總體幸福感
對142名不同特征工作者職業倦怠及幸福感得分進行比較,不同婚姻狀況的工作者在職業倦怠的玩世不恭維度和總體幸福感得分上具有顯著差異(t=3.22***、-3.21**),不同學歷的工作者在職業倦怠的玩世不恭維度得分上具有顯著差異(F=2.923*),不同職業的工作者在總體幸福感得分上具有顯著差異(F=2.55*),不同工作年限的工作者在職業倦怠的低職業效能和職業倦怠總分及總體幸福感得分上具有顯著差異(F=4.26**、4.15**、3.23*)。其中,已婚工作者的總體幸福感得分(71.03±8.67)顯著高于未婚工作者(65.02±13.33),服務性行業工作者的總體幸福感得分(74.36±19.97)顯著高于專業技術性人員、銷售人員、行政管理人員和辦公室人員(73.16±8.29、67.48±7.81、67.02±10.60、69.33±5.89)。工作年限一年以下的工作者職業倦怠總分(66.66±11.31)顯著高于其他工作年限的工作者,工作十年以上的工作者總體幸福感最高(76.28±10.18)。
3.3 職業倦怠與總體幸福感的相關分析
工作者職業倦怠與總體幸福感呈顯著負相關,r=-0.654**,結果表明,工作者職業倦怠程度越高,總體幸福感越低。
4 討論
通過數據分析可得知,婚姻狀態能較多的影響工作者職業倦怠與總體幸福感。已婚工作者的職業倦怠程度較未婚工作者低,而總體幸福感更高。這可能是因為工作者成家之后肩負養家責任,就會以更加正面積極的態度面對工作。另外,已婚工作者家庭幸福穩定也會提高其總體幸福感。服務性行業的工作者總體幸福感要高于其他行業的工作者。這可能是由于服務性行業從業者在工作中與他人接觸較多,為他人提供服務可以獲得更多的人際支持。
工作年限對職業倦怠中的職業效能有顯著差異,工作10年以上的工作者比工作1-5年或6-10年的工作成就感更高,在總體幸福感方面的表現都更優于其他工作年限的工作者。由此說明,工作者工作年限越長,且取得了自己滿意的工作成就后,對職業倦怠的程度就越低,在應對工作方面比工作年限較短的人表現出更多的從容和輕松,也能更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心情更加的愉悅,總體幸福感較高。
工作者的職業倦怠程度與總體幸福感也存在著顯著的負相關。職業倦怠程度越低,工作者的總體幸福感也就越高。職業倦怠是一種負性情緒,當工作者對工作表現出較多的負性情緒,其身心健康、工作效率、工作質量都會受到負面影響,總體幸福感也會降低。所以,工作者要重視自身的工作狀態,及時調整不良情緒。領導者要加強對員工的關注,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提供更多的心理支持。
參考文獻
[1]Maslach C, Leiter M P. The Truth About Burnout: How Organizations Cause Personal Stress and What to Do About It[M].2005.
[2]翟亞奇,李利娜.醫護人員總體幸福感與自我和諧及其關系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8(2).
[3]趙玉芳,畢重增.中學教師職業倦怠狀況及影響因素的研究[J].心理發展與教育,2003,V19(1):80-84.
[4]段建華.總體幸福感量表在我國大學生中的試用結果與分析[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1996(1):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