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緊緊抓住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發展趨勢與要求,立足高職院校思政課建設存在的問題,結合高職院校的學生與教學特點,充分運用互聯網+技術,對教學思路、模式、考核等進行綜合改革創新,切實增強大學生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與獲得感,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質量與教學效果。
關鍵詞:思政課;實效性;路徑
基金項目:本文系全國機械職業教育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2019年度研究課題“新時代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獲得感的實證研究”成果(項目編號:SZ19B015)。
1 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存在的問題
1)理論研究與實踐教學過程未高度統一。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理論研究具有一定的時效性,反映并體現著當前我國和世界的熱點與發展趨勢,理論的研究有一定的超前性。但是,理論的超前并不代表教學實踐過程的與時俱進,即在一定程度上,理論的指導實踐作用并沒有真正得到全部體現。當然,教學方式方法等具體實踐過程的與時俱進就有點難度,并稍微滯后。
2)教學理念與教學方式未與時代發展要求緊密結合。從目前的教學理念、教學方式方法等的轉變過程以及所取得的教學效果來看,我國高職院校的轉變是有區域差異的。例如沿海地區,他們與時代的發展要求相對較緊密。教育教學只有保持了與時代發展的緊密結合,才能確保其吸引力,保證其強有力的時代號召性,才能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在價值與意義。
3)教師隊伍素質建設與教學質量的標準未同步。教師個人以及整體的素質高低,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效果,影響著學生對本門課程的認識與認同。在學校的教學質量標準中,對任課教師制定了較高的評估細則,并作為教學評價的重要依據,但是,教師隊伍素質的建設以及相關的培訓學習卻因為主客觀原因未能同步。教學質量的考核評價標準相對來說也就顯得較為蒼白無力。
2 高職院校思政課改革的必要性
1)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與發展的政策支持和保障。面對不斷變化與發展的現代社會,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蛾P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以及《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等文件精神,緊密結合目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尤其是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過程中如何調動學生積極性、如何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增強其實效性等等問題,探索和尋求新的教學模式是改變現狀的重要途徑。
2)互聯網+時代下的思政課信息化、網絡化建設成為教育教學“新寵”。思想政治信息化、網絡化建設已經成為一種新型的方式在不斷推進,網絡資源的共享、在線課程、微課等的開發建設等,已經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過程、建設發展提出了新要求新標準。從長遠來看,它將為高等教育人才培養和教學方式帶來深刻的變化。與傳統公開課不同,翻轉課堂、微課等借助互聯網+等優質資源,具有學習流程管理詳細等特點,它常以知識點為核心整合富媒體,向學習者提供豐富的資料,并配有隨堂作業和測試,有效促進學習任務的完成,非常適合移動學習、碎片化學習等知識單元化的學習與資源的查閱收集,作為很好的一種輔助教學方式和手段,有效補充傳統課堂的不足,讓課堂變得更為活躍,從而讓本門課程更加生動有趣。
3)對思政課教學吸引力和獲得感的研究得到了一定的學術關注。綜觀國內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目前思政課在教學育人過程中的重要性作用與影響,增強思政課教學吸引力,增強思政課實效性與大學生的獲得感等已經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學術關注。但從研究視角、研究方法、研究對象等來看,仍舊需要進一步的加強對教育主客體、課程建設內外因等的研究,并形成體系,來更好的確保思政課教育質量。
3 增強高職院校思政課獲得感的路徑思考
1)轉變教學理念,深入開展實踐。按照教育部關于新教材的教學標準與要求,結合實際,及時更新和轉變教學理念,將“三全育人”綜合改革、“大思政”工作格局、金課等融入到思政課教學改革過程中,緊緊抓住教育主客體的發展成長規律,設計針對性強、實效性強的教學方法,尤其是要緊緊抓住理論課堂,搞好實踐課堂,充分利用各類紅色教育資源,建立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實現優勢互補,激發思政課的活力與魅力。通過政治理論學習、主題黨日活動、課堂教學、專題調研、理論專項研究、課外實踐等多種方式開展理論學習與實踐研究。通過對采用新方式的教學班級試點,增強課程教學的趣味性和針對性,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與參與性,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
2)強化培訓引領,實現教學主客體統一。分期分批次推薦組織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參加線上線下、各級各類社會實踐與學習考察學術交流活動,做到全覆蓋培訓。按照學院教師能力發展要求,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進社團、進企業、進社區、進農村“四進”工作。制定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兼任班主任工作,更好進行和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工作。定期開展教師技能比賽,讓教師在交流學習中提高教學水平,并擇優推薦參加校內、市級技能比賽。為思政課教師的發展搭建人才培養發展平臺、科研發展平臺、社會服務發展平臺、干部成長發展平臺和文化創新發展平臺,實現教師能力與水平的整體提升。通過實踐教學、學生講思政課、學生成果展示、主題活動等多樣化的組織形式,讓每個學生參與到課程中,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接受和學習,讓學生真正愛上思政課。
3)鼓勵改革實踐,試點推行新型教學模式。圍繞以“課程思政”為目標的課堂教學改革,對課堂教學模式進行創新設計,將教材體系較好地轉化為教學體系,努力做到在理論精講上下功夫、在材料精選上花氣力、在學生行為養成上重引導。課堂教學以“互動式”“啟發式”“混合式”教學方法為主,以求在互動、討論的過程中提高學生學習的能力、思考的能力和面對現實解決問題的能力;嘗試過程性考核和終結性考核相結合的方式,增加學生討論考核,提高教學質量,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職業技能教育、職業素質教育中,實現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
4)豐富平臺建設,立體展現教學效果.充分利用課程建設團隊、三大課堂的資源、馬克思主義讀書會等載體平臺,每學年定期開展1-2次思政課實踐教學成果展;定期開展1-2次思政課教師講課比賽;定期開展系列主題與實踐調研活動,并形成理論與實踐成果,進一步展示思政育人成果;豐富思政課理論與實踐方式,保證教學質量,優化教學效果,實現教學質量和效果的新的突破。
5)健全制度,全方位保障思政課改革.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加強監督與過程管控、完善評價機制,認真貫徹落實各項制度要求,做到“規定動作不走樣”,全面保障和提高思政課教學質量,實現教育教學運行規范化。制定監督考核考評制度,成立二級督導小組,進一步完善和執行學院聽課制度,切實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過程進行全方位的督促檢查考核,全面提高思政課教學質量。嚴格執行考評獎懲制定,將思政課教學質量納入學院與思政課教師年度考核中,并作為年度評優評先的依據,激發思政課教師的活力。
參考文獻
[1]李光宇,盧欣影.提高思政課教學實效[N].吉林日報,2019-05-27(004).
[2]夏啟明.翻轉課堂視角下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的路徑[J].智庫時代,2019年9月12日.
作者簡介
劉世敏(1984-),女,重慶人,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