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贛南醫學院在校大學生的營養膳食進行調查與分析,通過營養膳食教育從而使學生意識到大學期間營養膳食的重要性,提高學生對營養和健康的認識,從而改善大學生的營養健康狀況和生活質量,為今后提高整體素質提供基本條件。 方法:在2018年9月對贛南醫學院1452名在校大學生采用隨機分層抽樣進行自行設計的相關的營養膳食行為問卷調查。結果:不同性別、生源地及身體質量指數的學生的營養膳食的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而不同的月飲食支出金額、專業、年級的學生營養膳食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并且隨著學生每月飲食支出費用的增加,他們的營養膳食行為得分也隨著增加,醫學專業的學生比非醫學專業的更注重營養膳食,高年級比低年級的學生也更注意營養膳食。結論:對大學生進行營養教育是必要的,在大學生中進行營養膳食教育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大學生;營養膳食;教育
在科學技術高度發展的今天,健康意識也越來越受到重視,而合理的膳食已成為健康重要的原因,醫學院校的大學生畢業后大部分會從事著醫療衛生事業的相關工作,肩負著維護人類健康的神圣職責[1],因此,他們的健康膳食尤其重要。因此,筆者在2018年9月對贛南醫學院在校大學生進行營養膳食的調查,對膳食行為進行客觀評價及可能的影響因素,為學生均衡飲食進行科學指導,提供科學的依據。
本調查通過對贛南醫學院不同年級、不同性別、不同專業的學生隨機進行現場問卷調查完成的。調查的內容包括調查對象基本信息( 包括性別、民族、年級、專業、年齡、身體質量指數、月飲食支出),膳食情況包括早餐情況,水、碳酸飲料情況,水果、零食情況等共計15題,共計發放有效調查表1452份,調查結束后立即對被調查問卷進行復核,統一編號并及時做相應記錄,對未答全的不合格問卷予以剔除,剔除無效問卷后共收回有效問卷1398份,有效回收率為96.28%。參加調查的學生中男生占49.0%,女生占51.0%;醫學專業占63.3%,非醫學專業占36.7%;調查學生分三個年級,其中大一學生占37.8%,大二學生占36.4%,大三學生占25.8%;其中34.1%的學生來自城鎮,65.9%的學生來自農村;根據學生的身體質量指數為超輕人數21.7%,正常人數為66.9%,超重及肥胖人數為11.4%;根據學生的月飲食支出金額分三組,有36.9%的學生每月飲食支出小于800元,50.9%的學生為800-1000元,只有12.2%的學生月支出大于或等于1000元。從本樣本學生性別和年級及專業比例總體符合要求,有一定的代表性,調查結果如下:
1398名調查者的不同性別、不同生源地及不同的BMI對營養膳食行為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每月飲食支出費用的不同的、專業不同、年級不同的學生對營養膳食行為的差異都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隨著學生每月飲食支出費用的增加,他們的營養膳食行為得分也隨著增加,醫學專業的學生比非醫學專業的更注重營養膳食,高年級比低年級的學生也更注意營養膳食。
本調查研究中大部分學生還是會每天會吃早餐、 牛奶、雞蛋以及蔬菜水果,也有一些偶爾不吃早餐,只有極少人每天吃3個以上的雞蛋,而少部分的人是三天一次或一周一次,吃蔬菜的,只有極少幾個人是從來不吃蔬菜的,并且絕大部分人每天吃的食物品種小于10種,對于快餐及熏肉、腌制品的情況本調查中有904人每周會吃快餐1-2次,1189人表明他們偶爾吃熏肉、腌制品,極少的學生每天吃,大概有一半的學生會飲酒和夜宵及零食的習慣,也有相當一部分的偶爾會的,本調查中有一半的學生自認為自己有挑食的毛病,絕大部分學生也從不節食減肥,不過學生中口渴了基本是喝水解渴而不是奶茶飲料等,他們吃飯過程的時間基本是在5-15分鐘內完成。但是本調查中近一半的學生經常吃夜宵,也有很多學生偶爾會吃夜宵;還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偶爾會喝酒。
學生們步入醫學院校過著集體生活,校園豐富多樣的社團活動,各種社團平臺可以使學生們可以學習很多新的知識和理念,包括健康生活的知識和理念,學生們有更多的交流機會并且可以相互學習、相互影響。因此本調查不同年級的學生的營養膳食有所不同,并且高年級的學生比低年級的學生更注重健康飲食,營養膳食更健康。在本調查中非醫學專業的學生也基本上都跟醫學有著密切聯系,特別是運動人體科學及運動康復學,主要培養學生以后從事體育健身教練,運動營養與運動傷害防護人員體育科學研究人員,全民健身指導及研究人員,療養院及社區健康服務機構的健康指導工作。這些專業的學生有專門的運動保健學、養生康復學及運動營養學的課程,由于他們專業的特殊性,一部分學生還在健身房做兼職當教練,還有的在康復健康機構兼職,因此學生們基本上都會特別注重健康養生。所以這些學生的營養行為與醫學專業的行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且營養行為的分數高于醫學專業。但是在大學生活中也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生活不規律,作息紊亂,飲食也相應極無規律,過飽、過餓、多餐等現象突出,飲食結構不合理。
因此在高校學生可以通過營養教育來改變學生們的健康理念,逐漸形成健康的生活態度、健康的生活行為,才能影響以后的生活。營養教育是健康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豐富的營養知識是正確的營養態度與營養行為的基礎[2],同時營養知識、營養行為是可以相互影響的,通過營養教育可以獲得更多的營養知識,形成積極的態度,使不良的飲食行為得以糾正;而飲食行為和生活方式主要在大學時期形成和發展,因此在這個階段培養健康的營養膳食可以影響著他們以后的生活方式,可以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在大學生中進行營養膳食教育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3]。
參考文獻
[1]何瑞玲,蘇日娜.內蒙古民族大學醫學生膳食結構與營養狀況調查[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2008,23(4):417-420.
[2]宋陽,張然,張立實.成都市大學生營養與食品安全知識態度行為調查[J].現代預防醫學,2012,39(2):123-124.
[3]胡俊峰.當代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12.
作者簡介
劉麗華(1979-),女,江西吉安,漢族,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慢性、流行病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