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姚謙

不久前在一個晚宴上,一位電視名嘴對我旁座的朋友說:“最近國外藝術圈的收藏風向球轉向西洋古典藝術了?!蔽衣犃烁吲d地回應:“太棒了,我已經收藏了一些,古典藝術真的非常有意思!”未料那位仁兄翻了個白眼,停止了話題,讓我十分困惑。
后來我想了又想才明白:藝術市場的信息傳播永遠要保持一種神秘的姿態,因為在藝術市場上,收藏包括兩個可能,除了個人的喜愛之外還有投資。一旦成了大眾所知的投資工具,發現新的目標自然成了一種姿態,這對一些以先見角色自居者來說是很重要的。我明白自己挨白眼的原因了:我消減了神秘,又解構了先知。
不過,我對收藏風向球的概念還是很有興趣的。在藝術收藏市場上,我是個財力薄弱的小卒,早些年困惑于許多大型畫廊的運作以及拍賣公司聯手的原因。后來我慢慢了解到,藝術市場之金錢價值擴大,有很大一部分對應著一群擅長金融運作的人。他們把可控的藝術家或藝術品當成可以做大的資產去運作,同時對這樣的財富擁有者來說,把部分資產分配到藝術上是一個很好的平衡,所有房產、IT等產業新富的資金往往會走向于此。
從高知名、易接受的高價格近現代藝術開始,因為資源有限(藝術家已經不在世),近十年來收藏慢慢轉移到當代藝術,因為藝術家、美術館、資源產品比較可控。于是,一撥接一撥爆紅的藝術家的作品迅速漲價,這讓已投入者保值,也培養出接手人。收藏風向球因此成立。其實,精心安排的風起了許久才會通過名嘴告訴你。
對于被運作、快速獲利的收藏風向球,我會停止收藏的念頭。一方面自己財力薄弱,另一方面也擔心藝術家的新創作帶著投資氣味。這些年的經驗告訴我,所有的收藏風向球就如同時尚潮流一般,總是四處轉移,特別是當大多數人跟從時。
對我來說,藝術是一個開闊的海洋,在我所喜歡的藝術世界中有太多收藏上的選擇,回避收藏風向球的誘導一直是我內心的提醒。近年來我四處旅游,開始收藏西方古典美術作品,并對照文獻資料,重回美術館再讀可佐證的藝術品,樂不思蜀。這些閱讀總能讓我穿越時空,通過藝術了解西方歷史、文學、神話等,所費不高又充滿樂趣。
藝術本來就是一個探索的世界,而收藏是藝術愛好的延伸。無論是為了分配資產還是跟隨潮流,在藝術世界里對藝術內在養分之獲得,無論你富貴或者貧窮,機會都是均等的。這是這個時代最美好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