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天嬌
中國政法大學,北京 100088
互聯網法律立法作為保障互聯網安全、穩定發展的重要舉措,當前通過深入的研究分析我們發現當前立法工作仍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例如:專門法律規范空白、法律文件內容亟待完善等等,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互聯網的規范化發展。在這種情況下,積極采取有效措施解決現存問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互聯網端點在通信規則的支撐下,達到了互聯互通的目的。當現實空間主體借助特定手段連接到互聯網之后,用戶借助互聯網就能夠實現信息的交流與共享。互聯網的這種技術架構設計,徹底改變了以往傳統性點到面的有限信息傳播方式,能夠快速的完成對海量信息的傳遞工作,而在這一過程當中,新型傳播媒體——第四媒體得以衍生。
交互性是互聯網的重要特性,在互聯網當中,信息的發布者和信息的需求者兩者之間實現了有效的交流與互動,并且交流與互動是雙向的。舉個例子來說,微博、微信作為新型互聯網媒體,在實際的應用過程當中,已經無法區分信息發布者和信息的需求者兩者在傳播信息的過程當中彼此的獨立身份,而是產生了極強的交互性。
眾所周知,要想收回數字形式的信息是存在著極大的難度的,因此如果互聯網當中出現了侵權性的內容以及污蔑誹謗性的內容,要想根除實是極為困難的。舉個例子來說,在互聯網當中發布了侵權作品之后,只要被人復制一次,那么接下來將會被復制千萬次,及時刪除首次復制的信息,或者關閉侵權的網站,也是無法徹底刪除侵權信息的,同樣的,站在法律的角度上來說也是無法根除侵權信息內容的。
現階段,我國現行的關于規范約束互聯網法律關系的法律主要包括《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和《電子簽名法》,這不僅無法滿足實際監督管理需求,同時也無法滿足互聯網發展需求。通過深入的調查研究我們發現,當前法律和行政法規數量是非常有限的,更多的是部門規章以及規范性方面的文件,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互聯網監督管理的合法性,并且在選擇互聯網監督管理手段方面也起到一定的限制影響。
現階段,專門的法律規范仍處于空缺的狀態。尤其是關于互聯網監管體制、虛擬財產保護以及個人信息保護方面的法律規章制度,并沒有進行明確,在這種情況下,人們應用互聯網的過程當中極易出現一系列的安全問題。
現階段,我國現行互聯網特定領域的相同、不同法律效力位階的法律文件仍缺乏較強的協調性,并沒有徹底消除部門立法的弊病。不僅如此,在過去的一段時間里還存在互聯網監督管理權力被割裂的現象,由于協調管理工作不到位,導致監督管理部門之間出現了職能混亂的現象。以網絡游戲監督管理為例,在國務院不同部門之間就存在監管職能“打架”的現象。當我國成立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之后,將重點做好互聯網基礎立法工作,進而將互聯網信息管理工作落實到實處。
眾所周知,互聯網不僅結構系統非常復雜,而且具備多樣化的特征,人們并不會輕易的察覺到網絡的變化,這也就導致出現了一系列的網絡侵權事件。在這種情況下,要想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可以將先進的技術手段和知識產權法律兩者進行有機的融合,在先進科技的強大支撐下,有效降低侵權事件的發生,進而徹底消除網絡知識產權侵權問題。不僅如此,還可以積極的應用當前先進的防火墻技術、變頻技術來實現對互聯網動態的實時化監控,或者也可以借助指紋密碼技術來實現對互聯網信息內容的有效控制,以此來保護自身知識產權不受侵犯。
現階段,我國保險市場當中關于互聯網保險的份額呈現出逐年上漲的趨勢,并且互聯網保險合同也越來越成熟完善。在互聯網合同簽署的過程當中,往往會涉及到電子簽名、電子合同等方面內容,在這個時候,就需要法律的介入來起到良好的規范作用。在實際制定互聯網保險合同法的過程中,要在互聯網保險投保流程的基礎之上,結合電子商務的經營模式以及電子合同的特性,明確保險合同權利義務的履行方式、生效標準、撤回制度、理賠時間,不僅如此,更要細化互聯網保險義務的經營條件、區域和信息披露制度以及相應監督管理機構的職能,并充分的結合互聯網的特征來制定可行的互聯網監督管理模式。除此之外,在制定專門法律的過程當中,要認真做好協調規劃工作,最大限度的避免法律規章制度和規范性文件彼此之間出現立法空白或者立法重疊的現象。在頒布互聯網法律保險合同法律之后,要明確相應監督管理部門的職責與任務,將責任落實到每一個人,避免出現相互推諉的現象,同時要賦予互聯網保險專門的監督管理權力,使其具備更高的可行性與操作性。但是,在這里需要我們指出的是,在行政監管的過程當中,要避免抑制保險行業的創新與靈活發展。
1.制定應急金融法律預案制度
互聯網信托作為新興的金融業務,當前以往傳統的法律規章制度無法實現對其有效管理。當前隨著客戶以及市場對于互聯網信托需求的不斷加大,為了能夠更好的保障其發展,結合實際需求加快制定一套完善的以互聯網信托業務為主的新型金融機構應急金融法律預案制度。在這一過程當中,首先要對新型金融業務機構進行明確的劃分,將其納入到監督管理范圍當中,然后等時機成熟之后,待到時機成熟之后,借助傳統法律程序來進行有效的約束,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有效的避免引發一系列復雜問題。
2.開展多元化防范風險法律監管模式
互聯網信托業務的發展,實現了對互聯網金融領域的創新。現階段,隨著經濟多元化發展,建立多元化的管制措施顯得尤為重要,這能夠更好的應對新型金融業務模式。例如:接受社會公眾的輿論監督、接受行業協會的規章制度等等。舉個例子來說,社會輿論在強烈批判、譴責某金融法律機構的時候,應及時的做好糾正工作。只有實現多元化的監督管理,能夠實現對新型金融機構的有效限制,這為互聯網信托法律制度的創新完善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
首先,在司法當中必須要嚴格的遵循互聯網金融交易習慣來展開交易。互聯網金融交易和傳統交易習慣存在著巨大的差異,但是由于該交易習慣經過市場實踐證明是有效的,因此在不違反法律的情況之下,司法必須要保持尊重。在這一過程當中,針對擾亂市場經營秩序的行為,要借助司法進行嚴厲懲治;針對觸碰法律底線的違法經營行為,要進行嚴厲的規范并追究其責任,同時對其合同效力也要予以否認。其次,要嚴格的按照互聯網金融法律制度來有效解決涉眾性的互聯網金融案件,在這一過程當中,監督管理部門要建立關于互聯網金融案件的信息報送制度,同時法院金融審判部門要建立群體性案件協調處置機制,以此來提升整體管理控制效果。最后各級政府部門之間要建立完善的信用平臺,并為社會公眾提供負面信用信息的查詢、公示工作,為接下來的行業準入資格審查以及司法審判工作的開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綜上所述,互聯網的出現,為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由于受到互聯網自身特征的影響,加快互聯網法律立法是保障其規范、安全發展的關鍵。針對當前該項工作當中所存在的一系列的問題,我們要積極的采取有效措施,通過做好上述四個方面的工作,有針對性的完善互聯網法律立法內容,使得互聯網發展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促進其安全、規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