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怡 陸煜薇 康詩雨 熊瑛琪
金陵科技學院,江蘇 南京 211100
黨的十九大提出,“倡導創新文化,強化知識產權創造、保護、運用”,賦予了新時代知識產權工作新的使命。江蘇省在國家大政方針的引領下,確立了從知識產權大省向知識產權強省轉變的戰略目標,同時也樹立了運用知識產權推動創新發展的鮮明導向。在此背景下,對江蘇知識產權發展現狀進行SWOT分析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1.江蘇省專利實力提質取得實效
專利是衡量知識產權水平的一個重要指標。2017年為鼓勵優質專利的產出,江蘇省財政部對96項榮獲第十九屆中國專利獎優秀獎的專利給予1920萬元的獎勵,對10項江蘇省專利項目獎金獎、50項優秀獎專利給予80萬元的獎勵,鹽城、連云港等地也開展了市專利獎評選。此舉進一步加大對高質量發明專利和PCT專利的資助力度,有效引導全省專利創造產出穩量調優。2018年全省專利申請量、授權量達60.03萬件和30.70萬件,分別增長16.70%和35.13%。此外,2018年江蘇專利綜合實力僅次于廣東和北京,位居全國第三。
2.知識產權的運營體系漸趨成熟,經費投入持續增加
江蘇國際知識產權運營中心自啟動以來,圍繞知識產權運營以及科技成果轉化的主題,提供包括知識產權管理、產權交易等一站式知識產權全鏈條服務。2019年國家公示無錫市為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建設重點城市。由此看來,江蘇省通過對知識產權運營的不斷探索,而今已漸趨形成系統性、全面性的知識產權運營體系,并獲得了國家知識產權局的高度認可。此外,2002年以來,全省加強對知識產權管理工作的重視,專項經費投入從無到有,逐年增加,為各項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有效支撐。
3.知識產權服務能力顯著提高
江蘇省知識產權服務行業得到快速發展,全省知識產權服務體系基本形成,服務能力、服務范圍、服務隊伍等方面快速提升。另一方面,“互聯網+知識產權服務”新業態也在蓬勃發展,互聯網知識產權服務平臺的影響面、覆蓋面取得了進一步拓展。國家專利局南京代辦處和蘇州分理處全年受理專利申請10.3萬件,業務量居全國前列。2019年全國地方商標受理窗口徹底告別紙質時代,全面采用網上申請系統。
1.知識產權復合型人才缺乏
2019年4月期間,全國發布知識產權崗位需求的企業中,累計發布了13338個知識產權相關招聘崗位需求。由此看來,知識產權人才市場需求量持續增大,然而目前地方高校知識產權專業本科教育模式并不能滿足知識產權市場“復合”膨脹的新形勢。在現有培養格局下,知識產權專業本科教育由法學院、管理學院、理工科學院某一專業組織教學的做法不利于教學安排和管理,不利于復合型人才的培養。
2.專利綜合實力與專利服務環境地區差異大
從專利綜合實力來看,13個設區市的專利綜合實力呈現出“蘇南高蘇北低”的特征。南京、蘇州和無錫居前三位,專利實力指數明顯高于其他設區市,尤其蘇北地區與南京、蘇州、無錫有較大差距。然而從專利服務環境這個指標來看,呈現出蘇北地區普遍優于蘇南和蘇中的特點,其中連云港表現全省最好,顯示出蘇北地區在專利培育上呈現出的追趕態勢。
3.知識產權管理尚不成熟,專利釣餌風險上升
雖然多數企業完成了知識產權管理的基本工作,但各省專利行政執法案件仍層出不窮。2019年6月江蘇省侵權糾紛案件295起,較同年5月增長192%,案件總計310起,總數較同年5月增長207%。由此可見,還是有部分企業的知識產權管理流于形式,并未落實到實際管理中。由此看來,江蘇知識產權潛在風險程度加劇,更需加強執法力度,對潛在風險加以遏制。
1.知識產權發展迎來良好環境
當前我國明確了2019年的重點任務與具體措施,從知識產權領域改革到保護,從知識產權創造運用到國際交流。知識產權領域各項計劃的推進體現出國家各相關部門協同共進的良好氛圍。知識產權國內整體水平呈現明顯的上升趨勢,發展態勢良好。基于國際視角,截至2017年底,我國知識產權發展水平已提升至全球第八,正不斷向知識產權強國的目標靠近。江蘇省在當前宏觀環境下,其知識產權發展能得到國家政策引領,易于獲得更多優質的國內及國際交流合作機會。
2.知識產權工作展開新局面
2018年我國完成了國家和省級知識產權機構改革,知識產權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的歷史性重構,為今后工作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2019年又對知識產權工作進行了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部署,各種知識產權研討培訓會議在相關城市召開,真正地將工作指引落到實處。江蘇省的知識產權工作擁有國家的理論向導與實踐指揮,能夠抓住當下機構改革的有利契機與各種學習交流機會,因地制宜地推進工作。
3.“一帶一路”推動知識產權國際合作
2018年中國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專利申請公開量為6073件,共計進入19個國家。按技術標準分類,位居中國在沿線國家申請公開技術前三的是計算機技術、數字通信和電氣設備及電能。從技術類型分析,我國多數企業創新能力不足,專利儲備亟待擴充。隨著“一帶一路”的深入發展,促進了我國與沿線國家的知識產權合作。江蘇作為“一帶一路”的交匯點,更要把握這一時代機遇,加深知識產權國際溝通。
1.互聯網經濟下侵權風險增加
在電子商務領域采用不正當手段侵犯他人知識產權的行為時有發生,全社會對此的憂慮意識也較為普遍。其中,企業專利權人認為電子商務領域網絡侵權行為嚴重或非常嚴重的比例為49.6%。互聯網技術的創新助長了網絡侵權行為的發生。某些商家直接盜用產品圖片及信息,侵犯他人著作權,甚至有經營者為了增加自己店鋪的訪問量,借用馳名商標作為自己店鋪的鏈接路徑,侵犯他人商標權[1]。因此江蘇省知識產權發展在互聯網時代下仍面臨一定的風險,更需加強自身抵御風險的能力。
2.知識產權國際競爭激烈
截至2017年底,我國專利權人在海外擁有的有效發明專利為10.3萬件,而美國、日本擁有的有效發明專利分別為88.3萬件和115.7萬件,可見我國海外專利競爭力較發達國家存在明顯差距。此外,一些發達國家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較強,其中美國對外的“337”調查,日本與歐美專利局的合作,韓國向海外派遣知識產權專員進行保護工作[2]。發達國家采取全方位的保護措施,這對于外向型企業較多的江蘇省來說,要想憑借專利技術躋身國際市場,將面臨更大的競爭威脅。
首先,加強江蘇省高校知識產權領域的師資力量建設,以相對包容與開放的人才引進政策為各大高校輸入更多高層次人才,加快組建復合型知識產權師資隊伍,為培養知識產權復合型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其次,優化高校知識產權課程體系,根據學生所屬院系制定教學重點,強化學生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為社會培養更多高素質的知識產權管理人才。
首先,推進江蘇省知識產權保護的法治化進程。鼓勵地方在國家和省級層面法律的引導下,因地制宜制定法律并認真落實,為地方知識產權保護提供有力保障。其次推進江蘇省知識產權執法專業化與規范化。確保各地方設置知識產權執法機構,執法人員與管理人員配備充足。進一步強化知識產權司法保護,逐步減少各地區的知識產權發展差距。進一步加強行政監督,堅決打擊電商平臺等知識產權網絡侵權行為。
堅持政府主導與企業主體相結合的模式,培養江蘇省企業的知識產權國際競爭力。首先,推進相關企業建立知識產權管理機構,鼓勵小微企業完善知識產權資產管理制度以增強抵御風險的能力。其次,加大對高新技術企業、科研單位及高校的研發投入,對企事業單位的知識產權創造給予相應獎勵。鼓勵江蘇省的外向型企業在對外交流中學習借鑒優秀的專利技術,進一步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