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議股東回購請求權的完善"/>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張 燦
青島科技大學法學院,山東 青島 266000
西安某餐飲公司于1990年成立并于2004年改制為有限責任公司,宋某軍出資2萬元入股該公司。該公司在制定公司章程時有這么一條規定“公司股權不向公司以外的任何團體和個人出售、轉讓。若股東解除勞動合同的,人走股留,所持股份由企業收購……”,2006年宋某軍辭職,要求公司將自己的2萬元股份退出并支付自己的股金款。2007年,該公司召開上一年度股東大會,會議通過決議決定將宋某軍股金暫由公司收購保管且不得參與紅利分配。宋某軍認為公司章程規定的回購行為違反了《公司法》,請求人民法院確認本人具備該公司股東資格并享有對應的股東權利。
一審西安市碑林區人民法院沒有支持原告宋某軍訴訟請求。一審宣判后,宋某軍不服并提出上訴。2014年10月10,西安市中級人民法院作出維持原判判決。宋某軍仍然對二審判決不服,于是申請再審。陜西省省高院于2015年3月25日作出駁回其再審申請的民事裁定。
1.宋某軍的異議股東股權回購請求權是否于法有據
雖然在本案例中法院沒有支持宋某軍的訴訟請求,但是依照《公司法》第74條規定當出現了法定事由情況下股東有權退出公司。這屬于法律賦予的異議股東的權利,這是毫無疑問的。但本案在于該公司是否有權基于公司章程收購宋某軍的股份,而不是探討異議股東的股權回購請求權。這兩個權利是不一樣的,前者是基于法律規定,后者是基于雙方達成的合意。
筆者認為,宋某軍依法享有異議股東回購請求權,這種請求權來源于法律規定(《公司法》74條)。這里要有別于《公司法》142條所規定的公司的回購權。142條是基于有限責任公司人合性,有限責任公司股權轉讓內部是自由的,只要雙方達成意思自治的合意轉讓合同就是有效的,并且不受他人干涉,而異議股東股權回購請求權是具有強制性的,但必須出現了法定事由才賦予異議股東行使的權利。
2.公司章程的限制性規定是否限制了宋某軍的股權轉讓權
筆者認為并沒有一個公司的章程對內不對外,約束的就是公司股東,這是一個公司意思自治的體現,該公司成立之時制定這種集體的內部規則是基于全體股東的共同意志,沒有損害股東的利益,更沒有違背公序良俗。因此章程合法有效,并且作為股東之一的宋某軍簽字即表示受其約束。
最重要的是,該公司章程的此條款是為了限制個別股東基于個人想法隨意處分自己的股權,是表達有限公司人合性的一項條款。但并不表示該公司對于股東轉讓自己股權的行為一律禁止,自然就不能說明公司章程侵犯了宋某軍轉讓股份的權利。
雖然依據法院的判決我們可以得知該公司的公司章程沒有侵犯股東宋某軍的合法權利,我們對于異議股東股權回購請求權更應該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如何認定異議股東請求權的適用范圍以及當前我國對異議股東請求權保護的立法現狀?如何認定《公司法》74條“合理的價格”?這些問題的有關情況筆者將在下文中進行分析。
另外,有部分人認為,若公司以章程規定的形式回購股東股權是否構成變向的抽逃出資。這種說法并非沒有道理。但我認為,判斷一個公司是否構成抽逃出資要從多角度、多維度去認識和把握,本案例公司章程所規定的收購股權的行為我認為并不屬于抽逃出資的范疇,理由筆者會在第三部分進行簡單分析。
各個國家對這一主體規定并不相同,英國在內的少數國家將大股東或者控股股東也作為回購股權的主體。我國《公司法》對股權回購請求權的主體的規定只限于那些異議股東且對這一方面的規定少之又少,雖然2005《公司法》已經規定這一權利,但之后的《公司法》再沒出臺新規定或者新的司法解釋[1]。在一定程度上這一領域的立法是存在紕漏的,且舊的立法已經不能完全適應新的情況的出現。比如,隨著經濟不斷發展,我國有限責任公司在日常經營活動中也面臨一些新的問題,在現實生活當中如果遇到公司出現解散、分立、合并等重大變故;股東自然人死亡,繼承人繼承股權的情況;股東出資瑕疵問題等等[2]。《公司法》是否也應該賦予他們這種權利?答案筆者認為是肯定的。
異議股東行使請求權的條件是出現法定事由,但法定事由規定的不具體、不清晰,現實中往往借助于法官的自由裁量才能做出判斷,很多條文的最后往往借助于附加兜底條款才實現判案的需要,就比如說關于股東退出公司的條件,《公司法》列舉的條件比較少,但在司法實踐中,新情況往往多且復雜,具體體現在:第一方面,公司出售全部或者主要資產的;第二方面,公司組織形式變更;第三方面,公司僵局出現。法律不可能一一詳細敘明這些情況下更考驗我們的立法技術。
“合理的價格”標準難以確定主要在于涉及雙方的利益,很難找到一個令兩者都滿意的“度”,找到這種平衡的“度”這個問題就容易解決。筆者認為“合理價格”標準的確定可以采取以下幾種方法:一是事先約定,在公平前提下由公司章程預先規定,這種預先設定的方法也存在弊端,就是這種“合理”是靜態合理,不能處理動態的市場情況。二是意思自治優先。平衡異議股東與公司里的其他股東利益。在不違背法律強制性規定基礎上按照自愿協商的原則達成一致協議。三是第三方機構評估。評估機構應當遵循平等、公平的原則,兼顧各方利益基礎之上采用專業的評估技術實現最佳評估效果。
筆者認為該公司不構成抽逃出資理由如下:
1.2018年對《公司法》142條規定進行了修改,名義上是以禁止回購為原則,實則是對允許股份回購的補充。雖然《公司法》第74條只規定了股東行使請求權的三種情形,為適應發展我們可以對此條作廣義的理解,即在三種法定回購的情形之外,為了鼓勵市場交易、促進有限責任公司發展,只要沒有違反法律相關規定,有限責任公司與股東之間達成合意的,就應允許公司回購其股權,那么也就不應認定為抽逃出資[3]。
2.允許有限責任公司以協議形式回購股權,符合《公司法》立法者制定的初衷。公司成立的目的在于賺取利潤,如果股東之間長期存在經營理念、經營方式以及經營目標分歧,從大的方面來講來看不利于公司的發展,造成不公平的“股東壓制”現象[4]。從小的方面來講,不利于內部管理。
3.依據2017年新的司法解釋,抽逃出資是具有損害公司的合法權益之目的。如果股東抽回出資,經有限責任公司章程規定和股東會決議的情況下由公司進行回購,其程序合法,并不為法律所禁止。如果有限公司以協議方式回購股權在不違背公司利益且雙方早就達成合意情況之下,本著為公司長遠利益發展的考量,應當認定轉讓合法有效。
股東回購請求權是法律賦予的異議股東的法定的救濟性權利,通過對此項權利的保護有助于保護中小股東的合法利益不受侵害,更有助于激活有限責任公司發展的內在活力[5]。最高法96號指導案例的公布,不僅僅是對《公司法》相關法條的進一步明確和適用,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在此基礎上逐本溯源,也因此認識到立法者制定的初衷并從中感受到法律對股東回購請求權保護的不足之處,在可預測范圍內國家必將出臺新的立法或者政策加以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