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端端 高如陽
1.青海省西寧市公安局城西公安分局,青海 西寧 810008;2.青海大學,青海 西寧 810000
(一)簡要案情
馬某,女,2017年10月20日21時,在家中被丈夫毆打后死亡。
(二)尸體檢驗
1.衣著檢查
衣褲無破裂、開線。
2.尸表檢驗
死者中年女性,發育正常,營養中等,尸長161cm。尸斑色淡,分布于背側未受壓迫處,指壓略褪色;尸僵形成,程度中度。頭面、下頜部有繃帶包扎。頭發色黑、頂部發長75cm。右額角處有1cm×0.4cm-0.1cm×0.1cm大小多處表皮剝脫、并伴有3cm×3cm皮下出血;右額部有1.7cm×0.8cm、0.8cm×0.7cm兩處皮下出血;右枕部有一1.1cm×0.7cm表皮擦傷。右眼框處有一1.3cm×0.15cm皮膚裂傷;左上眼瞼有1.6cm×0.05cm-0.1cm×0.1cm大小多處表皮擦傷;左眼瞼鼻左側至左顴部有7.5cm×5cm皮下出血。左眼瞼結膜點片狀出血,右眼瞼結膜點狀出血。左面部有一3.1cm×0.15cm縱條行表皮剝脫;左顴弓處有一1.5cm×0.4cm間斷性表皮擦傷;左顴弓近耳屏處有3cm×2.5cm皮下出血;左面部近下頜處有0.7cm×0.3cm、0.4cm×0.2cm、0.2cm×0.1cm三處表皮剝脫;左下頜下方有一1cm×0.3cm表皮剝脫。右側顴弓處3.5cm×2.2cm范圍內有1.9cm×0.4cm-0.1cm×0.1cm大小的多處表皮剝脫。鼻梁端直,鼻腔內未見異常分泌物??诖缴?,口腔粘膜無損傷,雙側頰粘膜正常,左上中切齒、右上中切齒陳舊性缺失,口腔內有少量食物殘渣,無明顯異味。左耳廓有4cm×2.5cm皮下出血,左側外耳道無異常分泌物。右耳廓有一4cm×3cm皮下出血,右耳根部有1.4cm×0.05cm皮膚撕裂傷;右耳垂后一0.5cm×0.25cm表皮剝脫,右側外耳道無異常分泌物。頸右側有0.7cm×0.2cm、0.3cm×0.2cm、0.3cm×0.1cm、0.1cm×0.1cm四處表皮剝脫,頸部右側17cm×15cm范圍內有1.8cm×1.6cm-0.1cm×0.1cm大小的多處皮下出血、并伴有0.3cm×0.1cm-0.1cm×0.1cm大小的多處表皮剝脫。左肩部有3cm×1.8cm、1cm×0.8cm二處皮下出血;前胸部正常;左側胸背部肩胛區有4.5cm×0.7cm-0.1cm×0.1cm大小的多處散在點、條狀表皮剝脫;左肩背部至左胸外、后側壁38cm×26cm范圍內有18cm×5cm-8cm×0.8cm大小的十六處條形皮下出血;右側胸背部肩胛區有一10cm×3cm皮下出血、并伴有1cm×0.4cm表皮擦傷。左上臂上段外后側有10cm×4cm皮下出血,左上臂中段外后側有9cm×3cm輕度皮下出血,左上臂下段前側12cm×3cm皮下出血,左前臂中段外后側11.5cm×7cm范圍內有7cm×1.8cm-1.5cm×0.8cm大小的多處散在皮下出血;右前臂中段前側有5cm×2.5cm帶狀皮下出血,右前臂中下段前側有4.5cm×0.7cm、4cm×2cm、4cm×0.2cm三處皮下出血,右前臂中段前側1.5cm×1cm范圍內有0.8cm×0.2cm-0.1cm×0.1cm大小的多處表皮剝脫,右手背部外側有3cm×1.4cm皮下出血。雙下肢外觀正常;雙足趾甲床略蒼白。
3.解剖檢驗
切開頭皮見額顳頂部23cm×17cm范圍內有17cm×5cm-0.5cm×0.4cm大小的多處散在頭皮下出血;雙側顳肌出血;切開左側胸背部見皮膚、脂肪、肌肉有23cm×18cm出血,其余部位的皮下出出血均未達到肌層。顱骨及其他部位未見骨折,各臟器均為發現明顯異常。
4.病理學檢驗
背部皮下組織:軟組織間質出血;組織病理學檢查未發現嚴重疾病和中毒性改變。
5.毒化檢驗
死者心血中未檢出催眠鎮靜類藥物未檢出毒品成分。
(一)組織病理學檢查未發現嚴重疾病和中毒性改變。
(二)死者心血中未檢出催眠鎮靜類藥物未檢出毒品成分。
(三)死者的頭面部、左側胸背部和左上肢有大面積軟組織損傷,檢驗見多處損傷提示多次擊打使軟組織大面積損傷出血,劇烈疼痛,容易導致創傷性休克,此外未見其它致命疾病和損傷,因此認定死者系被長時間多次擊打后導致大面積損傷出血,劇烈疼痛,造成創傷性休克而死亡。
軟組織損傷一般指人體皮膚及以下的肌肉、脂肪、筋膜、肌腱、韌帶、滑膜、關節囊、周圍神經、血管等組織的損傷。根據損傷的結構是否完整可以分為開放性損傷和閉合性損傷[1]。死者馬某符合閉合性軟組織損傷的特征。引起創傷性休克死亡的原因主要是出血和疼痛,與其他類型的休克相比,認定創傷性休克更加復雜。出血大部分為慢性,致循環系統障礙,死亡與其廣度和深度密切,而在法醫鑒定工作中,往往很難估計出血量的準確數值。損傷一般會伴發疼痛,進而引起恐懼、焦慮等精神癥狀[2],刺激中樞神經系統,影響血管反射,致使血管收縮功能障礙,血液滯留于血管內,微循環血流量銳減造成休克[3]。
關于創傷性休克發生機制,有研究發現嚴重創傷性休克的患者體內D-二聚體[4]、C反應蛋白[5]及血乳酸[6]含量較高。D-二聚體作為臨床上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的診斷指標,升高意味著血液處于高凝的狀態,致使發生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概率升高。C反應蛋白作為一種急性反應蛋白,升高意味著炎癥反應嚴重,對血管內皮造成損傷。乳酸含量的升高,意味著血氧供應障礙,進一步加重組織器官的損傷[7-8]。有關創傷性休克的發生機制目前尚未有明確的報道,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法醫鑒定中關于大面積軟組織損傷致創傷性休克的鑒定意見,需要綜合考慮患者的自身因素、案發的現場情況、環境因素、軟組織損傷的面積以及深度、病理檢查、毒物分析等多方面的因素,確保鑒定的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