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曉 劉 靜
濟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山東 濟南 250200
隨著黨風廉政建設和紀檢監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高校反腐敗斗爭雖然成效顯著,但面對高校教育改革的新形勢和紀檢監察工作的新要求,高校紀檢監察工作仍然在職責定位、監督機制、監督隊伍建設等方面面臨諸多問題和挑戰。
從監督范圍上看,由于高校紀委監督工作依據的制度不健全,對監督工作的范圍和具體監督事項缺乏整體把握,在監督工作上往往眉毛胡子一把抓,導致高校紀委監督工作攤子越來越大、監督工作范圍越來越廣,經常出現“協調變牽頭、牽頭變主抓、主抓變負責”,紀檢干部疲于應付的狀態;從監督內容上看,仍以落實上級紀委監督檢查要求或直接參與職能部門的日常業務監督檢查為主,針對監督工作中的薄弱環節,主動地、有計劃地自主開展的監督檢查工作較少,缺乏主動性;從監督方式上看,高校紀委高校紀委監督工作仍然以全程參與、聽取匯報、檢查材料等方式為主,日常的檢查和直奔現場的抽查不足,監督工作套路固定、程序簡單、監督方法手段單一,在創新監督檢查的方式方法、拓展監督的渠道上還存在視野不夠廣、思路不夠寬、辦法不夠多、主動性不強等問題;從監督結果的處理上看,監督工作重形式不重結果,對存在的問題往往“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存在跟蹤督導不到位、處理問題尺度寬松和責任追究力度不足的問題。
一是對同級黨委監督難到位。高校紀委監督同級黨委作為黨章賦予各級紀律檢查機關的一項重要職能,但雙重領導體制下,高校紀委的機構設置、人員編制、干部任免和辦公經費等權限都掌握在同級黨委手中,因此,高校紀委工作很大程度上要依附于同級黨委,對同級黨委尤其是“一把手”很難獨立負責、理直氣壯的行使監督權。二是落實監察體制改革有盲區。近年來紀檢監察體制改革全速推進,相關的法律和指導文件也不斷完善,但高校仍面臨探索體制改革方向、厘清履職邊界的重要任務和時代命題。一方面,直接針對高校監督執紀工作的指導性文件和相關規定較少,另一方面,對大部分高校而言,紀檢監察體制改革與高校自身改革發展相結合的監督制度尚未完善,已建制度缺乏相應的配套和細化措施,可操作性不強,難以適應自身紀檢監察工作實際和當前紀檢監察改革的新要求。三是審查調查取證協調時效低。高校紀委在“查辦腐敗案件以上級紀委領導為主”,但高校紀委在對收到的信訪舉報件進行初核、立案審查時,由于高校紀委本身職能有限,校外的調查取證只能是依靠上級紀委相關部門給予協調,不僅導致調查取證工作較難開展,同時也容易延誤工作時機,實際工作中存在監督執紀調查取證協調難、手續繁瑣的問題。
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對紀檢監察工作提出的高標準和嚴要求,高校紀檢隊伍力量還是有些薄弱。就高校專職紀檢干部而言,一是人員數量少,一般院校紀委機構專職人員有2-4人,規模較大的學校也大多在6-9人,不能滿足新形勢下紀檢監察工作的需要。二是人員專業結構還需進一步優化,缺乏法律、審計等方面的專業人才,且多數高校紀檢監察干部任職時間短、經驗較欠缺、對相關法律、政策研究不足,存在紀法貫通、法法銜接能力缺失的問題;就二級單位兼職紀檢人員而言,存在監督權力有限,監督權威不強的問題。雖然高校二級單位中,黨總支和黨支部都設有紀檢委員,甚至設有專門的紀檢員或監督員,對本單位權力的行使進行監督,但二級單位的紀檢人員在本單位黨組織的領導下開展工作,作為普通工作人員,難以獨立行使監督權,在履行監督職責時也往往估計同事顏面和領導的意見,導致“好人主義”嚴重,容易存在護短遮丑心理。
針對高校紀委“上級監督太遠,同級監督太軟、下級監督太難”等現狀,分類施策推進市屬高校紀檢監察體制改革,把高校納入市紀委監委派駐機構改革整體工作之中,加強市紀委監委對高校紀委的統一管理和直接領導,統一機構設置和人員調配,精心選配派駐干部,保障人員經費,精準定位派駐職責,完善制度建設和服務保障,切實增強高校紀委監督執紀問責的獨立性和權威性,為高校紀委全面落實“三轉”,強化高校紀委執紀問責提供制度和體制保障。
高校的管理主體多元,對高校管理的各類事權比較分散。上級紀委應充分考慮高校的特殊性,注意區分高校與地方、機關和企業的不同之處,在監督執紀工作的相關政策和“樹木”與“森林”的把握上,在相關適用條款和“尺度”的把握上,更加突出高校的性質特點和工作實際,研究提出有針對性的工作舉措,不斷提高高校紀委監督工作質效。同時,積極改進對高校紀檢工作領導的運行機制,暢通信息傳遞,減少工作層級,增強工作指導和紀檢干部培訓的針對性,提高對高校紀委管理指導的時效性。
針對高校在執紀審查調查工作中業務不熟、力量不足、干擾過多等問題,上級紀委應立足全局,整合不同高校監督執紀力量資源和優勢,盤活高校監督執紀一盤棋,提高高校紀檢監察干部業務素質和工作效率。如在高校紀檢監察干部管理和任用上,建立健全高校紀檢監察干部校內外的選調、交流、管理、培養和歷練等制度,通過高校選派人員到上級紀委以干代訓和上級紀委選派業務骨干到高校指導工作等方式,加強高校與上級紀委的溝通。在高校之間統一抽調辦案力量,在紀律審查、案件審理等工作中,實行學院交叉的執紀工作制度,提高執紀審查審理質量和效率,形成縱向領導有力、橫向配合緊密、運轉高效有序的執紀審查新格局。
自覺把講政治的要求貫穿于履職盡責的全過程和各方面,把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作為根本政治任務,一是要加強廉政教育宣傳力度。突出教育針對性和有效性,重點對黨員領導干部和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崗位人員進行法律法規、黨規黨紀的宣傳教育,特別是紀檢監察制度宣傳和警示教育,在構筑“不想腐”的思想防線上發力。二是加強日常監督執紀,精準運用“四種形態”。把紀律挺在前面,抓早抓小,用足用好第一種形態,對苗頭性、傾向性問題早發現、早處置,使紅臉出汗成為常態;精準實施第二至四種形態,把功夫下在平時,使黨員干部時時處處受到紀律約束,徹底實現從不敢腐,到不能腐、不想腐的根本轉變。三是加大執紀問責力度。努力在執紀的突破力、問責的有效力上下功夫,強化對問題的分析研判,在依紀依法調查審理的基礎上,不斷創新辦案思路,探索辦案手段。熟練掌握運用《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對違紀違法行為進行精準問責。加大對違紀違規問題的曝光力度,查處一起,曝光一起,絕不姑息,凸顯執紀問責的震懾力。
加強業務學習、調查、研究,強化集中培訓,開展專兼職紀檢干部業務知識培訓,制定培訓計劃,不斷學習掌握黨章黨規黨紀和國家的法律法規,了解財務、審計等基礎知識,提高履職的理論水平;鼓勵自主學習,結合工作中的實際問題積極開展自學,把學習成果及時運用于監督執紀的工作實踐,提升履職的實踐本領;強化調查研究,了解掌握其他高校全面從嚴治黨的實際情況,精準發現和深刻剖析存在的問題,在調查研究中掌握事實、做出判斷、找到方法,進而推動工作落實;積極參加上級培訓,有計劃地選送紀檢干部參加上級紀委業務學習;加強與市紀委監委的聯系與溝通,強化實戰鍛煉,通過抽調辦案、參與巡視、以干代訓等方式,不斷提高開展信訪受理、線索處置、執紀審查、案件審理等業務工作的能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過硬、本領高強、依規依紀、作風優良的高校紀檢干部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