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兵
濱州學院,山東 濱州 256600
憲法意識作為一種觀念上的憲法,指人們對憲法的產生、本質、作用等基本理論問題的理解,對憲法的要求和態度以及各種行為合憲性評價的思想與觀點,也就是人們在基于憲法基本認識的基礎上形成的對憲法精神和其內涵的深刻理解,是相對理論化的概念體系,如人權觀念、民主觀念、法治觀念等。憲法意識作為意識的一種,其實就是憲法文化中的一部分,它包括民主與法制兩個層面,民主層面是基本權利意識、主人翁意識、契約意識、監督意識,法制層面是憲法至上意識與訴訟意識。
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如果拋開憲法談依法治國,那么依法治國便是空談,是毫無根據可言的,是不值得廣大人民群眾相信并為之努力的。“依法治國的核心依憲治國可以使廣大人民群眾真真正正地認識、理解憲法的重要性、權威性以及不可侵犯性。”堅持依憲治國不僅需要健全完整的憲法文件和憲法制度,還需要在全社會范圍內形成良好有序的憲法文化氛圍。培養廣大人民群眾的憲法意識,使廣大人民群眾能夠信仰憲法、遵守憲法、維護憲法,使憲法能夠成為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活的靈魂。“新時代的廣大中學生是未來我們國家進行法制建設的主要參與者與建設者,也是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積極培養中學生的憲法意識,能夠使其成長為踐行憲法的先行者,能夠保證憲法得以貫徹實施,同時也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必然要求。”
憲法意識是公民意識的一種,也是最為重要的內容。而公民意識就是公民在社會發展過程中對公共事情所形成的共識,這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權利與義務的共識。新時代公民對于權利與義務的意識遠遠沒有憲法規定的那么強烈,對自己的權利不能很好地行使,也不能按規定履行義務。現代公民沒有完全意識到自己是國家的主人,同時政府部門的工作人員也沒有意識到自己是“公民的公仆”,導致我們國家存在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的現象,公職人員存在濫用職權、徇私枉法、執法犯法以及失職瀆職的行為,這些現象歸根結底是因為公民的權利意識不強烈,沒有很好地行使監督權等其他權利。針對這些問題,國家提出“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增加了國家監察機關和公職人員宣誓制度,這一切都被寫進憲法,這么做就是為了從根本上對公權力進行制約,從而減少腐敗行為。
依據時代發展的需要,我們國家提出了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和“五位一體”中的政治建設,兩者都需要法律的配合才能更好地完成,而法律中最為重要的就是憲法的配合。中學生是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中學生對于憲法的認識程度以及憲法意識的強弱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我們國家以后幾十年的建設和發展是否會實現,為了“中國夢”、“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實現;為了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了實現“四個全面”必須培養中學生的憲法意識。
培養中學生憲法意識存在的問題不是中學生個人單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它是學校教育、社會環境等諸多因素交叉作用的結果。因此,中學生的憲法意識的養成,必須要通過學校教育、社會環境和中學生自身三方面的有效結合和積極配合才能實現。
首先,創造和諧的憲法教育氛圍。學校是中學生進行知識學習和培養憲法意識的主要陣地,學校對中學生來說,更是掌握專業知識與三觀形成發展的重要場所。因此要培養中學生的憲法意識,首先要在校園內創設良好的憲法教育氛圍,讓學生在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中接受憲法教育。要積極開展有關校園憲法教育的活動,全方位、有效地充分利用各種傳播媒介宣傳憲法,同時學校也可以邀請社會上知名的憲法學教授來學校開講座,讓學生把對憲法的理解,更真實的貼近于現實生活。通過如此一系列校園憲法教育活動,可以提高中學生的憲法意識,激發他們對憲法的熱情。
其次,建立健全憲法教育機制和評價體系。學校法治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憲法教育,開展憲法教育就是為了培養中學生的憲法意識。因此,建立健全憲法教育機制,對培養中學生的憲法意識具有重要意義。對中學生進行憲法教育、培養憲法意識要注重課堂教學,讓學生在課堂上學到足夠多的知識,才能為培養憲法意識打好鋪墊,更有利于憲法意識的培養。而且學校憲法教育要采用豐富有趣的教學方式,使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密切結合,如此一來中學生不僅可以從課堂中學習憲法理論知識,也能夠通過豐富的校園文化活動來激發自身的憲法意識。除此之外,學校應該從更加全面的方面去評價學生而不僅僅是學習成績,因此健全評價體系對于學校培養中學生的憲法意識也有積極作用。
在全社會弘揚憲法,一方面可以加強中學生對憲法理論的學習,從憲法文本中吸取憲法精神,以此強化中學生的憲法意識。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我國的憲法日,讓中學生積極參與憲法日,讓他們深切地感受我國憲法的精神,也可以培養中學生的憲法意識。而且社會經濟飛速發展,中學生可以通過各種傳媒獲得來自社會的各種信息,并且大眾傳媒的監督性、文化性和輿論性,為社會宣傳憲法提供了良好的平臺。因此,可以借助電視、廣播、網絡、報紙雜志等傳播媒介,積極地推廣和宣傳憲法,在社會中形成一種強大的憲法氛圍;還可以舉辦有關憲法的文藝晚會,通過文藝晚會的形式來宣揚憲法;也可以充分利用網絡的優勢,建立憲法教育的網站,宣傳憲法,增強憲法教育的實效性,以此培養中學生的憲法意識。總而言之,在全社會大力弘揚憲法,可以讓中學生努力學習我國憲法,用憲法的精髓來武裝中學生頭腦,讓中學生樹立憲法的認同感、歸屬感,推動中學生憲法意識的培養。
首先,形成學憲氛圍、樹立學憲榜樣。雖然父母由于自身的原因可以教給孩子的內容是有限的,為了不出現培養憲法意識的斷層,父母應該在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體現對憲法的尊重,讓孩子意識到憲法的重要性,讓孩子知道父母是重視憲法的,而且父母雖然自身知識儲備不足,但愿意不斷地學習,比如觀看央視法制節目,通過父母的言行在家庭中形成一種關心國家、學習憲法、尊重憲法的良好氛圍,給孩子樹立學習憲法、尊重憲法的榜樣,有利于中學生培養憲法意識。
其次,父母強化憲法意識。中學生主人翁意識、權利義務意識的弱化多多少少都與父母的憲法意識有關,尤其是農村的父母本身因為知識儲備的不足會對權利行使產生無所謂的想法,所以父母也需要強化憲法意識,特別是主人翁意識與權利義務意識。這就要求父母要意識到自己是國家的主人,自己對于權利的行使會對國家產生影響,而且要積極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比如村委會的選舉要積極參加行使投票權,要意識到是自己選舉村長、決定村子的大事,以此為孩子樹立榜樣,產生示范和潛移默化的作用,有利于中學生憲法意識的培養。
首先,進一步學習憲法理論。要全面客觀地提升自己的憲法意識,要努力學習思想政治以及憲法理論知識,提高自己對憲法的認識,開闊自己的眼界,樹立正確的三觀,培養自己辨別是非的能力,要加強自身對我國憲法的理解。
其次,增強自身的責任意識。培養憲法意識之前首先要具備責任心與責任意識。一名合格的中學生應具備社會責任心和責任意識。中學生要增強自身的社會責任心,首先要求中學生必須學會獨立自強,勇于承擔自己的行為所導致的任何結果,不推卸責任,正視問題及時總結并吸取經驗教訓,并通過自己的努力搞好學習。
培養中學生憲法意識,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這是一項長久而艱巨的任務,家庭、學校、社會都應該重視起來,發揮自身的力量,尋找切實可行的途徑來幫助中學生培養憲法意識。而中學生本人應該牢記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各項權利和義務,自覺的參加社會實踐,強化憲法意識,做一個具有良好憲法意識的合格的中學生,為國家的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