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玲
如何幫孩子緩解壓力?以下這些條,是我和孩子一起嘗試過的做法,其中很多都已成了我們每晚家庭生活中的必做事項。您也可以探索適合您與孩子的做法。
第一點:讓生活有健康的節奏,勞逸結合。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的生活應該是比較放松的。如果老師和家長太“貪心”,總想讓孩子多學、多進步,總是要求他們抓緊,給他們留出的輕松時間太少,那么孩子們自然要在學習時間里想辦法放松,比如一邊寫作業一邊玩。這種在大人看起來效率低的做法,從孩子的角度看,是一種本能的自我保護。要想改變邊學邊玩,根本的做法是,給孩子留出足夠的放松時間,同時要求他學習時全力投入。
第二點:把不同類型和內容的任務,穿插起來做;給學習和生活增添變化和新意。疲勞常常因單調而產生,增加變化,可以增加新鮮感。不同類型的任務,需要調動大腦不同部分的功能,穿插著做,就不會感到累。比如,作業多,還要運動,可以寫完一樣作業,玩點運動的游戲,然后再繼續寫。有時,給學習環境做點變化,玩個新的運動游戲,把飯菜變換花樣做,在花盆里種一株新的植物……這些小的變化,都會讓孩子感到生活得有新意。
第三點:用玩笑、玩樂、游戲心態來點綴生活。放學回家后,家長不要總是嚴肅地詢問催促和說教,要在家里創造個輕松有趣的氛圍。輕快的心態、積極情緒,可以讓我們提高做事效率,對繁重的任務更能應對。
第四點:運動、運動、運動!如果家長嚴肅地說:“出去跑五圈再回來!跳繩一千下!達到運動量!”那么孩子會覺得很無聊,并且好像被罰,這本身又變成一個壓力源。所以,最好用游戲的方式帶孩子動起來。比如,各種追人、抓人游戲,孩子們可以一直玩到小學三、四年級。
第五點:每天留出一點時間,讓孩子自己安排。可以做他喜歡的事情,可以賦閑。孩子常要在閑逛發呆中發現自己究竟想做什么,或者有什么新的想法。自主與掌控感,可以給人補充能量。
第六點:用親情給孩子的油罐補充能量。每天晚上,留些時間,和孩子聊天,說些無關緊要的話;和他玩個什么小游戲;一起讀書或欣賞音樂;一起跳繩;一起做美食……昨晚,做完作業,閨女硬把她爸從椅子上拉起來,陪她跳舞,跳得特別開心!
第七點:分享一些趣聞。有趣的科學或文史知識、新聞中的趣事、名人傳記中的片段、書或電影里的有趣情節、自己或親友親身經歷的趣事……這些能幫孩子從單調的學習生活中跳出來,看到更廣闊真實的世界。眼界的變換,會讓他改變看事情的角度,對那些讓自己感到有壓力的事情產生新的看法。
第八點:把必做的任務寫下來,給大腦減輕負擔。教孩子學會把事情記在本子上,而不是總在腦子里一遍遍地提醒自己,占用大腦空間,或者總是被家長催促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