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濤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MPA教育中心,河南 鄭州 450000
監獄人民警察作為國家刑事法律的捍衛者和執行者,是保障國家社會秩序正常運行的重要力量。近年來,一些監獄警察利用職權與管理的罪犯關系不清,嚴重敗壞了監獄形象,影響了司法公正和威信。在此探討警囚關系不清的成因和治理路徑,對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從嚴治警,持續抓好監獄黨風廉政建設,實現標本兼治目標,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在探討警囚關系不清之前,我們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警囚關系?在監獄的行刑活動中,監獄法律關系的兩大主體即監獄警察與服刑人員。兩者基于監獄刑罰執行活動而產生的一定范圍內的權利與義務的互動過程,其外在映射即為警囚關系。警囚關系不清是指監獄警察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或者徇私舞弊、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妨害監獄正常履行刑罰執行或監獄管理活動,損害公眾對監獄警察職務活動客觀公正性的信賴,并在一定程度上給監獄的形象造成損害的行為。警囚關系不清侵犯的客體是監獄警察職務行為的廉潔性、公正性。警囚關系不清行為消解的是刑罰的威懾力,損害的是法律的權威和尊嚴,打擊的是公眾對司法公平正義的信仰。
警囚關系不清主要表現為監獄警察違反監獄工作紀律和制度,利用直接管理罪犯的便利,為罪犯在生活待遇、行政獎懲、改造環境、改造崗位安排等方面提供幫助。具體可以細化為以下8種情:
1.利用職務之便索取、收受罪犯及其親屬錢物或牟取不正當利益等情形;
2.未經批準私自與犯屬接觸聯系,或為犯屬拉攏腐蝕其他警察牽線搭橋;
3.利用手中職權,在罪犯計分考核、改造崗位安排等方面予以特殊照顧或違規安排會見、通訊、通信、外診等;
4.利用出入監獄的便利,為罪犯捎帶傳遞違規、違禁物品等;
5.利用罪犯代行警察職責、干私活,與罪犯稱兄道弟、吃喝不分等;
6.利用職務之便對罪犯及其家屬存在“吃、拿、卡、要”等情形;
7.違規為罪犯辦理減刑、假釋或暫予監外執行等情形;
8.其他違反法律法規和鐵規禁令的情形。
1.主體身份的特殊性。相較于其他公職人員,監獄警察還是一名管理服刑人員的人民警察,一旦發生不廉潔情形,社會負面影響較之其他公職人員更甚。此外,從事監獄警察職業的絕大部分都是軍轉干部、警察院校分配或從政法院校考錄的大學生,這些人本身或從業之后多少都接受過專門訓練,具備相當的法律素養和反偵察能力,做事更具隱蔽性、欺騙性,一些不廉潔行為不容易被發現,增加了治理難度。
2.手段日趨隱蔽,形式多樣。社會發展日新月異,罪犯腐蝕警察的手段日趨隱蔽,花樣繁多。一是從罪犯及家屬給予干警最初的好處費、電話充值、消費卡、宴請等,到現在安排干警及其家屬出外游玩、為干警家屬提供工作機會、就醫幫助等,名目繁多,防不勝防。二是罪犯尋求的特殊待遇形式花樣百出。
3.違紀違法警察以直接管理罪犯的居多。發生警囚關系不清情形的多是基層一線干警。一方面是罪犯直接拉攏。別有用心的罪犯,從入獄前社會上的閱歷,尤其是一些涉黑罪犯,鉆營有術,花言巧語,誘之以利,腐蝕意志不堅定的干警,還有一些瞅準干警目前的困境,以幫助之名,暗行包藏禍心之實,一旦干警入套,便陰有所求。
4.負面影響和危害性較大。一旦監獄輿情爆發,負面影響及其后果一般都是一面倒的“批判”聲音。最近網上曝出的山西監獄系統嚴重違紀違法和塌方式腐敗案件,網上一股腦全是“保護傘”“干警瀆職”之類的詞眼。除自身存在問題和應對突發事件應對不力外,監獄自身帶有的神秘色彩和特有的“招黑體質”,一旦輿情發生,風向就一面倒。
1.僥幸心理。個別監獄警察進行違法違紀犯罪,甚至頂風作案時,并不是這些人不懂法,也并非不害怕黨紀國法的懲罰,而是抱著一種僥幸心理,認為自己進行的貪污受賄都是在“一對一”的情況下無人知曉,或者認為給錢的都是相熟的罪犯或信得過的犯屬,不會出賣告發自己。自以為是的認為行賄和受賄雙方是一個利益共同體,你給我錢,我給你辦事,互利互惠,為了雙方的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行賄方不會出賣我。其結果是這些人膽子越來越大,陷得越來越深,不能自拔。
2.心理失衡。這些情況主要存在青中年干警身上。中青年干警年富力強,處在事業上升階段,較自己的同學、親友,與在公檢法的相比社會地位和職業認同感較低,同在公司企業的相比經濟上又不寬裕,處境尷尬。加之,自己所處的監獄系統比較封閉,身處監獄基層,交流、鍛煉、晉升空間通道狹窄,即使有機會交流也是在同一系統來回打轉,環境也不會改變到哪去。長此以往,內心或多或少會有所失衡,于是便會滋生出“補償心理”,自律防線慢慢松懈。
3.紀律和法律意識不足。部分監獄警察思維僵化,平日不學習、不讀書、不看報,對全面從嚴治黨認識不到位、思想不適應、行動不自覺,認為拿犯人點東西,派他們干點事情很正常,無非就是日常的時候在生活上允許他們開個小灶或者允許多少持點違規物品,月底給這些犯人計分考核上多少予以照顧而已,這些事情都屬于無關大局,或者說都在控制范圍之內。還有的警察錯誤的認為自己不是監區領導,普通帶班干警哪可能存在廉政風險?殊不知有權就風險可查,就有可能是罪犯及其家屬“圍獵”的對象。
1.制度執行力不強。發生案件的這些監獄的警察崗位制度清單、責任清單、負面清單都有明確完備的規定,但是嚴格執行制度上有欠缺。部分警察落實在直接管理等制度時存在僥幸心理,暗地里打折扣、搞變通,為蠅頭小利鋌而走險,利用出入監獄、直接管理便利,為罪犯捎帶、傳遞違禁物品,提供特殊待遇、幫助等等。再好的制度如果沒有執行,再怎么完備的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和執紀執法監督制度都一切形同虛設,不能發揮應有作用。
2.內部監督力度疲軟。部分派駐紀檢監察干部把履行同級監督職責與服從同級支部書記的領導剝離開來,過多地強調服從,而忽視了監督,思想坎難以逾越,不愿、不敢大膽履行同級監督職責。對發現的一些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向上級紀委報告,怕受到“愛打小報告”的指責;向班子成員本人指出又怕引起別人反感,思想顧慮壓力大,以至日常監督缺乏力;對一些無關大局卻又有違紀苗頭的小問題得過且過,沒有較真精神。
(一)全面從嚴治警的必然要求。監獄行刑是捍衛刑事司法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線。監獄人民警察隊伍必須是一支紀律嚴明、作風優良,能力過硬和操守廉潔的紀律部隊,才能扼守社會公平正義的底線,才能保持對罪犯的高壓震懾。為此,必須加大對監獄警察隊伍的正風肅紀力度,發揮標本兼治綜合效應,夯實標本兼治的基礎,不留缺位、死角,嚴厲整治發生在警察隊伍里的腐敗問題,把全面從嚴治警覆蓋到“最后一公里”。
(二)純潔警察隊伍的必然選擇。純潔警察隊伍是政治建警的應有之義,也是反腐敗斗爭和廉政建設的需要。試想一個法治觀念淡漠,思想素質滑坡,對自己“降格以求”的監獄警察,怎么會有戰斗力,怎么會嚴格執法?只有直面癥結,堅持問題導向,采取有力舉措堅決糾正和克服警囚關系不清,徹底清除問題病灶根源,打掉特權罪犯在獄內逍遙度日的“保護傘”,鏟除警囚關系不清的“牛皮癬”,努力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警風,才能保證警察隊伍的純潔性和公正性,自覺做到廉潔自律,恪盡職守。
(三)踐行治本安全觀的必由之路。治本安全觀是統領監獄工作的總抓手,而貫徹落實治本安全關鍵在隊伍。提升警察隊伍戰斗力,堵塞監管安全漏洞,塑造良好公正司法形象,必須加強紀律作風建設,切實整治警囚關系不清,認真履行全面從嚴治黨政治責任,以監獄長和各部門負責人作為第一責任人,把“嚴管厚愛”貫穿于隊伍建設的全過程,努力打造一支適應現代監獄發展和需要的過硬隊伍。
統籌結合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強化監督執紀問責,大力推進警囚關系不清專項治理工作。堅持問題導向,始終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從日??己?、行政獎懲、改造崗位安排等方面著手,嚴查警囚關系不清情形,以多元化組合式治理方式,集中力量和時間綜合施治,著重處理一批以權謀私、徇私舞弊、濫用職權等“警囚關系不清”問題。
持續深化“以案促改”工作,扎實推動以案促改工作由運動式向常態化轉變、由常態化向制度化延伸。著重剖析本單位和系統內發生的違紀違法案件,按照警示教育、案件剖析、問題整改、建章立制四個“規定環節,深挖案件“病根”,找準問題癥結,靶向施治、精準防控,深入開展崗位風險警示教育,緊盯關鍵少數、關鍵崗位、關鍵環節,加強日常管理監督,切實把全面從嚴治黨和從嚴治警的要求貫穿到隊伍建設的各個方面和全過程,讓警察習慣在受監督和約束的環境中工作生活,推動清正廉潔意識深入警心,有效提升警察隊伍抵御微腐敗能力。
監獄紀委要主動監督、敢于監督、善于監督,用好用實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在監督重點上,緊扣“六大紀律”,突出重點開展監督,實現警務督察、視頻巡查、效能監察等內部監督部門形成整體合力。在監督形式上,重要時間節點簽訂《領導干部廉潔從政承諾書》、《廉政風險點工作提示書》,有針對性的下發《減刑假釋工作風險預警書》,對發現的問題及時下發《整改通知書》,實現重要節點、重要事件監督的全覆蓋。
打鐵必須自身硬,監獄派駐紀檢監察干部必須認真踐行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增強學習本領等八個方面的要求,通過業務知識培訓,執紀審查業務技能大練兵,輪流參與執紀案件辦理,進一步引領和帶動紀檢監察干部找差距補短板、查漏洞補缺失,有效解決“老人”不適應、“新人”不懂行的迫切問題,逐步提升監督履職能力,壓實從事執紀監督工作的基礎,打造出過硬的紀檢監察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