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茜
四川司法警官職業學院,四川 德陽 618000
社區矯正是指將符合社區矯正條件的罪犯置于社區內,由專門的國家機關在相關社會團體和民間組織以及社會志愿者的協助下,在判決、裁定或決定確定的期限內,矯正其犯罪心理和行為惡習,并促使其順利回歸社會的非監禁刑罰執行活動(吳宗憲,2011)近些年大量中國學者開始嘗試將優勢視角與社區矯正工作相結合,期望解決社區矯正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問題,本文嘗試對相關文獻進行綜述,幫助認識優勢視角下社區矯正工作模式現狀和特點,為社區矯正的發展方向提供一些思考。
“優勢視角”是一種與“問題視角”相對應的社會工作新模式,強調社會工作者應該以正向的視角和創新的思維模式應對案主處境,挖掘案主及環境中的資源和能量,以實現助人自助。優勢視角的應用首先要求工作者與案主建立平等的關系,并且肯定無論案主現在處于什么樣的境況,其本人必定具備某些優勢,這些優勢包括:1、個人的良好的品質、特征和道德;2、個人技能及解決問題的能力;3、個人的人生經歷;4、個人的社會關系;5、社區環境(董明偉,2008;張凱、朱曉杰,2010;王丹,2011;房圓圓,2016;王照鑫,2018)。在協助案主發現、挖掘自身優勢的基礎上,利用案主的優勢資源,讓案主通過自身努力脫離困境、實現發展是優勢視角的核心內涵。優勢視角并不否認社區服刑人員身上存在問題,但要求不能過多地強調問題,而應更多地關注其內在力量和優勢資源,通過利用和開發潛能,協助其應對挫折和不幸(Dennis Saleebey,2004)。這為打破當前情境下社區矯正困境、提升社區矯正水平提供了一種新思路。
強調個別化原則的個案工作方法是優勢視角下社區矯正工作開展的主要工作方法,即通過對單一的社區服刑人員優勢發現、發揮、發展來開展教育矯正工作。
對社區服刑人員而言,由于曾經對他人或者社會造成過傷害,他們從社會上收獲的評價大多是負面的,消極的社會標簽使他們往往存在自我否定、自我矮化的心理,因此,協助他們重新認識自己,發現自身的優勢特征和潛能是優勢視角下社區矯正工作的第一步,也是基礎所在。發現社區服刑人員優勢可以從過去和現在兩個時間層面去進行。關注過去這一時間層面主要是協助社區服刑人員重新認識過去的人生經歷,通過激發社區服刑人員抗逆力,幫助社區服刑人員重新建立認知,發現優勢(楊彩云,2014;董明偉,2008;張坤,2011)。關注現在這一時間層面則強調對社區服刑人員的現有優勢進行準確評估,而評估的具體手法學者們有不同的建議,如采用SWTO分析法全面分析矯正對象、通過詢問一系列問題發現個體優勢、樹立一份看重未來的全新評價標準體系等(董曉晶,2015;張坤,2011;張茹,2017)。
在社區矯正工作中,工作者幫助社區服刑人員發現自身所具備的優勢后,進入到發揮其優勢的階段,要注意優勢過度運用可能帶來的自負感以及運用不足可能產生的自卑感,將協助社區服刑人員適度發揮優勢作為根本目標。社區服刑人員優勢能否充分發揮取決于三個因素,一是積極的鼓勵;二是尋求發揮優勢的機會;三是社會工作專業方法介入優勢發揮過程,即通過個案工作、小組工作、社區層面、社會層面的介入等方法進行矯正,完善教育矯正過程(董明偉,2008;董曉晶,2015)。
社區矯正的目的不僅僅局限在幫助社區服刑人員順利完成教育矯正任務,更注重的是社區服刑人員能否順利回歸社會。進一步拓展社區服刑人員的優勢和潛能,增強社區服刑人員社會適應能力和社會功能是社區矯正工作更高的追求。董明偉認為可以通過重新塑造青少年社區服刑人員自我概念的方式,實現積極自我評價和新的優勢相互促進、持續發展,整合可利用資源,形成社會支持網絡,改善青少年社區服刑人員生活、工作環境(董明偉,2008)。張茹建議要加強引導工作,給與社區服刑人員更多的寬慰包容,從而幫助其發揮優勢(張茹,2017)。
傳統的社區矯正工作強調社區矯正工作人員的監管者、改造者、治療者的身份,從優勢視角看來,這樣的身份并不利于發現、利用社區服刑人員的優勢,甚至可能會激發社區服刑人員的逆反心理。在面對社區服刑人員時,以平等的態度去聆聽他們的敘事,思考他們在解決自身困難時曾經用過的智慧和嘗試的努力,才能夠更快地取得社區服刑人員的信任,更好地發現存在于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只有這種平等的伙伴關系才能使矯正對象得到充分的尊重,從而更有助于確立解決自己問題的信心”(付立華,2009)。
優勢視角下的社區矯正工作要求社區服刑人員發揮自身優勢解決自身存在的問題,在整個過程中,社區矯正工作者只發揮協助、支持、提示的作用。工作者讓案主感知到自己的能力;增加案主的選擇權以及對選擇權的感知;增進案主選擇機會和采取行動的機率和自信(張坤,2011)。社區服刑人員可以通過更加清晰的自我認知,激發自身潛能、利用自身資源,嘗試應對困難,逐漸培養自信心、自尊心和面對問題的勇氣、能力與手段,從而實現自我成長與發展,完成順利融入社會的目標。
傳統的社區矯正工作中矯正工作者單純依靠自身的監管教育,缺乏對社區服刑人員周圍環境資源的利用,未能充分發揮社會力量(田青,2017)。優勢視角主張社區服刑人員自身充滿了可利用的資源,強調關注矯正對象與其家庭、工作單位、社會環境之間的關系。在優勢視角下,社區矯正工作者應承認、重視種種社區服刑人員潛在的資源,將其當作社區服刑人員所具備的優勢之一,思考如何將其進行進一步的發掘、發揮、發展,這一過程將更多的社會力量納入矯正過程中,最大限度地開發、利用社區服刑人員身邊的資源,為社區服刑人員搭建更好地社會支持網絡。
為利用優勢視角進一步促進了社區矯正工作事業發展,還應該關注以下幾個方面的研究:
就目前的研究來看,由于社會工作在中國內陸地區發展時間較短,優勢視角作為其中一種工作方法,在社區矯正領域的運用還處于起步階段。許多研究者雖然聲稱自己采用了優勢視角,但何為優勢視角,如何界定優勢視角的實踐標準仍沒有論斷,探索適合中國文化背景的優勢視角定義及實踐標準勢在必行。在探索實踐標準的過程中要注意,中國的社區矯正工作可能將長期面臨專業司法社會工作者缺失的局面,優勢視角作為社會工作專業工作方法,能否被普通的社區矯正工作人員采用?如果可以,那么實踐標準的制定勢必同專業社工的相關要求有出入,如何正確把握其中的分寸,這是值得深思的。
國外研究表明,以優勢視角為基礎的個案管理模式對罪犯矯治工作有一定的幫助,但中國的實踐研究仍存在樣本規模小、樣本不全等狀況。鑒于此,應該積極開展大規模的實證研究,探討優勢視角在不同刑種、不同地域、不同性別、不同年齡的社區服刑人員身上的作用,以彌補領域的空白,同時探索出一條真正適合中國國情的優勢視角下社區矯正實踐模式。
國內學者對于社區矯正制度“輕矯正,重幫扶”早有爭議,認為社區服刑人員作為罪犯,不應該過多強調人性關懷,此類觀點同中國重刑主義思想和因果報應觀存在一定聯系。優勢視角在社區矯正中的運用同樣面臨中國傳統價值觀念和道德倫理的沖擊。優勢視角下要放棄對社區服刑人員問題的關注,轉為發掘、發揮、發展其優勢,在中國傳統觀念中,只有“好人”才值得這么做,對社區服刑人員不僅不強調懲罰,反而強調潛能、優勢的挖掘與發揮,是很多中國人所不能接受的。因此,如何將優勢視角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實現其本土化,從而更好地服務于社區矯正工作,是值得進一步探討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