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吾拉·艾海提
新疆大學,新疆 烏魯木齊 830046
目前,社會矛盾和糾紛的發展從傳統的婚姻和家庭等民事糾紛,向社區和損害賠償共同的土地契約,內部矛盾村管理、征地和拆遷補償、融資糾紛、醫患糾紛、交通事故、勞動爭議、工資拖欠、等新的糾紛發展。這些新型的沖突和糾紛大多是高度職業化的。我們目前已經在處理新的沖突和糾紛方面進行了深入探索,并在部分領域以及行業創立了專業的調解機構,但對于目前新矛盾和糾紛還遠遠不夠滿足需求。
一些地方和部門對人民調解在新形勢下的地位和作用認識不足,沒有給予足夠重視和支持。還有很多人認為,人民調解沒有強制力,不能發揮主要作用。因此,當出現糾紛時,他們要么提起訴訟,要么上訪,或者干脆“用拳頭說話”。有些部門沒有共同參與、共同管理的意識。因此,調解機構和調解員之間存在著單打獨斗的現象,一些復雜的矛盾和糾紛難以處理。[2]
目前,南疆企事業單位、地區和行業新調解組織建設還比較薄弱,存在“斷層”和“缺口”。
目前,南部地區基層人民調解委員的文化素質和文化程度較低,靈活性不強,工作任務很重,不能把主要精力集中在調解工作上,人員的素質參差不齊,大多數人的程度較低,并且很缺乏法律知識,政策水平較低,中介技能較低,有的甚至在調解記錄和文件方面都存在困難,許多監管機構仍停留在傳統的“己經”層面,較難做好和處理重大疑難糾紛和新時期糾紛調解工作,使調解事端屢禁不止。
人民調解不收取任何費用,但沒有必要的物質保障和經濟保障,調解工作就不能進行。人民調解員調解糾紛往往會推遲他們的工作,甚至如交通,通信和吃飯費用,沒有錢,補貼“案例”,“以獎代替補貼”的難以執行,評估、獎勵和懲罰可以逃避,影響和限制了中介工作,抑制了中介的工作熱情和主動性,難以消化理解法律,理解質量人員的政策中介。
居民文盲率、少數民族風俗、宗教和有些舊社會的看法等問題的障礙大。南疆是居住少數民族比較多,地理位置特殊,相鄰的國家多,人民的宗教信仰率較高,外國文化的干擾比較多的地區。這一地區的少數民族居民對人民調解工作認識不足。因此,這些原因給人民調解的順利進行帶來了諸多麻煩。
南疆地區人民調解員的文化程度大部分是初中和高中文化水平,法律知識和綜合素質較低。因此為了順利進行人民調解工作筆者認為首先提高調解員的素質和文化程度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有關部門將人民調解方法法制定成一種契機,充分的利用各方面媒體,采取多種形式,全方位的促進我國調解制度、爭端解決機制的地位和作用,促進中介無私奉獻精神,使群眾和社會各界了解、理解,充分理解矛盾糾紛調解工作,支持和參與,配合調解工作,使人民調解成為公民解決糾紛、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重要選擇,推動各級部門調解糾紛的工作順利開展和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
專職調解員和兼職調解員的隊伍是否健全,能否真正發揮調解員的作用,取決于領導對調解員的重視程度和保障力度。一是加大經費投入,夯實工作基礎,建立人民調解經費保障制度,將調解工作人員經費、行政運行經費、業務經費等納入財政年度預算,并根據工作發展的需要,建立人民調解經費動態增長機制。二是實行財政撥付,提高工資待遇。積極爭取各級財政資金的投入,逐步提高專職調解員的工資待遇。
正確的對待風俗、宗教和政治的關系,通過道德和法律的關系、尊敬宗教信仰和民族風俗等問題來解決糾紛。用法律手段來保護民間的優良解決糾紛的習俗。
總之,本篇論文中對新疆南疆人民調解工作的現狀、發展情況、存在的問題、和完善措施進行簡單的闡述并就人民調解工作在南疆地區的必要性和作用進行詳細的講解。對南疆人民調解工作問題的缺陷和完善進行探討論述了自己的有關觀點。通過查閱相關資料和分析研究成果,對農村人民調解委員會的工作、人民調解制度實施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總結。最后,對農村人民調解制度的發展提出了一些嘗試性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