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洪云
天津市武清區法律援助中心,天津 301700
由于工作的原因,筆者經常接觸因為撫養費問題引發的糾紛。前不久,筆者代理了一起因撫養費糾紛引發的訴訟案件:王某(女)與張某(男)結婚后,育有一女一子,女兒出生于2002年,兒子出生于2007年。2016年6月,王某與張某達成了《離婚協議》,其中約定:兒子和女兒均由王某撫養,張某每月支付兒子和女兒撫養費各壹仟元整,直至子女年滿二十五周歲為止。離婚后,張某支付子女撫養費到2016年10月。從2016年11月開始,張某再未支付撫養費,王某多次催要未果。2018年3月,王某以兩個孩子為原告到法院提起了訴訟,要求:判令張某支付拖欠的撫養費34000元并承擔訴訟費。張某收到法院的傳票后,另行向法院提起了訴訟,要求:1、將撫養費支付至子女年滿18周歲止;2、將撫養費降低至每人每月600元;3、由被告承擔訴訟費用。張某訴稱離婚后沒有工作,無力支付撫養費,并且法律規定撫養費支付到子女年滿18周歲止。王某不同意降低子女撫養費金額和支付年限,其認為《離婚協議》是雙方真實意思表示,既然其中已經約定了撫養費支付的金額和年限,雙方均應按照此約定執行。而且,張某是國家二級建造師,一直都是工程的項目經理,收入很高。
本案有兩個關鍵點:1、撫養費給付年限問題,法律是否規定撫養費必須支付到18周歲止,在《離婚協議》中已經約定了撫養費的給付年限,張某是否能以不符合法律規定為由變更撫養費給付年限;2、撫養費給付金額問題,在父母雙方已經就撫養費給付金額達成協議的情況下,張某能否以無工作為由降低撫養費金額。
關于撫養費給付年限問題,依據我國法律規定:一般至子女十八周歲止,如果被撫養人年滿16周歲不滿18周歲,能以其勞動收入作為主要生活來源,并能維持當地一般生活水平的,支付撫養費的一方可停止支付。如果被撫養人已經成年了,但是尚在校接受高中及其以下學歷教育,或者喪失或未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等非因主觀原因而無法維持正常生活的,支付撫養費的一方也應繼續支付撫養費。因此,將撫養費支付至18周歲僅是一般規定,并不是強制性規定。
在實踐中,對于撫養費的支付年限主要有三種觀點:第一種:子女年滿18周歲已經成年了,撫養費支付到被撫養人年滿18周歲止。第二種:子女年滿18周歲已經成年,但可能具有法律規定的不能獨立生活的情形,考慮到被撫養人實際情況及以后生活事宜的不確定性,撫養費支付到被撫養人獨立生活止。第三種:撫養費支付到雙方約定的期限止。當協議離婚的雙方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內容是雙方真實意思表示且不違背法律規定和公序良俗時,所達成的協議對雙方具有約束力[1]。
關于撫養費給付金額問題,我國法律規定:首先由父母雙方協商,協商不成的,可以由人民法院判決。撫育費的數額,可根據子女的實際需要、父母雙方的負擔能力和當地的實際生活水平確定。從我國相關法律的立法宗旨來看,法律要保護的側重點不是父母的給付能力,而是子女教育和生活的切實需要,父母的給付能力是確定子女撫育費的考慮因素,但不是唯一的確定依據。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子女的成長,生活、教育費用的上漲成為必然,如支付撫養費一方正值壯年,身體健康,卻以無工作無收入為由降低撫養費,必將損壞子女的合法權益。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關于撫養費的給付年限問題,法律并未強制規定支付到18周歲止,被撫養人年滿18周歲如果滿足相應的條件,支付撫養費一方應當繼續支付。在父母雙方已經對撫養費支付年限達成一致的情況下,支付撫養費的一方降低撫養費的支付年限,即違背了雙方的約定,也將損害子女的利益。如果撫養費的支付年限約定到了子女年滿18周歲之后,可待子女成年后,如有爭議再根據實際情況解決。關于撫養費給付的金額問題,應從保護子女的合法權益出發,如果支付撫養費一方身體健康具備就業能力,不能以沒有工作為由減少或者不支付撫養費。如果支付撫養費的一方確實存在特殊情況,無力支付撫養費,應提供相應的證據證明,可相應減少或不支付撫養費。
雖然父母雙方已經離婚,但是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系是永遠改變不了的事實。在處理未成年子女撫養問題時,我們應依據有利于維護未成年子女利益的原則[2]。在因撫養費問題引發糾紛時,雙方應盡量協商解決,保證子女正常的教育和生活,讓他們健康成長,以免訴訟引起父母和子女之間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