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澤
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院,北京 100088
現在國內外學者比較認同的說法是出臺的公司法律越偏向于保護投資者,公司的績效提升越高。但是經過后來一定的實踐證明,現在的公司法理論存在缺陷。公司法監管是雙刃劍,雖然保護了投資者的合法權益,但同時也忽略了管理層所做出的貢獻;我國學者在研究公司法時也沒有將中國企業的實際情況與環境結合在內,因此研究結果有片面性。比如國外所推行的“一股一票”,在中國公司僅作為保護大股東的手段。
現階段我國實行公司法主要依賴于證監會。證監會有行政執法的權利,從宏觀上分析中國公司法的發展,能夠發現政府的關鍵作用,在西方的國家幾乎都會使用激活公司法;如今的證監會進行監管,在一些情況下進行管轄可能會超出自身的管轄范疇,從而影響公司內部事務的處理。本文主要通過公司法的實施研究,公司法監管與績效兩者之間的關系,同時提出部分完善意見。
翻閱近幾年的文獻,能夠得出對于公司法監管與公司績效兩者的研究會主要從理論與實踐兩個方向進行研究。從理論上分析,會從投資者、公司價值以及資本流動三個方向進行,創造出科學的理論模型,通過使用數學或者物理等方式說明投資保者保護法對于公司價值與資本流動的影響。投資者受到的法律保護越全面,公司的績效越高,這一理論是建立于管理者利益損失的基礎之上的。所以,我國學者統一認為提高保護管理層監管同樣重要。但是有一點理論是確定的,即公司法監管與公司績效兩者之間的關系成正比。公司法考慮的只有投資者單獨的利益,所以對于管理層的工作和積極性會產生巨大傷害。
研究分析現階段的公司管理層的法律,同時分析企業管理層所承擔的義務與責任之間的指數關系。查找近幾年以來行政處理的事件,人均罰金也會成為標準被放入到公司法監管力度的評價體系當中。經過上問的簡單分析,能夠得出公司管理層享有的權利與承擔的義務和證監會的執行力度都在逐漸增加。公司法的實施應當適度,否則會物極必反。在合理的范圍內,實施公司法監管與公司績效是互相促進的。但是如果超過某一個臨界點,會產生相反作用,監管力度越大,公司績效越低,所以公司法的實施監管對于公司績效是雙重作用。
通過我國上市公司的諸多實例,筆者認為:公司監管法和公司之間的聯系為倒“U”型。也就是公司法監管會挫傷公司管理層的工作態度。因此在之后的監管中要注意保護投資者利益的同時也要關注公司管理層的利益,不能拆東墻補西墻,忽視管理層給公司做出的貢獻。
公司監管法在我國的實踐并沒有獲得很優秀的成績,主要不是由于沒有法律保障,而是法律本身就有很多的缺陷。在公司法的具體執行過程當中,很多情況下是既沒有保護到投資者的利益,也沒有提高管理層的工作積極性。所以,找到公司監管和公司管理層兩者之間的平衡點非常關鍵。所以通過對以往的實踐總結,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第一,要注重對公司管理層的重視與關注,加入“商業判斷規則”的概念,對一些事件進行合理處理,豁免部分管理層的責任。第二,提高公司管理層的工作積極性,可以規定一些責任保險規定;第三可以在企業內部設置仲裁機構,以便更專業公平的處理管理層與投資者兩者之間的矛盾。我國現階段的公司法監管并沒有達到最佳水平,公司法監管還存在完善的地方。不過這也不表示只要提高執法力度就可以解決問題。事實卻相反,現在進行實踐的公司法體制對于公司管理層“安全保障措施”層面的缺乏,所造成的結果并非是投資者獲得更完整的保護,而是管理層的消極怠工。合理科學的制度安排能夠保持兩個主體之間的平衡,所以要在公司法中設立專門保護管理層的辯護機構,甚至是證券法庭,同時在其中引入“商業判斷規則”等等;之后在立法的角度上再次表明并制定相關的責任保險規則。在現有的理論與實證研究中都只關心到投資者的保護程度帶來的作用,但是都沒有注意到管理層在創造公司價值的重要性。因此應當提供對于公司績效和公司法監管特別是法律過渡監管對公司績效的“雙面效應”進行定性描述。
綜上所述,公司法監管是一把雙刃劍,也會對公司效益產生雙面作用。在《看得見的手》中錢德勒也指出了“對公司效益有積極影響的是管理階層并非資本家”,所以不能由于部分管理層的不足而否定所有管理層所做出的努力。只有通過社會各界的努力,進一步使公司監管法更適用于公司管理,既保護了投資者利益,同時也能夠保護管理層的積極性,最終完成促進公司發展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