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明
南京理工大學,江蘇 南京 210094
專利法賦予專利權人保護其權利的法定救濟手段之一是提起專利侵權訴訟,隨著人們維權意識的不斷提高,專利維權訴訟也隨之增多。然而在國內越來越多的專利侵權訴訟中,被告提出專利無效宣告請求已經成為一種慣用手段,被用來作為與專利權人進行抗衡的特殊武器。有很多當事人把維護合法權益當作借口,故意提起無效宣告請求,這已經成為了一個不得不關注的法律問題。
專利無效宣告程序賦予社會公眾以及任何人請求該專利權無效的權利,來糾正因審查錯誤而授予的專利權,“若一件專利權的授予不滿足專利法的授權條件,則是對社會公眾權益的一種限制和侵害”。不難理解,專利無效宣告程序實為專利審查授權的一種救濟程序,主要價值具體體現在其功能上,無效宣告程序具有的功能有:一是糾錯補正之功能。專利無效宣告程序實質是一種法定的糾錯機制,糾正專利授權中的錯誤是建立專利無效宣告程序最本質的目的。二是利益均衡之功能。專利無效宣告程序賦予社會公眾一種抗辯權,以防瑕疵不能得到彌補、社會公共利益得不到維護,同時維持專利權人與社會公益之間的平衡。
被訴侵權人為了與專利權人抗衡,在訴訟中必然會提起對專利權有效性的質疑即向專利復審委請求宣告涉案專利無效,法院可能因此而中止侵權訴訟的審理。屆時,訴訟雙方就要等到無效程序結束方才繼續應對侵權訴訟。侵權人通常會借此濫用專利無效宣告程序,拖延訴訟審理時間,繼續侵權,法院可能因取證困難而很難限制侵權人的持續侵權,使得專利權人遭受難以挽回的損失。無效宣告程序濫用行為是在不符合法律賦權的初衷下啟動無效宣告的行為,為拖延訴訟而提起專利無效宣告請求則是其常見表現之一。這顯然與無效宣告程序設立時的“糾錯補正、利益均衡”功能不相符,有違無效宣告程序的立法價值。
根據最新規定,自2019年1月1日起,專利案件的上訴由最高人民法院審理。在請求無效宣告程序成功之后,如果中止侵權訴訟程序,則請求人將會盡可能的拖延專利無效宣告程序,使得專利權人受損的利益不能得到及時的救濟,社會公眾對于專利制度的信心嚴重損害。這種對無效宣告程序的濫用造成民事訴訟時間被嚴重拖長。
在專利無效宣告程序中,無效宣告請求人或專利權人均可以就專利復審委的決定向北京知識產權法院提起行政訴訟,法院審判將做出維持、撤銷、部分撤銷或專利復審委重新作出該項行政行為,使專利侵權訴訟案件陷入“循環訴訟”的困境。濫用無效宣告程序的行為嚴重違反訴訟效率原則,使民事侵權訴訟效率低下。
司法資源是運用司法程序解決社會矛盾的人力、物力、財力等要素的總稱,是一種稀缺的公共資源,在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等方面起著關鍵作用。濫用無效宣告程序所帶來的“循環訴訟”問題,不合理的延長了專利侵權訴訟案件的審理期限,致使訴訟效率下降。在專利無效行政訴訟期間,一審和二審法院會為了案件中同一專利的效力問題多次組織審判庭審理,導致司法機關用于個案的投入和精力增加、法官的負擔加重。這與當前越來越注重合理配置司法資源,提高司法訴訟效率的目標是相違背的。
如今專利申請量處于高速增長的階段,專利復審委員會每年受理的復審和無效宣告案件也隨之增多,然而在專利侵權訴訟中無效宣告程序的濫用將使專利復審委員會常常成為被告,這一頻繁應訴,不僅導致其訴訟工作加重還同時勢必會影響其本職業務。這大量浪費了專利復審委員會的行政資源,使得本可以用于行政審查的行政資源浪費在應對行政訴訟中,從而嚴重影響專利復審委員會的行政審查能力。
在我國,專利侵權訴訟中無效宣告程序濫用行為的發生呈上升趨勢,給經濟發展和公共利益帶來了極大的危害。它是一種由行為人提起的形式合法但目的不正當的行為,不僅有違無效宣告程序的價值,對正常民事訴訟秩序造成妨礙,而且還極大地浪費了有限的司法資源和專利行政審查資源,給相對人帶來各方面的損失,擾亂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是一種極具危害的不端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