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凱妮
隨著人們對傳統文化的認知與喜愛程度逐漸提高,極具個性特色的民間美術元素愈發受到國人的喜愛。各地的公共建筑設計方案也體現從當地民間文化尋找靈感的趨勢,所設計的建筑既體現了地方厚重的人文特色,又體現了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因此,民間美術元素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的地位愈發重要,對其發展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伴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也愈發地認識到環境藝術設計的重要性,環境藝術設計在社會發展中的地位愈發重要。
民間美術文化由勞動人民創造而生,在發展中不斷融入地方特色、民族特色,以及勞動、生活等需求,最終形成了一種具有獨特魅力的藝術形式。它凝結了勞動人民幾千年的無限智慧并已融入到現代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不斷展現著勞動人民的心理狀況與精神信念,其文化藝術內涵與設計元素也正隨著時代特征的變化而不斷發展創新。因此,將民間美術元素運用到現代環境藝術設計領域,是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能夠良好地體現地區特色人文底蘊。
民間美術文化的思想內涵與現代環境藝術設計理念具有一脈相承的特點,這主要體現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傳承并創新了傳統民間藝術設計理念。傳統的民間藝術設計理念有“道法自然”“因地制宜”“舒居宜居”“天地合氣”等,江南的小橋、東北的土炕、蒙古的蒙古包、藏族的服飾、西北的窯洞等因此孕育而生。這些民間元素無不體現出了當地的人文、水文、宗教特色,實現了人與自然環境的和諧共生,因此得以傳承發展至今。現代環境藝術設計理念講究生態化建設,要求建筑設計與環境藝術設計因地制宜,要減少對環境的破壞,采用清潔能源與環保的建材,如北川新縣城的重建就融入了大量的羌族文化等,這些理念實際上也是對傳統民間設計理念與藝術元素的傳承與創新。
民間美術元素有其豐富的文化內涵與種類頗豐的藝術形象,源源不斷地為現代環境藝術設計提供設計靈感,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理念中的地位愈發重要。
第一,將民間美術元素有機融入現代環境藝術設計理念是當前文化交流全球化的新時代需求。當前經濟全球化的時代,全世界的文化在不斷交流碰撞,源源不斷的西方藝術文化的涌入使人們出現了對西方藝術風格的追捧現象。這導致一些建筑風格無法凸顯地方特色,實用性、美觀性、與環境的協調性存在瑕疵,環境設計千篇一律無法多方面滿足人們的日常生產生活的需要,與周圍環境格格不入。此外,設計方面片面追求“高大上”與建筑物的恢弘壯闊,導致出現了建筑材料與土地資源的浪費現象。通過大力宣傳民間美術,并在環境設計中廣泛運用其設計理念與美術元素,能夠使人們發現傳統藝術的價值與優點,重新審視自己的審美觀念,減少資源的浪費,民間美術也得以在現代環境設計中得到傳承與發揚[1]。
第二,民間美術文化促進著現代環境藝術設計的創新發展。首先,民間藝術富含豐富的思想內涵與色彩圖案,為現代環境藝術設計從業人員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設計靈感。其次,民間美術元素豐富的種類,獨特的人文性、藝術性為環境藝術設計人員提供了更多的借鑒空間,拓展了其設計思路,提高了其設計方案的質量。再次,民間藝術元素與環境能否有機結合并發揮重要作用,與設計師的自身能力息息相關。設計師在不斷利用巧思將民間美術元素與現代環境藝術理念相融合的過程中,其自身的工作能力與工作效率也會明顯得到提高。因此,民間美術元素也能夠促進設計人員設計水平的有效提高,最終促進環境藝術設計行業的創新發展[2]。
整合美術造型是環境藝術設計融入民間藝術的首要環節。藝術設計也正是因此能夠將民間美術元素的“形”完美表達,并向追求神韻相似的高度發展。在民間美術圖畫的運用方面,民間美術圖畫種類繁多,如歷史人物、動物等,但美術作品的創作應該在此基礎上予以加工,使其富含深厚的文化內涵,例如石榴寓意著多子多福,魚象征著連年有余等。在色彩的運用方面,民間美術色彩多淡雅清新,追求自然與和諧,但不同的色彩有著不同的寓意。因此現代環境設計師可以此為角度展開融合,為現代環境藝術設計融入民族與時代的特色。綜上所述,設計師可通過對色彩、圖案等造型方面的傳承運用,為設計中增添文化內涵與歷史底蘊,推動民間藝術與現代環境藝術設計的雙向發展,最大限度地展現民間藝術的歷史意義,發揮現代環境設計的歷史價值。
中國地大物博,民族文化豐富多彩,其民間美術種類豐富多彩。如蘇繡、湘繡、天津的泥人等。這些具有典型地方特色的民族美術元素具有獨特的人文性與藝術性。將環境藝術設計與之有機整合,既能夠體現其在地域文化中的傳承與運用,又能夠使設計元素更具有鮮明的藝術特色。例如,蘇州站的古典造型設計與蘇州站周圍古城文化環境十分契合,實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但在地方元素移植到其他城市時不可全盤照搬,要根據自身特色加以改良創新。因此,環境藝術設計環節在傳承與運用地域文化元素時,要做到因地制宜,結合本地審美特點與地方文化特色,設計出與本地風土人情相符合且具有人文性與藝術性的環境藝術設計方案。
現代內部環境藝術設計的對象多為內部居室、商場、辦公場所等。設計師可根據場所的用途與其他相關因素如客戶個性需求等,將民間美術元素與之有機融合,實現其在內部環境設計環節的傳承與應用。例如在內部居室的設計上,除要合理利用空間、光線,采用環保材料外,還要考慮與客戶的職業特點、興趣愛好等相結合。有些客戶可能遠在他鄉,如在內部居室的設計上融入其家鄉特色,將會為顧客帶來溫馨、舒適的居住體驗,通過民間文化元素在家居設計與室內裝潢上的運用也可使其產生歸屬感與親切感。在工作環境設計方面,從古至今的主題都是簡潔淡雅,突出工作環境的功能性與簡潔高效特點。因此,設計師可以在室內增加景觀小品、綠植等,或采用山水畫進行裝飾,緩解工作中的緊張感,營造和諧平靜的工作環境[3]。
外部環境藝術設計的對象是小區、街路、商場等,設計師可依照城市空間整體規劃與外部環境的特點,合理運用民間美術元素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設計師也可通過對民間美術文化元素的加工創造,打造傳統文化街區,使傳統文化的教育意義得以最大程度的展現,實現其在外部環境設計環節的傳承與應用。以小區為例,小區環境的設計與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良好的設計能夠使居民更加愿意走到戶外,保持良好的心態。因此,設計師可以將敦親睦鄰等文化理念融入小區環境設計建設環節之中,既傳承了傳統文化,又體現了現代環境藝術設計的創新。例如北方某市溪林社區打造的孝文化社區,居民樓墻上是孝文化的典故,樓道里是遍布民間藝術元素設計理念的孝文化宣傳圖,小區內的宣傳欄上也都是孝文化的小故事。通過這種民間美術元素的合理運用,有效樹立了小區環境藝術設計的特色,同時傳統文化的教育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4]。
我國傳統民間美術凝結了勞動人民的智慧,繼承并發揚了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不斷發展壯大。因其在發展過程中去粗取精,并結合時代特色與優秀文化不斷創新發展,因此在新時代仍發揮著重要的作用[5]。但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傳統美術的審美與意境難免會產生與時代變化脫節的現象。因此,設計師應當以充分理解與掌握民間美術元素為前提,結合當下環境藝術設計發展的趨勢,吸收與時代發展相符合的民間藝術,拋棄與時代發展不相符合的藝術元素。同時設計師要以此為基礎,打破常規思維,賦予民間美術全新的時代特征,實現民間美術與傳統文化的創新發展。設計人員也要不斷加強自身素質,要認識到民間美術元素在當前環境藝術設計領域中的重要作用,在設計實踐環節要多結合民間藝術開展創新,要多閱讀建筑類、設計類等書籍,不斷保持自身理論知識的常備常新,保持自身理論與設計方案的時效性。
綜上所述,在經濟與文化發展的新時期,重新審視民間文化并將其美術元素運用于現代環境設計領域,具有節省自然與社會資源、促進經濟健康發展、促進現代環境設計領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作用,具有調整社會審美、抵御外來不良文化侵襲的作用,同時,傳統文化也因此得以良好地傳承與創新發展。設計人員應保持先進的理論與科學設計方案,源源不斷地從民間美術元素中尋找設計靈感與思路,不斷去粗取精并結合時代特色開展創新,實現其在色彩、圖案等造型方面,地域特色文化運用方面,內外部環境設計方面等得到良好的傳承與創新發展,并最終為傳統文化賦予新的時代特色,促進傳統文化的創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