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磊
近年來,高等教育不斷發展,各類綜合院校所設專業都較為廣泛并且有眾多的學科。藝術設計專業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應用科學,這一專業的設置幾乎遍及不同類型的高等院校。報考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較多,再加上市場需求大,就業前景廣闊,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科定位以及專業前景與發展備受關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其定位和發展前景也尤為注重,同時還進行了相關的研討。研討得出,在當前的教育環境下,相對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模式,對當前的教學需求來說已經捉襟見肘,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特點以及對學生的能力的要求大多體現在對基本理論知識的掌握上,缺少對于項目流程的運作實踐。這種傳統、封閉的教學模式使得學生在學習上缺乏自主學習的意識,也使他們喪失了學習的熱情,導致學生學習效率下降,失去了學習的積極性。這種模式化的教學和學生機械化的學習過程,會使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科發展逐步萎縮。就當前的形式而言,藝術設計的學科建設要同時兼顧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與運用和對學生創新性的引導以及實踐能力的提升。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注重強調學生對于設計理論知識的應用,并采取理論聯系實踐的教學模式,通過軟硬件結合的教學實踐,將學生的創新力充分發揮。因此,怎樣才能將社會實踐與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科建設融為一體,充分發揮專業學科的創造性與主觀能動性并且能與實踐教學相輔相成,成為了現如今高校藝術設計專業培養專門人才的重中之重。
近幾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的發展和經濟的騰飛,藝術教育現狀和發展格局發生了根本的變化,高等藝術專業招生規模逐年擴大,越來越多的學生走進了藝術的殿堂,藝術設計專業人才的需求量不斷擴大,藝術設計專業的畢業生也不斷增加,但是就業比率卻一直在下降,同時,很多單位提出,剛畢業的大學生很難勝任設計實踐工作,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首先就是教學思想相對滯后,藝術設計教育的目標與方式方法大多是沿用原來工藝美術教育模式,教學內容單一,很少融入現代元素,教學體系偏重理論和技能的培養而制約了“互聯網+”時代教學的創新發展,使藝術設計與市場需求脫節,學生對于實際工程設計的程序和各個系統的聯系不足,從而不能較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在這種教育體系下,教師采用的是封閉式的教學方法,強調基礎知識的講解并以技能訓練為主導,弱化設計理念、設計創意等理論課程,為迎合市場需要而一味加大Corel-Draw、Photoshop、3DMAX等計算機輔助設計軟件課程的比重,一定程度上扼殺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導致學生“專業成長營養不良”,缺乏創意,設計構思蒼白,內容空洞,表現形式單一,抄襲成風,整體設計水平不高,缺乏應有的競爭力。同時與實際相脫軌,使得學生在專業方面的認知以及對施工現場中所包含的施工工藝與材料,如具體材料的大小、功能造價以及預算等方面的問題缺乏了解,這樣導致學生不能對設計方案做出更為合理和更具有創新性思維的設計。而在專業課上又讓學生做一些與現實相脫節的假設性設計,使學生做出的方案脫離一定條件的制約,做出的方案只能是“理想狀態下”,脫離實際,設計方案不是建立在功能性上而是藝術性上,使設計方案僅僅是為了美觀,把玩弄形式當成藝術設計的全部。
導致這些現象的產生,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第一,藝術設計總體水平不高,藝術設計相關產業涵蓋面很廣,如廣告設計、室內設計、環境設計等,高校對于教育意識不到位,缺乏對藝術設計專業的統一規劃和領導,致使設計缺乏創意,抄襲過多,導致設計水平不高,缺乏競爭力。第二,高校對藝術專業管理不到位,管理制度不夠完善,在教學中并沒有帶領學生去考察實踐,沒有結合實際情況去實踐,實踐課程只是在課程計劃里,并沒有在教學中具體實施。第三,學校沒有找到適合的設計公司作為校外的實踐基地,學生沒有很好地進入設計公司去實踐,理論知識沒有得到轉化,只停留在理論基礎上,還存在設計公司容納不了學生一起實踐,導致實踐效率降低。第四,高校中有些老師是從高校畢業后,直接進入學校,沒有參與過實際的工程設計,沒有施工和管理經驗,不夠了解在工程設計中需要注意的事項且缺乏處理工程施工中出現的不確定性因素的經驗,所以不能很好地正確指導學生參加實踐活動。
藝術設計是藝術與科學相結合的應用科學,是偏重工學的文科專業,是融合藝術學、建筑力學、人體工程學、材料學等于一體的專業學科,它不僅要有理論的基礎也要有實踐的結合。藝術設計教育目的,是使學生真正獲得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要求學生能夠合理運用所學到的相關知識直接應用到實際的設計中去,指導、監理設計的實施。理論知識是學習問題的基礎,把理論教學內容分解成若干單元,使每個單元與實踐相結合,將枯燥的理論知識融進每個具有代表性的設計中去,只有將理論教學與實踐相結合,使學生在實踐設計中提高自我,才能培養出合格的設計應用型人才。只有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能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綜合技能,理論聯系實際。強化實踐教學、增加實踐技能教學應遵循的原則,一是課堂教學與市場教學相結合,創新意識的確立都是在科學的思考之后出現的,市場調研決定設計的思路與方向,所以說市場調研是設計中關鍵的實踐步驟,是培養學生獨立工作能力的環節。市場調研過程是通過對設計項目進行整體的規劃設計,了解項目的背景、項目概況、設計的定位、所針對的人群、功能分區、人流動線以及投入資金等,進行資料的收集,以及對收集的資料進行整理、分析、比較、歸納、總結,讓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從實踐中充實理論基礎,以理論為契機更好地完成實踐,實現理論與實踐并行。這可以讓調研為后來的設計方案做出充分的鋪墊和正確的導向,而且可以解決創造性思維與實際要求相結合的具體問題以及對設計的制約與支撐。經過調研,可以使學生養成獨自思考問題的習慣,提高學生對具體問題的應變能力,縮短學生從畢業到就業階段的適應期。同時亦會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任何一項工作都離不開團隊的合作,以此能使他們具備觀察力、藝術個性、獨立意識和團隊合作意識等。二是專業教學與技能實訓相結合,加強學生實踐技能和工程項目實訓。一名合格的設計師,對于項目設計的過程必須全面了解,如室內設計師從項目的招標、投標、可行性研究、投資估算、初步設計、施工圖設計到現場施工配合和監理等都要涉及,了解施工、材料、制作工序、成本、效果等方面,以便提高設計方案的可行性。在實訓過程中,要培養學生的動手制作能力,多畫草圖,多做模型,模擬現實中設計工作的某些過程,這是培養學生面向社會、適應社會崗位職能的重要途徑。三是加強修養,提高能力,藝術設計包含較多學科,涉及面廣,要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和設計水平,一定要掌握許多學科知識,如現代科學建筑、歷史、文學等,多借鑒國外較好的一些課程建設設計的經驗,有助于提高學生眼界以及思維創新,有利于其以后的發展。
藝術設計專業具有其專業特性,通常一般學科都以理論課為基礎和重點教授內容,以實踐教學為輔助教學內容。所以應該為藝術設計專業增添更多的實踐內容,讓學生更了解專業的前景和施工等內容,讓學生不斷進行社會考察,了解專業發展趨勢并對大量的優秀設計進行觀察,擴展視野,因材施教,整理和分析更多的設計案例以及優秀獲獎作品,欣賞國內外的設計方案。藝術設計是一門應用性較強的學科,考察大量的優秀作品是非常重要的,引導學生在實地考察過程中收集與之相關的設計材料,并根據考察的步驟、流程結合理論知識進行講解,是對學生思維能力、思維創新的啟發和引導。在教學中,需要大量增加對優秀作品的深入分析,結合虛擬工程或者實際工程,融入前沿的設計概念,結合自己的設計比對優秀作品設計中的不足,并完善自己的設計,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思維創新以及學生眼界的水準。藝術設計本身在不斷發展、更新,教師對設計作品的理解和分析也需要不斷與當今的專業發展接軌,高校應聘請部分成功的社會從業人員擔任特定課程的全部或部分教學工作,讓學生了解藝術設計的運作模式,掌握設計方法和步驟,熟悉材料運用。這要求教師也要不斷地增強自身專業設計能力,不斷更新優秀的分析案例,讓學生以最快的方式了解當今設計發展的現狀,使教學向應用技術轉變,從而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高校也應建立和完善藝術設計專業相關工作室、實驗室,為學生提供一個實踐學習的平臺。藝術設計專業應用技術的轉型,目標就是為了讓學生在校掌握扎實的專業技能,所以大力建設、完善工作室、實驗室是非常重要的。
我國的經濟文化發展日新月異,國家推出的一般高校向應用技術轉型改革也是根據當下的發展形勢而提出的。為了更好地順應時代的發展潮流,為中國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才,高校需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因材施教,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充分引導學生的思維個性,激發創造力,不斷進行實踐教學的改革與創新。根據高校對藝術設計教學工作應對目前社會發展的實際要求,進行深入的分析與思考,建立系統科學的教學體系,及加強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一體化發展,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不斷調整,才能保證應用技術型大學培養適應社會需求、具有創新和實踐能力的實用型、復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