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群
(滄州職業技術學院,河北 滄州 61000)
目前幼兒教育事業蓬勃發展,作為音樂教師怎樣培養出幼兒教育人才刻不容緩,在音樂教學中,我認為新課標理念和新型教師觀念非常重要,在實踐教學中,體態律動教學法對提高教學水平是有很大幫助的,提倡教師要做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學生發展的促進者。本人嘗試在高職音樂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體態律動教學法,改變枯燥無味的傳統音樂教學,理解體態律動教學與傳統課堂教學的不同以及它所帶來的好處。
寓教于樂一詞簡單來說就是把快樂融入到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寓教于樂的音樂教學以激發學生興趣為基本點,以滿足學生的學習要求,使學生主動接受課程知識為根本任務,并能從中獲得快樂、受到啟發,進而提高音樂課堂的教學效率,最終實現音樂教學目標。所以說寓教于樂在音樂教學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體態律動教學法是著名的瑞士音樂教育家愛彌爾·雅克·達爾克羅茲創建的,體態律動教學法倡導學生做課堂的參與者,在參與的過程中使學生主動的體驗與發現。此教學法把身體作為理解音樂、解釋音樂的一種傳播載體,是通過肢體語言來表現音高、音值、節奏等音樂要素,通過大腦、眼睛、耳朵、身體等多種感官綜合體驗音樂,感受音樂的教學方法。因此,它被廣泛借鑒應用于基礎的音樂教學中。
在教學活動中,有很多關于教學的方式方法。高職學生的年齡特點就是音樂基礎薄弱、貪玩、學習壓力小等,音樂教學要提高學生的學習音樂的積極性,這就需要體態律動教學法來為教學“保駕護航”。音樂課堂上,讓學生依據音樂的旋律來“動”,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體會玩中學、學中樂的表現方式。體態律動教學法是針對高職學生的性格特點來實施音樂課堂教學的方法,它是實現高職音樂課寓教于樂的主力軍,也是寓教于樂的重要表現方式。
一堂精彩音樂課的首要任務就是要引發學生好奇心,激發學習動機。例如教師向大一年級的學生講解五線譜時,可以利用我們的五根手指和手指縫簡單形象介紹,上課前老師需要在手指上沾一點水,上課時用沾有水的手指在黑板上畫出五條線,這時已經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學生自下而上理解一線、二線、三線、四線、五線、上加一線等。之后教師再把手指分開放在黑板上,利用手指縫隙自下而上形象解釋一間、二間、三間、四間、上加一間等具體含義。熟悉五線譜的間與線后,使用身體律動進行鞏固,教師隨機指任一間或線學生用體態表達,當教師指到下加間或者線時,學生回答并屈膝下蹲一次;當教師指到上加間或者線時,學生回答并向上跳躍一次,當教師指到幾線或幾間時,學生說出答案并保持原地不動。也能隨時隨地用自己的小手和體態律動鞏固五線譜知識。
音樂教學中只讓學生學習音樂知識而不去進行音樂實踐,學生的音樂實踐能力不會有所提高,因此,要鼓勵學生實踐創作。例如,在講授幼兒小班音樂活動《小跳蚤》音樂課時,課堂開始老師以神秘的口吻告訴學生,“老師想給你們講一個很有趣的小故事,故事的主角是—小跳蚤,就是一種小蟲蟲,專門找不講衛生的人,喜歡在這些不講衛生的人身上爬”,加入律動元素展開音樂教學,教師邊講解邊做示范動作。首先,老師彎曲膝蓋,邊唱歌邊伸出雙手的食指和中指靈活快速交替活動,代表“小跳蚤”在自己身上爬行,即按“腳丫-膝蓋-腰部-肩膀-頭頂-肩膀-腰部-膝蓋-腳丫”的順序用手指沿著身體先向上再向下爬行,進而引出課堂教學內容,請學生依據歌曲陪唱歌詞,強調手指動作與旋律的走向要匹配。最后學生對歌曲進行創編,學生唱歌曲,教師唱伴奏并一起表演。這也是音樂課中身體律動與音樂相結合的過程。
體態律動教學法是達到提高學生表現能力、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這一目的的重要手段。例如,教師給出線譜音階,提示生活中的自然現象彩虹與線譜音階有相似之處,彩虹的七種顏色紅、橙、黃、綠、青、藍、紫,就好像線譜上的七個音si、la、sol、fa、mi、re、do,學生可以依據不同顏色對應不同的音,利用體態表達不同心情。如紅色是彩虹的最頂層顏色可以與七個音中最高音si對應,通過拍手、跳躍表達熱烈喜悅的心情;橙色與la相對應,可利用慢走表現內心平和;黃色與sol對應,可利用前后轉動身體表現快樂的心情;綠色與fa對應,可用快跑表達激動興奮的心情;藍色與re相對應,可左右點頭表達安靜的情緒;紫色與do相對應,教師隨機說出一個音,學生則用體態動作表達相應的彩虹顏色,以此增強學生表現力。
使用體態律動教學法能夠形成一種自然和諧且高效率的教學模式,它有助于更新教師觀念,利于從以教師為主體式教學向學生為主體式教學轉變,促使教師與時俱進,吸收新鮮的專業知識,將音樂知識形象化寓教于樂,培養學生情緒表達力和肢體表現力,有助于改善枯燥無味的傳統音樂教學,以此充分貫徹素質教育理念,促進高職學生文化知識與藝術涵養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