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哲
(陜西省西安市第六十六中學,陜西 西安 710016)
普通高中音樂學科核心素養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審美感知、藝術表現、文化理解。隨著新課改的實施,音樂教學應該將重點放在通過教學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這一理念之中,在多樣性的活動中增強學生藝術表現力,提高審美能力及藝術鑒賞能力,培養音樂創作能力,關注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所謂音樂本體,指的是根據音樂自身和表達方式,向學生展示音樂作品,這是構成音樂作品的主要因素。此外,還要重視音樂和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了解音樂在社會發展中的功能作用。
在高中音樂教學中滲透核心素養,教師會將音樂的情感因素融入其中,對學生的情感產生影響。舉例來說,學生在欣賞樂曲時,能透過旋律、節奏、和聲、音色、調式等音樂要素的變化,感受作品的情緒情感,進而了解樂曲傳遞的深刻內涵。長久接受優秀作品的情感熏陶,才能對學生達到陶冶情操,涵養美感,和諧身心的審美能力,最終達到豐富情感體驗的作用。
高中音樂教學滲透核心素養,能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具體到音樂鑒賞上,包含兩層含義:一是欣賞音樂本身的美感,二是對藝術形式進行再創造。舉例來說,音樂鑒賞能力強的學生,對鋼琴、吉他等樂器的演奏項目也有良好的欣賞能力。教師向學生傳遞核心素養時,可以利用不同的樂器進行教學,真正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為人才培養打下堅實基礎。
新課標的實施,要求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而傳統教學模式具有諸多弊端,例如教學理念陳舊、方法落后、難以激發學生興趣等。將核心素養滲透在教學活動中,一方面能提高學生的思想意識,對音樂課程有更加全面的認知,結合自身實際情況,設置合理的學習目標;另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拓學生的眼界,促使學生積極配合教學過程,最終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
人們在學習過程中,需要的基本能力是認知能力,也是培養和發展其他能力的基礎。通過學習理論知識,可以開發人類的左腦功能,繼而促進認知能力的提升。醫學研究證明,音樂不僅可以協調人類的左腦、右腦功能,也能促使兩者相互平衡、共同發展。對于教師而言,音樂教學期間,應該結合學生對音樂知識的理解情況、學生的認知規律,既要制定嚴格的標準,又要循序漸進,促使學生的認知能力逐步提升。基于核心素養下,音樂教學要充分發揮出音樂知識的趣味性,以學習樂器為例,不能單純展示圖片,還應該為學生展示實物,讓學生在欣賞、辨別的過程中,加深認知和理解,從而促進學生認知能力的提升。
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是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也是培養創新能力的前提。簡單來說,創新能力就是充分激發學生的靈感,由于音樂藝術的跳躍性強,因此在發明創造中具有重要作用。以文藝復興為例,藝術不僅是綜合知識力量的體現,也是引領社會發展的潮流。在音樂和核心素養之間,知識力量將兩者聯系起來,不論是偉大的音樂作品,還是小的旋律片段,都是運用知識創作出來的成果。在高中音樂教學中,將知識體系和音樂創作結合起來,作為一項思維訓練課程,可以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限制,繼而促進創新能力的提高。
新課改背景下,高中音樂教學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結合實踐,音樂課程中的審美趣味,是學生形成審美觀念的基礎,教師在鑒賞課程中積極引導,從多個層面感受音樂作品,才能樹立正確的審美意識。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音樂的類型更加多樣化,其中部分趣味低下、審美性差的音樂作品,也有了生存空間。學生聽到這些作品,不僅影響審美能力的培養,甚至會誤入歧途。對此,教學期間要把核心素養放在重要地位,逐步提高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甄別能力,可以根據教學實際情況,構建音樂鑒賞課程體系,以此豐富音樂課程內容,在實踐中培養審美能力。
音樂思維是一種心理反應,不僅影響學生的情緒,也會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從這一點來看,音樂教學不僅能訓練學生的音樂思維,在調節心理狀態上也具有重要作用,是平衡感性、理性的有效手段。在醫學層面,隨著診療技術的發展,音樂療法已經成為一種新的治療方案。高中音樂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主要從傾聽、溝通能力入手。分析學生的成長規律和個性特點,將心理學、音樂教育相結合,建立以音樂為主體的心理輔導課程,提高學生的心理調適能力。
此外,將多媒體技術應用在音樂教學中,是培養核心素養的有效方式,不僅能欣賞到更多優美的樂曲,還能感受到音樂蘊藏的魅力。具體操作上,教師可以利用PPT展示樂曲呈現的意境,通過音畫結合,調動學生的聽覺和視覺,從不同層次感受音樂,在潛移默化中提升核心素養。
新課改背景下,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促進學生發展、實現教學目標的有效途徑。在高中音樂教學中,滲透核心素養能豐富音樂情感、提高鑒賞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體教學期間,可以通過理論知識培養認知能力,通過音樂創作培養創新能力,通過音樂鑒賞培養審美能力,通過音樂心理提高調適能力,并積極推廣信息技術,以此促進教學水平的提升,實現核心素養的培養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