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勝男 陳霞
(1.山東協和學院,山東 濟南 250109;2.貴州省貴陽市花溪區平橋社區服務中心,貴州 貴陽 550025)
3-6歲是兒童個體成長的開始階段,各項能力發展都不完善,因此進行音樂活動時需要教師進行引導,因此,教師在進行音樂活動時,應從培養音樂興趣,提高音樂表現力,增強音樂感受能力出發,使兒童體驗音樂活動美的情趣,鍛煉兒童動作的協調性,達到身心和諧發展的目的,培養兒童的創造力。
游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方式,是孩子的天性,教師在開展音樂活動的過程中,可以以游戲入手,提高幼兒對于音樂活動的參與積極性,給幼兒提供輕松愉悅的教學環境。
在兒歌《洋娃娃和小熊跳舞》中,教師讓幼兒分為兩組,分別扮演洋娃娃和小熊這兩個角色。并與幼兒討論和分析洋娃娃和小熊這兩個角色的動態,洋娃娃因為體型小巧輕盈而表現的靈活,而小熊因體型龐大而表現的比較笨拙。教師以2/4的節拍為基礎,用八分音符來體現洋娃娃跳舞的動態,四分音符表示小熊的動態。當教師彈奏四分音符時,扮演小熊的幼兒以X X的形式進行拍手來展現音樂的節奏,教師彈奏八分音符時,扮演洋娃娃的幼兒以XXXX的形式進行拍手來展現音樂的節奏。在進行過程中,幼兒亦可變換自己的表現形式,或是跺腳,或是點頭。
教師加入了游戲這一方式,把游戲和音樂教學相融合,滿足了幼兒好玩愛玩的心理,幼兒不再是以枯燥的方式跟著教師進行學習,音樂學習的興趣也有所提高,可以說,幼兒有了學習興趣,在音樂活動中才能積極主動的去參與。
在兒歌《小老鼠上燈臺》中,教師可以先給幼兒聽這首歌,讓幼兒聽這首歌是個什么樣的情景。接著教師與幼兒一起探討,小老鼠在上燈臺頭偷油吃的這一過程,該以什么樣的動態呈現。接著教師引導幼兒以悄悄的姿態模仿小老鼠偷吃的場景,結合音樂,進行表現。然后當貓出現時,教師引導著幼兒模仿貓出現的場景,當貓來了,小老鼠表現得很急,嘰里咕嚕的滾了下來,教師引導幼兒做出急切的滾的動作。當音樂場景體驗完以后,教師以語言的方式,帶著幼兒來感受音樂中的節奏。
教師在開展活動時,引導著幼兒體驗音樂中的情緒,小老鼠在上燈臺過程中激動的情緒,偷油吃時愉悅的情緒,面對天敵貓出現時害怕的情緒,貓來了迫切想要逃跑的緊張情緒,當幼兒在感知情緒后,以自己的形體動態根據音樂進行展現,幼兒在感知中,自身的情感體驗也得到了發展。
音樂活動注重培養幼兒的體驗感知,然后才是對音樂做出認識和學習。教師教學后,幼兒應該是“我明白了,我理解了”的狀態,幼兒在學習中應該是通過自己的體驗和感知來理解音樂的元素;而不是表現為“我知道了”這樣的狀態,只是通過教師教學后表示知道而已。在包餃子這一音樂活動中,教師可以一開始向小朋友以午餐吃的餃子向幼兒引入話題,并帶著幼兒進行包餃子的小活動,讓幼兒親身感受包餃子的過程及步驟。進行過后,教師讓幼兒自己回憶過程與步驟,與幼兒一起探討,并以兒歌的形式向幼兒展現出來。
如:2/4 X X X| X X X| X X| X -‖
和 面團,和 面團,和 和,和。
切 面團,切 面團,切 切,切。
揉 面團,揉 面團,揉 揉,揉。
搟 面皮,搟 面皮,搟 搟,搟。
教師引導著幼兒一起跟隨著大家一起討論出來的兒歌結合所體驗感知的動作進行律動。幼兒在這一活動過程中,以自身的體驗感知,總結出了在音樂中所要進行的律動姿態,在兒歌中對音樂的節奏等的理解也得到了發展。
教師進行教學活動時,并不是幼兒的教授者,而是以啟發者、合作者的身份和幼兒一起參與其中。例如:教師以《身體音階歌》來讓幼兒感受音樂中的do re me fa sol la si do的音高的不同。摸摸你的 小 腳 | do do do do |…… 高舉你的 雙 手| do do do do ‖幼兒在音階歌中對音樂中的do re me fa sol la si do進行感知,并有了一定的理解。
教師將漂亮的小球,按照音階do re me fa sol la si do的不同高低,依據幼兒的身體發展掛在繩子上,教師給予幼兒一定的音階,如do幼兒而根據教師提供的音樂語言,蹦跳起來觸碰最矮的小球,再給幼兒re幼兒再根據教師提供的音樂語言進行對應的觸碰。過程中,教師可以在幼兒完全掌握后,隨意的給予幼兒不同的音階,讓幼兒進行體驗,來感受和認知音樂。
進行音樂教學活動時,教師應與幼兒緊密的聯系在一起,共同參與對活動的創造與開發。幼兒在音樂體驗中,有了自我的感受和認知,激發了自身的即興表現,教師根據幼兒的即興表現,迸發出新的靈感,有創造出新的音樂思想,教師和幼兒在特定的音樂情境中,相互啟發交流,從而培養兒童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