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梓良
鄭州大學,河南 鄭州 450000
在“一帶一路”政策實施背景下,我國對外貿易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與此同時,在投資過程中也面臨著許多新問題,尤其是相關法律問題。如何在符合法律要求的基礎上實現貿易雙方的互利共贏,需要企業在交易過程中對隱藏的法律問題進行細致分析,提出行之有效的解決措施,預防對外投資風險。
在“一帶一路”政策背景下,對河南企業帶來的較大風險便是貿易雙方的法律沖突問題。在倡議計劃中規定,一國的國內法一旦明確,必然與其他國家現行法律存在差異之處,兩國的法律關系無法協調,勢必與其他國家法律間同樣存在法律沖突。如若貿易雙方面對法律法規障礙時,雙方無法達成共識,則會將潛在的國內法沖突上升到實際交易中。任何一個國家制定的法律均與本國基本國情相符合,但各個國家間的基本國情不相符合,由此必然會出現法律矛盾與沖突。在“一帶一路”背景下,如若國家對某內容進行規定,投資雙方均可根據實際情況對相關章程進行修改和補充。但是,在貿易雙方在重新制定章程的過程中,依然會存在部分法律不行協調問題,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新規定的部分內容與貿易國家在法律制定方面的基本訴求不相符合,在立法領域便存在沖突;另一方面,在時代與社會不斷發展背景下,貿易雙方簽訂的條約開始與實際不符,影響了貿易雙方的順利交易,在條約制定方面的法律沖突也時有發生。
對于任意區域來說,在政治、經濟、文化等諸多方面存在差異,使河南企業面臨著不同程度的投資風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眾多,每個國家的環境形勢不盡相同,特別是在法律建設方面,存在諸多不協調之處,導致法律制度千差萬別。因此,在“一帶一路”背景下河南企業對外投資的過程中,不但要與自身的投資需求相符合,還要考慮到對方國家在相關法律法規與我國的適應度。如若在對外投資中沒有充分了解我國基本國情與相關法律法規,在日后雙方貿易中勢必會以不同形式出現不同程度的投資矛盾,使河南企業面臨著更大的投資環境風險[1]。
現階段,河南企業對外投資的最佳地區為歐亞大陸,但是該地區氣候惡劣、年降水量較少、生態環境較為脆弱,在“一帶一路”貿易過程中需要承受嚴峻的環境考驗。對任意地區來說,在對外投資過程中都要簽訂嚴格的環境標準指標,對投資雙方所在地的生態環境進行保護。如若貿易雙方沒有妥善處理好生態環境矛盾,勢必會引發一系列環境問題,甚至出現法律沖突。對此,河南企業為了有效避免和解決對外投資中存在的環境問題,應制定嚴格的環境制度,設置充足的環境屏障,以此來減少對環境的干擾,盡可能的規避法律問題的發生。
在“一帶一路”倡議下,為了使河南企業對外投資中面臨的法律問題得到有效解決,應做好協調處理工作,具體措施如下:一是強行法優先,由于國內法制定時間較長,在處理法律沖突時具有較大優勢,無論在施行還是法律基礎上都十分強大。在對外貿易中,當面對不同國家間法律沖突時,最佳做法便是利用國際強行法協調解決;二是確保利益均衡。法律在一定程度上是經濟利益的體現,對強者利益的維護,在對外投資過程中存在的法律沖突從本質上看是利益的沖突。對此,當貿易過程中出現法律沖突時,應從法律層面對實際利益進行分析,有針對性的協調好各方利益,達到雙方滿意的效果。
河南企業在對外投資過程中,企業所面臨的法律風險已經不單純是企業內部股東間的利益分配,而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進出口方面的相關稅收法律制度、知識產權保護、反傾銷、反補貼、司法政策等等。對此,企業應在正式對外貿易之前,首先做好對當地市場的風險評估,了解對方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運營機制、退出機制等等,通過對目標公司的調查了解其業務范圍、財務情況、股權結構等等,并對自身從“進入市場—交易—退出”的全過程進行全面的風險管理,做好專業的法律咨詢,提高法律風險防范意識。
綜上所述,“一帶一路”政策的實施加速了我國對外開放的步伐,也使得政治、經濟、法律方面的問題接踵而至,需要我國企業在享受對外開放政策的過程中,做好風險預防工作,只有這樣才能夠促進自身的穩健發展。